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笑笑
[摘 要]课堂朗读中,教师及时给予的评价是对学生最为直接的指导。智慧评价能使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教师进行朗读评价时要注重激励,评价语言要精确巧妙,评价方式应彰显个性,评价主体应趋于多元。
[关键词]朗读教学;智慧评价;阅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62-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之后,教师及时的评价是对学生最为直接的指导。那么,怎样才能使朗读评价显得智慧、高效呢?
一、评价理念,注重激励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教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班级中的一些朗读“困难户”来说,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显得更为重要。由于他们的朗读能力较弱,自信心比较低,在课上获得单独朗读的机会也有限。如果在他們朗读后,教师仅仅给予“不太好”“还行”这样简单的评价,极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惧怕朗读,在课上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小。
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精准地找出这些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给予认可和欣赏。当这些学生在朗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地送上鼓励:“不着急,慢慢来,你能行!”“老师已经看到了你的努力,不要放弃,多请教,多练习,老师看好你!”这样的激励性评价会激发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读,乐于读,从而享受到朗读带来的成就感。
但对这些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也需要有针对性。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管他们读得如何,都一概而论,用“好”“棒”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朗读所起到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学生在长期的这样草率的激励性评价的浸润中,也容易产生麻木的心理,从而使激励性评价丧失其应有的作用。
二、评价语言,精确巧妙
朗读评价切忌泛泛而谈。如:“你的朗读不够有感情,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哪里的感情不够饱满?是什么原因导致朗读听起来比较平淡?关注哪些词句就能让情感更为浓厚呢?教师在评价中没有明确指出。这样的朗读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学生听了以后,不能明确改进的方向,也就无法掌握提高朗读水平的方法。
精确巧妙的朗读评价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台阶,从低到高,让他们一步步实现质的飞跃。如我在教学《郑和远航》一文时,指名生A读文段:“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生A的朗读平淡无味,仅仅完成了朗读任务。于是我问:“你认为这场风浪是怎样的?”他答:“是凶险的。”我接着问:“从哪里感受到的?”他接着答:“‘呼啸‘咆哮说明风浪声音很响。”生B则补充说:“‘脱缰的野马说明浪奔腾的速度很快。”生C连忙举手:“‘扑‘撕裂说明风浪的破坏性很强。”我很欣慰,为他们点赞:“你们精准地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说得太棒了!那么现在,你能通过朗读将这声音响、速度快、破坏力强、凶险的风浪读出来吗?”生A第二次朗读时抓住了关键词句,读得有滋味了。
这样的朗读评价看似是和学生在对话,但实际上教师心中已然有了指导的方向,每个问题看似无意,却给予了学生一个个提高朗读水平的台阶,一步步指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教师的评价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提高朗读水平的方法。
三、评价方式,彰显个性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用在朗读中同样成立,不同的人朗读同一个片段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效果。课堂上,教师的示范读和重点字词标红,对学生的朗读固然是有指导性的。但规定了哪里读得重一点,哪里读得轻一些,哪里的速度快一些,哪里的速度缓一点……最后反而导致学生的朗读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般,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朗读也是一种再创造,当发现学生有与众不同的呈现时,教师要“口下留情”,换种评价方式,让那思维的火花再飞一会儿。
如我在教学《黄河的主人》这一课时,指名生A读这段话:“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这句话的朗读比较简单,我本打算让一个学生读一遍即可,可第一个学生的朗读就“很有个性”。生A在读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句话时,数字与数字间停顿了许久,我本准备否决掉他这种“拖沓”的读法,可转念一想,说不定学生有他自己的想法呢。于是我问:“为什么你会这么读?”生A答:“因为羊皮筏子不仅离得远,而且飘来飘去,数起来肯定很困难,慢点数才能数得清呐!”学生说得合情合理,能说这样的朗读错了吗?“还有其他同学想读一读这句话吗?”我这一问激起了千层浪。生B读得很快,因为他认为一定要抓住羊皮筏子稳定的那个时机赶快数;生C读得有快有慢,因为她认为羊皮筏子随着浪的高低不同,稳定的情况也不同,读得有快有慢更能反映出作者当时内心的激动……
教师的一句评价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创造,这样的朗读真是精彩极了!
四、评价主体,趋于多元
朗读指导与评价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学生读,教师评,似乎教师具有评价学生朗读水平的至高无上的权利。正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教师在点评学生的朗读,因此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仅是教师点评,还可以家长点评、生生互评。会评、会读的学生,往往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进而学好语文。
在教学《三袋麦子》这篇课文时,我就大量地采取了生生互评的方式。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对话描写。在指名生A读小猪的话之后,我请学生做“小评委”,说说生A朗读得如何,好在哪里,又有哪些地方可以提高。生B提出:“读人物对话时要注意前面的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生C建议:“小猪的这段话中有两个感叹号,说明小猪见到麦子后十分激动,读的时候要注意感情要强烈、饱满。”生D认为:“要注意‘金灿灿和‘各种各样这两个词,因为这两词说明这袋麦子特别优质,小猪看了很喜欢!”
当学生成了“小评委”“小老师”,他们思考、评价的积极性提高了,朗读的热情也更强烈了。从他们的点评中可以发现,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在朗读中抓关键词句、抓关键标点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言,必将能驾驭文字。”让我们用智慧评价成就学生的精彩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不断成长,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时时传出学生动人的朗读声。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小凤.朗读着,评价着,收获着[J].小学教学参考,2010(10).
[2] 蒋蓉芳.巧用朗读评价,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读与写,2012(9).
[3] 毛智新.浅谈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12(2).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