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2018-09-27 09:47虞大明
中国教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虞大明

2017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特约研究生导师,现任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获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浙江省首届教学技能竞赛、首届教师才艺大赛金奖。拍摄《中国名师》专辑数套。出版《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虞大明与快乐教育》。近年来,在略读课文教学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略读课文教学越来越被一线语文教师所重视。随之而来的可喜现象便是教学中“精耕细作”和“草草了之”这两大极端问题也逐渐得以解决。这说明,广大教师对于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的认识也逐渐明晰。近十年,笔者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本文,笔者试图结合自身的研究,以自身的视角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做出阐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基本呈现三种价值取向,即语文知识取向、阅读能力取向和人文精神取向。一般来说,阅读教学应当以突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取向。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与精读课并重,都是基本课型。略读课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更应努力实现让学生善于阅读。再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抵达“悦读”的美好境界。

一、让学生“善读”

善读,指善于阅读,或者擅长阅读,关乎的是阅读能力层面的问题。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部分曾言: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因为很多场合需要读得粗一点,快一点。因此,略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也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善读”。“善读”具体表现为:在阅读某篇文章或某份材料时,能凭借默读、浏览、跳读、扫读等阅读方法观其大略,知其大意;能取其精髓细细品读,有感有悟;能联系自我或生活实际,有所启示;能汲取养分,使生活这座大花园草更翠,花更艳。概而言之,“善读”就是指能够合理选择并运用适切的阅读方法进行高效阅读(包括略读、浏览、跳读、扫读、猜读、抓重点读等),粗知文本大意,提炼概括信息,理解和应用信息,以此培养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提升相关水平。

学生阅读方法习得的基础是精读课文,而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和锤炼则往往是通过略读课文进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略读课文的学习活动应注重对精读课文学法的迁移,培养“善读”能力。让学生善于读书,应当成为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诉求。

如何让学生“善读”?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从而促進学生的“善读”。

1.化零为整,板块推进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从整体层面可以分三个板块推进:第一,读准读通,扫除障碍——为后续进一步阅读感悟和探究实践奠定基础;第二,整体概览,粗知大意——从整体层面,概览文本大意,知其大略,并建立对文本的初步印象;第三,画画批批,交流收获,积累语言——引领学生针对“那些印象特别深刻”的语言材料,凭借圈圈、划划、写写,注重对语言材料的概括和筛选,加深理解和感悟。习得实实在在的自主探究方法,学会用“笔”记录初步探究的成果。此处的读,不应是整齐划一的集体朗读,可以是自由读、默读、浏览等。在板块推进的过程中,应注重基于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的充分交流。

2.先学后导,按需实施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要体现“按需实施”,也可大致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学生先学,初步感悟;第二,交流成果,评价反馈;第三,按需指导,总结提升。此流程设计比较适用于第三学段。第三学段的学生,不论是阅读方法的习得、阅读能力的形成,还是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以大胆放手地实行“学生先学”。“先学”可以从以下两条途径去落实:一是“课前的预习”, 二是“课始的预习”。预习,是预先的尝试性学习,语文学习应当从预习开始。教师应当引领学生树立预习的意识,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凭借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学已初成。最后,教师针对课堂实际,抛出一些还需细细探究的问题,再次展开探究、交流和反馈,最终

“学成”。

3.指向“善读”的教学关键点

要想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实现“善读”的理想效果,教师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重视“整体把握”。崔峦先生曾指出,略读课文教学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略读课文教学应注重阅读的整体性,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基本原则,从而达成“概览文本大意、完成与文本整体的、初步的对话”的目标。 笔者以为,此话很有道理,作为读者,在阅读文本时,首先关注的应是文本的概貌。文本概貌包括:文本大意、文本要点、主要事件等,是关于文本的整体的东西。从整体着手阅读,才能为后续深入阅读、对话奠定坚实的基础。

