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纺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赓续血脉中走向新时代

2018-09-27 20:35赵轩
中国纺织 2018年9期
关键词:纺机产品

赵轩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們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纺机集团成立30周年,恒天集团成立20周年,2018年正是以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让与共和国同龄的郑纺机重温历史、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向着百年“纺机梦”坚定前行。

历史的逻辑,往往从时针永不停歇的跳动中展开。

应祖国建设而生,谋衣被天下而来,向纺织强国而去。

自力更生兴新业,中国纺机装备的“孵化器”。

感受使命的力量,要到开始的地方。

开国之初,国家新建,百废待兴,物资匮乏,人民衣被甚少,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立足于自力更生解决建设纺织企业需要的成套设备,发展纺织工业,对于解决人民穿衣问题,积累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949年11月,伴随着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声,郑纺机的创始人带着未及洗却的征尘,在海滩寺的荒滩上,用最快的速度践行着党“恢复生产,建设新中国”的方针。1951年4月完成建设,并与当年成功生产出32台粗纱机,到1952年7月形成了年产2000吨纺织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受到当时国家纺织工业部的重视。1952年纺织工业部正式发文:“??厂规模较大,设备较新,其发展条件远在沿海及西南各厂之上,为今后达到纺织机器设备自行制造的目的??,将该厂发展成一个纺织机器通用工厂,??凡不适于分散制造的纺织机器均集中于该厂制造,将来纺机制造范围扩大,如需增制其他纺织机器,亦由该厂担当??,该厂将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纺织机器制造的重要环节”。为郑纺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确定了专业定位。

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共和国长子不负使命、自力更生、战风斗雨的时代写照。

郑纺机靠自力更生和参考国内已有的进口设备,经过反复地拆装、学习和试造,从1951年试制粗纱和梳棉机两种产品,到改革开放前期的30多年,基本上是年年改进旧产品,年年试制新产品,投产了涵盖清花、浆纱、印染、毛纺、化纤五大类,千余种产品,成为一个以试造起家,以品种发展的企业,丰富的产品和过硬的质量不但满足了当时全国建设纺织企业的需要,还出口到亚非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实实在在的“争气机”打破了帝国主义在纺织机械领域对我国的封锁,实现了出口创汇,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52年试制的52型开清棉联合机,有20多种单元机,是我国第一代清花机。“一五”期间,1954年设计试制的54型开清棉机是我国第二代清花机,已与当时国际上的棉纺织设备水平接近,及后续改进的清花机,不仅装备我国大批棉纺织厂,且在1956年第一次向缅甸出口,受到用户好评,还受到陈毅、李先念等时任中央领导人的表杨。到60年代第三代开清棉机在自动化程度上都已赶上和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促成国产清钢联合机成套化。1954年试制改进的1491型浆纱机是我国浆纱机的第一代产品,到1976设计试制第三代浆纱机获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54年生产的槽筒式络筒机经参加菜比锡国际博览会和在伦敦、新德里展出,得到“比美制尚好”的评价。

印染机和印染后的轧光、定型等整理机械也是当时郑纺机研制的主要产品之一。1981年设计试制的ME701D型针织热定型机、LME341型轧烘联合机,填补了我国化纤针织染整设备的空白,获国经委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六十年代初,为了解决粮棉争地,化解纺织工业原料问题,国家决定发展化纤工业。勇挑重担的郑纺机再一次被历史使命推向了前台,承担了几百种化纤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任务。郑纺机人发挥“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精神,1964年试制成功全套粘胶纤维设备,获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70年代涤纶、腈纶、维尼纶、粘胶纤维一齐上马,完成318台新产品试造任务,以粘胶纤维为原料的人造棉服装风靡一时,解决了人民的穿衣问题。从此,郑纺机的每一种化纤产品都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成就了郑纺机发展史上的传奇一笔。

有很多研制成功的新机型,受当时生产规模限制和国家纺机装备发展规划的需要,分配给其他厂生产,郑纺机成为新产品“孵化器”,其每一类产品的发展史,几乎都是一部中国纺机业此类产品不断求新图变、引领纺织发展的演进史。郑纺机也因设备精良、产品线丰富、产品复杂程度高逐步确立了在纺织机械行业中“郑老大”的地位。

