【摘 要】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及大地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在管理体制、办学理念、管理方法等层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主动顺应时代要求,树立新的管理思想,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及管理内容,打造新的管理体系,建立新的教育资源整合模式,将为高校在新的时代变革中完成自我革新。
【关键词】 大数据 管理 教育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
“大数据”在当今世界,以迅猛而深刻的方式正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思维模式、工作及生活方式,无一不在改变这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被誉为未来世界的“新资源”,“新金矿”和创新的“新引擎”。我国于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指出高校应当成为“大数据”浪潮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政府必须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全民广泛参与,才能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二、“大数据”价值与高校管理
管理同样作为生产力,将在“大数据”背景影响下,成为高校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推动力。“大数据”通过预测规律,筛选价值,能够让高校管理采取更加智能的方式迸发新的智慧火花。高校的“大数据”区别于商业领域的“大数据”,主要注重于因果关系的内在运行逻辑推导,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由增量发展转向质量发展。
高校的管理是教育学和管理学相互交叉的艺术。高校主要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来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管理而论,其精髓之一在于借力,在增加协同力和动力源促进动力释放的同时,避免接触障碍,减少阻力的释放,而妥善运用“大数据”将有效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益及水平,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激发师生教育及学习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以其海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高速度(velocity)、精确性(veracity),关联性(viscosity)、易变性(variability)、有效性(volatility),价值大(value)等特点带给高校在教育教学、治理模式、智慧管理、资源调控、数据采集、考核评估以及智慧科研等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巨大力量。
高校按照以往传统管理模式,受限于校园智能化、信息化程度有限,高校各项事业发展举措、方案、战略等无法较为充分地传达到师生,多以召开各类范围不等的会议形式层层传达,而会议往往氛围严肃、拘谨,影响群众广泛心声的传达。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治理和决策模式都将面临转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網、互联网及移动终端为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中,能够让高校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助推高校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通过“大数据”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利于自下而上地收集关于学校发展、推进各项事业的群众智慧;有利于自上而下传达学校发展斩落、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有利于及时掌握信息,拉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有利于痕迹管理和长期存储,从而促进决策、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建立管理综合信息与决策平台,利用大数据内部和外部信息,广泛分析与管理决策相关的各类信息,可以有效提高办学及管理资源利用率和精准度,能减少信息盲区,避免办学、管理资源重叠、浪费,从而极大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益。
三、“大数据”对高校管理的挑战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伴随着福祉与拷问,“大数据”的运用,让高校人、物、环境的阻隔得以打破,但同时也反衬出了高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弱项。首先,在管理理念和体制上,高校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注重硬件设施为主导的平台建设惯性,而培养高效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概念、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则进程相对滞后;相应的配套制度也不够健全。
其次,在管理统筹协调上,缺乏强有力的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协调;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在沟通协作方面较为分散,对教育及管理的数据共享应用不充分,从而对“大数据”预判的准确性降低,甚至产生重叠;由于各行政部门管理上分散性,使其对管理信息进行搜集时,会导致各类数据被多次采集,增加了工作负荷,也使得学校的整体工作进程放缓。
最后,在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上,高校用于管理决策的数据信息编码规则的直观性、实用性往往决定了该数据资源是否能被广泛应用,而它的前瞻性是否能和现实情况和未来行政管理需求相适应,是否在预判未来趋势方面具有可参考价值,这都是高校建设数据资源为行政管理服务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总之,建立科学的数据资源,需要将数据信息技术和管理及教学资源有机结合。
四、“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管理路径探索
大数据的发展,必须是数据、技术、思维三大要素的联动,因而在“大数据”时代,最需要的不是“大数据”本身,也不是“大数据”技术,而是“大数据”思维,“大数据”理念。首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在“大数据”时代,高校行政管理者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思想往往比具备管理能力更为重要。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以此为人材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将主动适应时代的思维培养成为一种常态化思维。
其次,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高校管理体系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组织结构的确立、隶属关系的确立以及管理权限的划分。高校的管理体系则包涵教育及管理的组织结构和权利归属划分,也体现了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与教育、管理的科学性、规律性的有机融合。而“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则要求在管理方式上既要多样化,也要兼顾个性化。改善传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应对内外环境变化较不够及时的情况,将以往条理化的信息传递改进为灵活多变的结构及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而新的信息技术也为打破传统管理结构刚性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再次,厘清并统筹管理权限。“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共享,使得高校管理机构之间、管理人员之间以及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权责出现交叉,关系更为复杂。若“大数据”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管理还是按照以往由上到下层层推进的话,将会使得传统管理方式难以有效维系,因而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就需要在细化各个部门管理权责后,进行统筹,把部分管理权限下放,让“大数据”技术资源得到广泛运用及共享的基础上,让各管理部门能够拥有足够的运行空间处理好权责范围下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同时能够有效协调、配合其他管理部门及本部门管理者科学、可持续的利用好“大数据”的良性效益,从而有力推动高校发展,妥善解决发展难题。
最后,打造“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素质管理队伍。目前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较为良好的高校往往具备思维活跃、人才密集、知识密集、高新技术开发力度较强等特点,因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也应当做相应的适应及提高。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组织决策能力。“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管理的效率要得到提高,必然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理论知识。这既包含在管理过程中掌握不同的信息源的知识运用,也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例如网络、计算机、信息检索、教育管理软件、网络运用技能等知识都是提升管理效率,精准决策的有效途径,因而提高信息素养及学习能力对未来行使管理及决策大有裨益。在组织决策方面,面对教育管理体质机制改革的加快以及“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变革,管理组织及管理人员只有主动适应变化,提高管理组织决策能力,才能有效在宏观上广泛掌握材料,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住发展大趋势,在微观上科学分配,统筹协调,精准施策,从而为高校在“大数据”时代变革浪潮中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杨现民.互联网+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8).
[2] 郭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 求是,2013(4).
[3] 李忆华.大数据对管理决策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3).
[4] 李忆华.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模式变革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作者简介:姜文(1989—),男,汉族,云南昆明市人,研究实习员,文学硕士,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