落实“逐步聚焦”。略读课文教学并非只是“略读”,“粗知”也并非“浅知”,因此,在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依据文本的重要信息和表达特色,聚焦重点内容和词句谈自己的独特感悟,从而加深对文本内涵的较深层次的认识,提升阅读理解、感悟能力。“逐步聚焦”实际上是一种更深一步的阅读实践活动,是“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之后的“重点回眸、咀嚼、反刍和回味”,是将阅读从粗浅逐步引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凸显“学生先行”。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阅读实践的先行者。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起到引导和调控的作用。重“导”轻“教”,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而不是代替学生阅读。给学生提供自主应用阅读方法的机会,以便学生在略读课文的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善读”的

能力。

淡化“朗读训练”。毋庸置疑,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和策略。重视朗读,能很好地促使学生内化信息,外化情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但是,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之一的“善读”,并非“善于朗读”,而是善于凭借“默读、浏览、快速浏览、扫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快速获取文本信息,继而理解、提炼、概括、运用信息,并从中得到启示,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朗读训练可以淡化,留出时间,扎扎实实地将其他阅读方法的训练落到实处。

教是为了不教。如果教师能够将略读课文的教学真正指向学生的“善读”,那么就可以为学生架设一道通往课外高效、独立阅读的桥梁,从而实现教师“不教”而学生“自能”的理想目标。学会“善读”,从会读一篇文章到会读几篇,从会读几篇文章到会读一本书,意义非凡。

二、让学生“好读”

好读,顾名思义即“喜好阅读”。当今世界,爱好阅读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文明素养高的、强大的民族。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起,各国政府愈来愈重视全民阅读——日本政府推行每日“亲子共读”;英国政府各类阅读活动声势浩大;委内瑞拉每年免费发放数百万册经典名著……有人将阅读看作“文化的浸润和传承”,有人将阅读视为“灵魂的洗礼”。

中华民族自古好读——战国的《苏秦刺股》,西汉的《孙敬悬梁》和《凿壁偷光》,西晋的《车胤囊萤》,南北朝的《孙康映雪》等,这些经典的家喻户晓的好读故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以书为友、以书为伴,在书香的熏陶下博古通今,继往开来。然而,在当今世界趋于物质化、功利化、粗鄙化的氛围中,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年人均阅读量逐步下行,处于世界后列。这肯定是个问题。

任何优良意识和习惯的养成,都必须从孩子抓起,阅读也是如此。如何让儿童树立好读的意识?如何让儿童养成好读的习惯?如何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无疑要肩负起这一神圣使命。因此,略读课文教学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解放学生,激活“好读”动力

当下的阅读教学课堂,很少听到学生发自肺腑的、意味盎然的“声音”。这跟不少教师不知道怎样指导学生去阅读有关。有的直奔主题,教化意味甚浓;有的抓住一点翻来覆去,纠缠不清;有的“掘地三尺”,把阅读活动演变成脱离学生实际的“学术研究”;有的教学模式单一,教法千篇一律……这些现象的产生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应付的境地,自然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更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也会使学生觉得学语文、读书索然无味,更何谈“好读”?因此,阅读教学应当“解放”学生,略读课文教学更应“解放”学生。努力促成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呵护创造性见解,珍视独特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多一点“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少一点理性的分析,少一点“好心”的告诉,少一点严肃、冰冷的说教,留足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一点“以生为本”,多一份“创见”,多一份情趣,自然学生会多一点成功体验,多一点快乐感觉。

多一点“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作为教师要学会尊重、包容、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多给学生体验和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表达个人独特感受的机会。若非太离谱,若非太不入流,绝不“妄加干涉”,更不“天下一统”。任何“以应师为基本点的阅读教学”,任何“指向标准答案”的阅读教学,都焕发不了生命的活力。