50年代,刘少奇两次莅临视察;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周恩来总理亲自为郑纺机颁发“跃进红旗”;朱德、邓小平、李先念、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到郑纺机视察,国家领导人的音容笑貌和亲切关怀鼓舞了一代代郑纺机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奉献纺机。

六十年代,美国记者斯诺两次参观郑纺机,有感于郑纺机人的勤勉奋斗,为郑纺机的制造规模和丰富产品所震撼,将郑纺机故事写入他的著作《大洋彼岸》中。

改革开放再出发 乘春风二次创业立潮头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勇立潮头,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犹如一股春风,吹醒了中国大地,为郑纺机注入了新活力。

犹记改革开放之初,国门洞开,郑纺机看到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国内纺机行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纺织工业高速增长的新需求。作为国家骨干企业,紧抓对外开放的大好机遇,发挥“国家队”的作用,转变观念、优化机制、卸下包袱,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加快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发展高新技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开发新产品;跟踪当代高新技术,在高起点上推进技术改造;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市场化运营,系统性提升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新环境的能力和高端创新能力,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纺机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纺织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推出高档次、高附加值、顶替进口的高端产品,打破了西方技术壁垒,一项项新产品的国产化,实现了中国纺机装备的历史性跨越,让国人最先结束了用布的“票证时代”。

“清花浆纱,独此一家”,计划经济时代纺织业内的一句流行语,道出了当时郑纺机在国内棉纺清花设备领域的地位。80年代,适应气流纺及中长化纤混合等新需求,清花设备从A系列升级到FA系列,形成新的现代化清开棉联合机流程。“八五”期间,郑纺机在国家两机项目中,通过对德国技术的消化吸收,在国内率先开发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往复抓棉机和清梳联合机,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进入新世纪,又推出了国产最高档新型清开棉联合机和高速节能、宽幅高产、适纺高支纱的新型清梳联合机。

90年代,为适应无梭织机配套,郑纺机先后开发GA系列浆纱机。1991年研制开发的GA301型双浆槽浆纱机获得国家质量优质金奖,成为全国纺机产品中唯一的国优金奖产品。在国家“八五”两机项目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持续开发出GA306、GA308系列浆纱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据国内高档浆纱机80%的市场份额,并把浆纱机做成世界品牌,加速了国产浆纱机顶替进口的步伐。期间还成功开发了高速整经机和高速剑杆织机,成為世界第一家具备生产全套织造设备的企业。

在我国化纤机械领域,郑纺机一枝独秀,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80年代初,郑纺机借鉴国内引进的技术,推出年产1.5万吨涤纶短纤维后处理设备,先后完成国家重点项目金山石化和仪征化纤的配套建设,质量不低于日本同类产品水平,获得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奖。90年代以来,郑纺机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圆满完成干法腈纶、松式气垫烘燥机、湿法腈纶、万吨粘胶成套设备等项目,其中3~4.5万吨/年干法腈纶成套设备获得由时任国家总理李鹏亲笔题写的“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而努力奋斗”的表彰证书,陆续向国家重点建设的抚顺、淄博、茂名、南京、兰州等腈纶项目提供装备,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进入新世纪,承担的国家“十一五”及新型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项目——2006年研制成功年产4.5万吨大容量粘胶短纤维设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最早获此殊荣的纺机产品;化纤长丝领域,拨叉式高速卷绕头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种纤维领域,在芳纶、碳纤维等设备方面取得突破,推出的国内最先进的芳纶短纤维纺丝生产线,获桑麻纺织科技二等奖。

90年代末,开始非织造布设备攻关,进入新世纪,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第一台3.75米幅宽的W1204型梳理机在郑纺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四针板正位对刺针刺机属国内首创。

一项项新产品的突破,实现国产纺机装备从“跟跑”到“并跑”,得益于郑纺机人紧抓改革开放历史机遇,不甘人后的扎实拼搏;得益于与郑纺机人系统性的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奋力挺起中国纺机装备的脊梁;得益于郑纺机人冲破思想桎梏,创新运营机制,搏击市场浪潮。

