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事

2018-09-27 09:54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37期
关键词:门票价格门票定价

景区门票价格究竟该怎样定

“十一”将至,按照闻家发展改革委部署,9月底前一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将降价。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份的157个景区公布了景区门票降价或免费开放措施。

国家发改委明确,此次降价的意义之一在于,推动旅游业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型升级。

景区门票,究竟怎么收费才合理?

与居民收入相比,景区门票的确太贵

姚國荣(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判断景点门票价格是否合理,没有公认的标准。但有一点可以参考,门票价格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尤其不能离开大多数民众的收入水平,具体地说,应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与门票价格之比为标杆去考量。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7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g74元,月收入为2164.5元。如以平均门西110元测算,占人均月收入的5%。九寨沟门票110-220元,占居民月收入之比为5.1%~10.2%,黄山门票160~230元,占比6.9%~10.6%,张家界门票136~245元,占比6.3%~11.3%。

许多国家的重要景区都是免费的,或者只是象征性收费。英国白金汉宫,夫妇带一个小孩收30英镑,相当于酒吧两杯啤酒的价格;韩国昌德宫门票为3000韩元,相当于韩国两个苹果的价格;埃及金字塔的参观费用针对外国游客为20余埃及镑(1埃及镑=0.3886人民币);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门票价格为6欧元。

外国著名景点门票多在居民人均月收入的1%以下,而国内著名景点的门票大多在居民人均月收入的5%~7%。景区门票过高,与国内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相称,这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一边是民众发出“玩不起”的感叹;另一边,景区也以自身运营压力大为由大倒苦水。我认为,景区收费模式与“贫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异曲同工——收费不是问题,涨价也不是总是,甚至涨多少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基于“成本+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而且这个原则的执行,必须以财务信息的透明、可核查为为基础。

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下定决心,为景区制定现阶段适用的“成本+合理利润”的门票生成机制,同时要求这些景区定期公布第三方审核的财务报表,使其经济运行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此外,景区票价还应该体现公益性。

收门票的正确“姿势”

屈学书(旅游经济研究学者)

垄断天然资源、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单一、对门票经济过分依赖是导致国内景区频频涨价的原因。

参考旅游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成熟景区会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游客每在景区多逗留一天就必然会有餐饮、住宿等消费,其他连带性消费也不容小觑。国内旅游景区内的增值消费项目建设不够完善,昂贵的门票就会让旅游消费变战“一锤子买卖”。

如何收取门票是门技术活,具体操作上有以下几点需要主意:

景区门票能不涨就不涨。成熟、知名景区,门票最好可以降,尽快从“门票经济”转型是这类景区的出路所在。新建、成长期的景区,免门票不太现实,核心景点可以适当收费。

公益型景区,可采取“国家补贴+开辟其他收入渠道”的模式,降低或减免门票,允许个人或机构在景区内合法实施商业行为,通过社会性收费弥补管理建设经费不足。

市场型景区,即不依托所在地传统旅游资源,而是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土地、文化创意等产生市场价值的“无中生有”景区,如欢乐谷、迪士尼等主题公园和度假区,其门票应进行市场化定价。

混合型景区,即依托所在地的森林、一般人文古迹等公共资源,也依靠开发商投入各类要素产生市场价值的“平中见奇”景区,可由政府制定市场指导价或最限价管理。

一般来看,百元以内是多数游客能接受的票价,50元以内则是具有吸引力的价格,门票超过300元则让人望而生畏。

门票的形式设置更要谨慎,多票制会给游客造成收费过多、购买不便的感受,还会给景区运营管理带来累赘,不可取;主景区与周边景点的一票制叉容易给游客造成“捆绑式销售”的不良印象,也不可取。相对而言,主景区合理定价而周边景点免费,比较容易让游客接受。

景区管理部门可依章程采取听证等制度,以求在设置门票的形式和价格时确定理想的方案。

并非“免门票”就好

王兴斌(独立评论人)

此前,杭州西胡成为全国第一个免门票的5A级景区,免门票后不仅人流量翻番,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这一成功案例使许多地方都树立了“不以旅游作为直接赢利点,而是以旅游业作为导游入口,发展其他产业”的思维模式。

免门票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我看不一定。

不能只看到西胡免门票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看到西湖在保护建设、管理服务上付出的努力:西湖的综合保护工程,持续了整整7年;坚持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背后,是不断加强建设让西湖越来越美,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让游客越来越满意;而限制游客量的灵隐寺、岳庙、六和塔、虎跑泉等景点,依然保留了门票。准确地说,西湖“免票”其实是缩小了景区收费范围。

更多情况下,免门票的景区大多未能一免成名,反而由旅游景区变成了本地居民休闲区。原因在于对于普通和小型景区而言,没有门票收入,景区的日常运营就没有支撑。如果利润无法实现,届时重启收费模式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其次,旅游景区一般都有一个特定主题,需要营造协调一致的氛围感——统一主题下的节事、促销与气质营造,并通过不断创新、注入时代内涵,以保证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吸引力。试想,若无“西湖十景”这一主题串联,几个零散、免费开放的公园,如何能从众多类似园区中分得人气与效益呢?免费景区,某种程度上是向着公园回归。公园的功能主要是作为基础设施吸引并服务当地居民,而非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一味追求“免门票”,不按市场方式进行管理,可能导致诸多不良后果。比如因无游客量考核压力而丧失营销动力、逐利动机和创新创意能力;多种管理主体下导致权责不清晰、上级监督不力与问责弱化、管理乱象加剧和游客体验差等问题。

建立多维度的景区门景定价机制

张欢欢(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旅游业发达国家也经历了从低价竞争到人性化配置旅游要素阶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建立旅游景区门票多维度定价机制,具体如下:

第一种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定价。

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游客有超过90%的消费用于门票之外的旅游产业。我们在景区门票价格制定中,不应以门票利润最优为标准,而应以景区产业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这包括门票、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利润。通过较低的门票价格,增加游客数量,带动景区产业消费,促进景区总利润的增加,这就需要景区的每一个环节合力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多花钱还花得满意。

第二种是以生态保护为目标定价。

我国以自然资源为主的风景旅游区较多,生态旅游的兴起,已经引起了水体污染、森林植被覆盖度降低、固体垃圾堆积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景区是由只有较短经营期限的主体来经营、定价,资源的公共性与使用的私有性之间的矛盾将导致资源被过度使用。

国外的经验是,通过政府购买模式、市场模式和生态产品认证计划等方法,在环境保护中引入市场补偿机制,最终形成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相互作用的生态补偿体系。我国生态景区定价方式处于初始阶段,但我相信未来的趋势一定是这种模式,这对于生态类景区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第三種是以社会公益性为目标定价。

公共景区免门票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从景区票价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景区门票价格会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当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后,景区将逐渐走向公共性。

总之,在旅游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适合采用第一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定价方法;而一些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宜用门票价格作为景区进入门槛,以减少游客数量来满足生态承载力标准;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具有调节城市生活压力的城市公园、具有公众集会性质的城市广场等,这类景区适宜采用低价、免费的方式。

猜你喜欢
门票价格门票定价
我的专属门票
魔方小区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最新出版图书
北京“门票达人”办展览
“十一”黄金周314个景区降价或免票
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过高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