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

2018-09-27 12:09李一睿
大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摘 要】 在以数字技术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已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开发和发展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通过对现有情况进行探析,最后对我国未来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服务业 发展

一、人力资源服务业概念界定

国内学者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关注是自2002年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多了起来,渐渐地重视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认识与发展。目前国内对“人力资源服务业 ”涵义的认识,研究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着眼。

一类观点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解释。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能够查到的、最早明确提出“人力资源服务业”概念的是张焱,她指出“人力资源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指的是生产和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的众多经济单位的集合”。2004 年出版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年鉴》沿用了这个定义。以这种角度理解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与用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理解是一脉相承的,有的学者就认为人力资源服务是一个经济主体向其他经济主体提供的,旨在帮助该主体更加合理有效地获取、开发、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其社会财富创造能力和效率的运动形态的交易品。

另一类观点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内容角度解释。这种解释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定义成:为人力资源的成长、管理、开发、 流动等实践活动提供服务的组织与个人及其相关的业务活动体系。汪怿指出,虽然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统计标准中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定位各有不同,但是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形态,管理咨询、就业服务与培训,已经是各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共同成分。学者们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基本公认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主要涵盖了人才测评、各类招聘服务、培训、高端人才、薪酬和福利外包、管理咨询、人力资源软件服务八种主要业态。

二、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自2014年起,开展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确定工作,确定106家单位为“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发布《现场招聘会服务规范》和《人才测评服务业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从此可以看出国家层面的规范性文件更加全面,而且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运行规范,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二)行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6年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计26695家;行业从业人员55.3万人,同比增加22.7%。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行业发展壮大,部分企业做大做强,兼并重组了一些较小规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另一方面是随着人力资源市场改革不断深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加速整合,致使企业总数减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整合改革成效明显。

2016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帮助1.8亿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为2820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同比分别增长17.7%和15.9%。说明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收入规模态势增长迅猛

过去几年,由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服务业向高附加值上游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全球化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进一步增长,并衍生出多种细分行业和模式。2016年行业全年营业总收入正式跨越万亿门槛,达到1.18万亿元,继续保持了近几年2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

(四)服务内容涵盖业务分布不均

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招聘服务、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测评和培训等业务。其中,招聘服务、劳务派遣是较为传统的业务项目,在国内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竞争较为激烈,利润空间相对较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資源外包等一些高端业务将逐渐成为国内企业业务拓展的方向,这些业态的专业性强,盈利空间大,可替代性低,是未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三、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一)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业全新版图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中国传统人力资源在管理模式、观念和重心各方面均受到冲击,这使得人力资源服务模式发生变化。“互联网+”引发了颠覆传统人力资本管理的思想,懂得创新经营思维与变革服务产品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管理呈现动态化、扁平化的趋势。很多前所未有的细分行业、市场和企业开始出现,涌现出像滴滴、Uber都在为自由职业者提供自由工作的平台。此外有互联网创业企业主打垂直化细分市场,他们运用最新的移动互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依托云平台,在员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商之间形成纽带,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业最具有投资资本的企业。只有在全新版图的构建下,先进理念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带领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明朗。

(二)先进技术奠定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基础

人力资源服务业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产生出全新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机会,在短短近几年之间,在我们触手可及平时都接触到的互联网招聘就从综合性招聘模式走向更加垂直细分的招聘模式领域,很多不同分类的招聘平台应运而生,例如猪八戒网、领英等。而且资源信息从垄断以及不对称走向更加开放化、透明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开始更侧重客户导向,注重开展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积极运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达到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对海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的把控能力要求要更高。

(三)升级突破推动人力资源行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也初步形成。但是繁荣背后仍存在隐患,总体偏弱偏小,服务形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也亟待加强。因此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经济转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不仅要在资本上考虑周全,更多竞争的是管理理念。更可以说,成功的企业成功的是其管理思想,所以对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来说,人力资本必须不断升级开发,对于人才等智慧资本的价值长效运用,这样有助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序稳健发展。

(四)不断创新引领人力资源行业持续变革

在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促进我国就业创业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伴随新经济发展,企业的雇佣模式从组织向自由职业转变,员工不一定必须要在工作单位才能办公。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进一步鼓励灵活就业,和就业人员在企业之间的柔性流动。其次,客户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我国劳动力需求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拥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充分激发员工内驱动力,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经济价值。最后,竞争态势呈现动态变化。在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模式的潮流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不同层面进行自发的组织变革,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与精细化生产,提升自身竞争力。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以上的变化,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必然,这些变化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转型与创新提出更快更高更新的要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需要密切关注创新和增长并迅速行动,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健康、持续、指数级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怿:《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启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4期,第69-72页.

[2] 张焱:《入世后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人民论坛》2002年第1期,第31-32页.

[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4号),2014年12月25日.

[4] 宋歌:《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第4期,第75-76页.

作者简介:李一睿 1994.04 女 汉族 甘肃兰州 硕士 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