从1983年到1994年,郑纺机连续承担了国家科委与德国研技部门确定的“郑州Ⅰ号、Ⅱ号、Ⅲ号工程”,先后建成我国第一条大规模框型零件柔性加工系统柔性制造系(FMS)和以流程为导向的回转零件柔性加工系统,并极大的推进了信息化建设,形成了适应单件小批量生产的CIMS单元,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整个装备制造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被认定为国家级信息化重点应用示范企业,为我国CIMS技术应用提供了少花钱、收效快的新途径。1991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莅临视察先进表面处理系统并题词后,说道,“我们在看到人口红利的同时,还要重视先进技术装备应用,这是提升效率、质量的有效途径。”

面对90年代末国家宏观调控、“限产压锭”及亚洲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郑纺机人顶住压力,在艰辛的“二次创业”中闯出“分灶吃饭、分兵突围”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坚持新产品研发,为春天的到来积蓄火种,大容量成套化化纤装备、非织造装备和高速卷绕头就是在这个时期孕育,成就了郑纺机“西方不亮、东方亮”的产品结构,极大地提升了市场抗风险能力。 进入新世纪,企业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生产保密资格认证、生产许可认证和国家军工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成为河南省首家可承担军工生产任务的民品企业。

2002年,借助国家债转股的有利时机,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整合河南省纺机、邯郸纺机、邵阳纺机等企业优良资产,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郑纺机成为我国纺机行业技术装备先进、产品功能齐全、品种繁多、辐射面广、开发能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主要出口基地,世界知名清梳联设备和涤纶短纤设备制造商,全球最大的粘胶设备和浆纱设备供应商,拥有可以提供各种非织造布工艺成套设备能力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2010年2月,郑纺机肩负恒天集团的战略部署,更名为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开拓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等重工业务;2014年8月,“新纺机”项目竣工,10月底实现退城入园,搬入占地503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新增国际顶尖设备100多台(套)的新厂区。恰值郑纺机65华诞之时,以发展新型纤维成套装备为核心,以大吨位涤纶和粘胶纤维生产线装备向差别化、高性能和特种纤维成套装备转移;以提供高技术、高性能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成套装备为创新方向,致力打造世界一流化纤装备、非织造布装备供应商和制造基地的帷幕在改革创新的激流中徐徐拉开。

筑梦纺机新蓝图 构建企业发展创新矩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改革开放天地宽,砥砺奋进正当时。

作为一名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郑纺机人,从技术员到市场营销,成为郑纺机现任总经理的李泉,在回望郑纺机近70年的心路历程时,最大的体会和经验是,郑纺机做共和国长子的骨干纺机企业有许多参与国家纺织项目,引领行业发展,推动技术进步的机遇,既是挑战,也是历练,只有把握个人职业生活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咬定青山不放松,方可实现个人与企业、行业共同发展。郑纺机作为当时国家纺织工业部定点的新产品研发基地,以及中国唯一以纺织装备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恒天集团重要组成单元,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打破国际封锁和技术壁垒,解决了我国纺机工业的装备国产化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纺织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功勋企业,是“打造纺机旗舰,引领行业发展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在2015年,“十二五”收官之年,恒天重工恢复组建“郑纺机”,专注纺机业务管理;同年8月根据恒天集团战略部署,以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为平台,组建纺机子集团,并将郑纺机业务管理整合其中,使恒天集团核心主业---纺机业务进一步聚焦,实现专业化管理。

近年来,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李泉,深知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痛点”、企业经营发展短板,他带领新的企业领导集体接起经过几代人传递的接力棒,始终保持着郑纺机与生俱来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世界颠覆性变革丛生的VUCA时代,风雨兼程,围绕“营销和创新”这两个企业基本要素,坚持“用活市场思维,练强产品硬功夫”,构建企业发展创新矩阵,沉着稳健勾勒新蓝图,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蹄疾步稳的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管理创新大刀阔斧,市场开拓精准得力,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党群建设纵深推进,取得了产能突破,形成了有效供给,提升了市场地位,“郑纺机”品牌在继承中得到重塑,“新纺机”项目规划目标正逐步实现。2017年经营业绩创五年来最好水平,交出了一份提气的“成绩单”。2018年至今,企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构建立体化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产品结构新优势

