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健
能诱惑我随即读第二遍的书为数不多,阿根廷作家卡洛斯·玛利亚·多明格斯的《纸房子》是其中的一部。书中讲述了一个在特立独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最后离群索居,把费尽心血珍藏的书籍当作砖块砌了一座海边小屋的人的故事。
《纸房子》这本书由《纸房子》《瓦尔德马·汉森的短暂之死》看似独立的两部分组成。《纸房子》的叙述观察者是一位在剑桥工作的学者“我”,借“我”之口,讲述了藏书家布劳尔传奇而又近乎疯狂的故事;而《瓦尔德马·汉森的短暫之死》也是借“我”之口讲述汉森短暂的一生。
为什么说两部作品“看似独立”,因为两者其实密切相关。《瓦尔德马·汉森的短暂之死》中的“我”不是别人,就是《纸房子》中一直没有出现的“布劳尔”。在前一个故事中,布劳尔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被评价被审视者。有关他的故事都是间接得来的,剑桥的学者与他没见过面,只是在因为一本《阴影线》而产生的好奇心驱动下多处探访,最后给我们描绘出了布劳尔的形象。后一个故事中,布劳尔出现了,但故事的主角是汉森,布劳尔成了叙述者“我”。
怎么理解汉森与布劳尔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布劳尔为了找到砌入房子中的《阴影线》砸毁了纸房子,最后从亲朋好友的世界中逃离。进入了汉森的生活,这时布劳尔成了旁观者。汉森“厌倦了要对自己尽责,厌倦了要变成让自己和别人都信任的人”。
作为拉丁美洲文学的一员,小说不仅在情节上有些魔幻荒诞的影子,比如说开篇布鲁玛读狄金森诗集时被撞死的画面竟然与之前布劳尔的戏谑预言完全相符,小汉森放火烧了棚屋而又为了寻求母亲的原谅毅然冲进火海抢救出来的一捆信件竟然是其他男人写给母亲的求爱信;小说更在主旨上充满了魔幻现实的不确定性,布劳尔亲手砸毁纸屋子并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或许是对过去自我的一种反叛,而汉森扔掉偷来的铁十字架以及最后选择自杀,也是一种对过去自我的反叛,那汉森可不可以看作是另一个版本的布劳尔呢?
为什么我要读两遍呢?“心情忧郁的人们都有在行为放纵中寻求宽慰的倾向。”因为小说写得精致,耐人咀嚼的语段俯拾皆是;因为小说有诸多谜一样的情节,需要我们反复推敲仔细品味;因为小说展现的布劳尔、汉森的困境,也可能与我们的类似。
也许我们可以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句来诠释这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
我们能够猜出的谜,我们很快就瞧不起……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