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材”是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2018-09-27 10:34许凤英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德诚信教材

许凤英

品德与社会是品德教育与社会学习融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祖国和世界六个不同范畴,将学习内容以主题构建的方式呈现,体现了这门学科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点。我从事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十多年,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提高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我的课一贯很受学生欢迎,主要原因是我能够恰当地挖掘并补充拓展教材资源,使得课堂教学信息丰富,善于运用体验学习法、情感陶冶法、小组辩论法、“助教”激励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拓宽社会视野,提高认知水平。正因为我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胸中有材”地驾驭教材,使得学生在品德行为规范、人际交往、合作、参与以及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等方面都获得了提升。

一、整合知识,八方联系

北京的数学名师孙维刚曾说:“教师要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八方联系,浑然一体,造成学生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思维状态。”我想,“八方联系”是指将学科间的知识相联系、学生的新旧知识相联系等,使学习内容不孤立,并引发学生联想。我校开设了国学校本课程,学生每天诵读国学经典,储备了大量的古诗文。我在上品社课时,经常将国学经典内容整合到课堂中,有效地强化教育主题。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品格的试金石”这一主题时,我让学生思考国学课中学过哪些关于诚信的名言格言,学生列出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等二十多句诚信格言,然后每人选一句在小组里分享,再仿照名人格言创作“我的诚信格言”,并贴到黑板上向全班分享。从学生的创作“以诚待人,必得其心”“有诚信者通行天下”等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将诚信做人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了。

六年级上册“国家的主人”主题下有个小课题“假如我是人大代表”,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说出有水平的话,我带领20多名学生到附近的一所中学走访了区人大代表杨老师。我还经常结合教材中很多地方用数据说明道理,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获得具体数据,引发共鸣。

二、补充拓展,取舍有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补充或提炼教材中的内容,以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达成教学目标。如,六年级上册“品格的试金石”这个主题中有五个小故事,不需要逐一阅读思考,用一个表格让学生了解个人或企业讲求诚信就会有好的回报,这样就可以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到更有价值的问题“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的讨论上。

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很多,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底子很薄,我在上课时经常补充很多历史知识,以帮助学生读懂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永恒的愿望”中第一主题“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教材只用五页纸简练地介绍一战、二战的概况。学生对这两段战争历史了解得很少,但对战争内容很感兴趣,我就向学生介绍反映一战、二战历史的电影《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南京南京》《保卫列宁格勒》,并播放《拯救大兵瑞恩》的片段,引发学生兴趣盎然地阅读《安妮日记》。

三、读图读文,指导学法

品社教材中有许多插图,但很多学生像翻漫画书似的一翻而过,根本没弄明白图意,教师要培养学生仔细读图及图下文字的习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用丰富的图片介绍家乡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的巨大变化,既涵盖了很多社会知识、生活常识,也反映出新中国建设的成就。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读文,再让学生向爷爷奶奶请教,就能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将来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四大件”的变迁提供良好的认识基础。

品社课的学法指导也不容忽视,我的品社课堂一贯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记演”。“听”老师、同学讲解、提问;“说”自己的观点或疑惑;“读”教材中关键句段;“写”课前小调查、课堂小作业;“记”就是在书上做课堂笔记和记忆重要知识点;“演”是分组演示PPT,汇报交流。因为品社课时少,作业少,很多知识学完后难以留下印象,我就让学生当堂记忆一些重要历史、地理知识。如,六年级下册“认识我们的星球”,我让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五年级下册“从统一到鼎盛”,要求学生熟记朝代的更替顺序等。

四、尊重儿童,重视体验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也许这正是他们将来成长为不同行业的人才的需要。不同孩子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对同一事情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种“特别”应该允许并加以保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造就具有个性的人。如五年级下册的《爱护集体荣誉》有一个话题“我为集体添光彩”, 我很想听听班上的铅球冠军说说她是如何克服困难参加训练、比赛以及后来为集体争光的感受。可这位学生却无比轻松地说:“老师,我当时没有想什么为学校争光的问题,我只是轻轻一推就行了。”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但这是她真实的想法。课后,我认真反思,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说理决不能牵强附会,应该鼓励孩子表达真情实感,否则,会让学生养成说谎、欺骗、图慕虚荣的坏品质。

学生的个人体验应该贯穿在每一节课中,不同的年段应有不同的体验方式。低年级学生喜欢角色扮演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高年级学生则更适合用讨论、辨析的方法澄清认识。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六年级下册“不可丢掉的传家宝”这一主题时,希望学生能够结合自家的消费情况、当今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就把学生分成正方与反方,围绕“经济发展了,我们是否需要勤俭节约”這个话题展开辩论。由于我的放手与激励,学生辩论得很精彩,引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学生说,一定的消费才能刺激经济的发展,所以不能太节俭,该淘汰的东西要舍得更新;虽然资源可以替代,但每种资源都有它的角色,一种资源若替代了别的资源,它本身有可能面临某种危机。可以看出,体验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广度。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材编写得很好,如果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中的图文、巧妙地运用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恰当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好。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品德诚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