多一点“情趣”。儿童毕竟是儿童,儿童的天性是崇尚好玩,喜好新鲜,追求快乐。杨再隋教授曾在《呼唤本色语文》一文中提出“轻轻松松学语文”的观点。因此,作为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拒绝功利,把“儿童”真正当作儿童,多采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多设计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激活孩子的阅读动力。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虽值得提倡,但也应区别对待,新版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不无道理。试想,如果任何阅读活动都跟动笔做题联系在一起,就像各种测试中的阅读考查一样,学生还会有多少阅读的兴趣和冲动?笔者在教学《刷子李》时,呈现了“由教师装扮而成的粉刷匠”照片;在教学《金钱的魔力》时,呈现了“沙皮狗”的丑陋嘴脸;在教学《珍珠鸟》时,师生转换角色,进行情境对话……这些举动,目的相同,也就是让学生们轻轻松松、有情有趣地读书、学习、成长。

2.落实预习,养成“好读”习惯

语文学习不是从语文课堂铃声响起、师生问好之后才开始的,而应当从学生的预习开始。略读课文学习要达成预期目标,必须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的能力。略读课文课前预习的任务指向可以包括“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凭借自主学习,了解文本大意;依托导读提示,尝试问题解决;践行自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广泛查询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等内容。特别是“广泛查询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就很有落实并坚持的价值。因为要完成这一任务,势必凭借广泛的相关性阅读查询。而相关性阅读查询,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开放、研究性质的阅读活动。而且,此类阅读活动绝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更多地指向现代的网络阅读、媒体阅读等形式,学生大多兴致盎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将预习坚持到底,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课前阅读的习惯,也终将让学生走向“好读”。

要使预习真正收获实效,在实际操作上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倡导个性预习。如果将预习异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的预先学习,终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而最终无奈应付。如何凸显预习的个性化,需要教师有所作为。教师应当根据每篇课文的个性,科学、灵动地设计预习任务,并以“预习任务单”的形式加以固化,使学生对预习既感新鲜又可操作。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学生在经历了个性化预习之后,很期待教师能给予他们交流、展示预习成果的平台,很期待能得到教师以及学习伙伴的肯定和赞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量留出时间,展示、交流、评价学生的预习成果。或口头交流,或书面展示,努力使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的预习成果成为教学的资源和崭新的起点。

3.结课拓展,唤醒后续阅读

阅读活动大致有五重境界:一为读好一篇文章;二为读好几篇文章;三为读好一本书;四为读好一段人生;五为读好一个人。因此,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的结束,应当是孩子们另一个崭新的阅读活动的开始。阅读之“火”,从此开始“燎原”。 如果能巧妙、合理地处理好结课环节,则一定能较好地承载起“唤醒后续阅读”的使命。笔者尝试过多篇略读课文的公开教学实践,但凡学生意犹未尽的,往往是那些在结课环节用心良苦指向课外拓展阅读的课。

比如《祖父的园子》一课,结课环节师生对话如下。

师:萧红的童年是自由自在,无比快乐的,于是,她用笔写就了一部童年生活的回忆录,它就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件显示《呼兰河传》的封面】你们猜猜看,在《呼兰河传》里,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呢?

生1:我们能读到萧红童年生活中其他快乐的事。

生2:我们能读到萧红童年其他难忘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的生活。

师:同学们,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我被震撼了。他是这样评论这部小说的。【課件显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你们一定知道,哪个词深深震撼了虞老师?(生:凄婉)相信这个词也一定震撼了你们。要解开心中的谜团,办法只有一个,是什么?

生:去读《呼兰河传》。

师:愿意通过亲身阅读去解开心中谜团的孩子,请举手。

生小手如林。

综观这个课例的结课环节,关键点在于指向了课文的出处,精心安排,营造冲突,点燃心火,并用心实施,将学生引上了“课后拓展阅读”的意义非凡的发现之旅。需要强调的是,此环节一定要落到实处,切忌轻描淡写、敷衍了事。

众所周知,读书是一件值得终身修炼的事情,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责任,潜心研究和实践略读课文教学,使小课堂变成大语文,使一篇篇略读课文变成一个个快乐源泉,最终让学生擅长阅读、喜好读书、欲罢不能,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