近年来,郑纺机在“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基础上,着重做好年度产品规划,坚持智能化、精品化、中高端的设计生产思路,下决心淘汰落后产品,练强产品“硬功夫”;以市场、用户需求为导向,形成公司产品发展规划为引领的顶层设计、技开中心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突破的源头供给、产品事业部具体产品的优化升级,构筑开放、协同、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市场响应能力、资源协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核心关键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关系吃饭产品的技术是买不来的”。郑纺机产品研发从“跟跑”到“并跑”和“领跑”,一些“卡脖子”的关键、原创技术必须要靠自己去攻破。2016年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创新实验中心,打造创新平台、培育掌握原创技术,与用户共同引领产品发展方向,夯实中国装备智造基地。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完善配套政策和奖励办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目前,已有针刺试验线、高压水刺平台、热风喷射试验线等多种试验装置及26个自主创新项目在实施进行中,2017年再次通过国家技术中心审核,成为郑州市新型纺织机械重点实验室。2017年,公司成立“纺丝工程技术中心”,确保公司化纤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化纤产品:2015年国内首家研制的“日产200吨涤纶短纤数字化成套设备”,填补了国产大容量涤纶短纤设备的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物耗能耗国际领先。

2017年,年产12~15万吨,世界最大容量粘胶短纤维成套关键设备—4500mm幅宽精炼联合机是世界最大幅宽精炼机,代表着粘胶后处理设备发展的新高度;ZHR139新型黄花机容积达50立方米,是国家最大产能的黄化机,独特先进的制造工艺,代表了世界领先水平;新型压榨机ZHR059幅宽达2.4米以上、幅宽4400mm粘胶烘干联合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设备出口到奥地利兰精集团和印度博拉集团;宽幅精炼机、压榨机、黄化机等市场占有率达100%,粘胶短纤产品平均市场占有率90%。恒天集团融入国机后第一个进驻国机集团展厅的就是复合纺数字化短纤成套设备模型;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万吨级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获国家工信部批复。

长丝卷绕设备:产品成熟、定位中高端,2015年海欣项目共顺利交货1422台卷绕头,运转良好。2017年再与海欣签订亿元订单。2018年5月6日郑州华萦公司承制的宁波华星化纤公司的96位纺丝、卷绕熔体直纺POY成套项目顺利开车成功,这是郑纺机设计研发的第一条长丝成套装置,采用世界最长1800锭轴的拨叉式卷绕头,纺丝+卷绕由上位机一体控制,车速达3200米/分钟。

非织造布产品:“宽幅高产水刺法非织造布成套装备”等三项整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高效节能水刺发高端纯棉非织造布数字化绿色智能生产车间”入选湖北省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双梳直铺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线速度已达到170m/min以上,达到了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幅宽3.75m、出网速度200m/min的梳理机供不应求;2017年完成31条水刺生产线,市场占有率达80%,基本实现同类进口产品出清。

织造产品:浆纱机云服务平台V3.0更新上线,管理更能智能便捷;2015年研制的GA313型宽幅高效浆纱机填补了国内浆纱机在特宽幅上浆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研发者韩爱国荣获2017年香港桑麻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新产品培育方面,郑纺机积极与行业技术领先院校、专家合作推行“联合开发试验”等机制,开展基础性、关键技术攻关,主动掌握原始工艺技术,实现在纺机全产业链中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围绕用户需求,向智能、绿色、环保、高效的新型纖维和热风、针刺无纺布等方向开辟“新战场”,在2018年成立热风非织造布专项组和Lyocell纤维专项组,分类施策,有重点、有步骤的沿产业链实施“三品”战略,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将“新战场”变为“主战场”。

构建团队化营销服务模式,形成营销服务新优势

订单是制造型企业开展运营活动的抓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用户对服务的新需求,郑纺机构建团队化营销模式,让用户从“买得到”演变为“买的爽”。

做好产品营销策划,决策层亲自抓订单、跑市场、定原则、把方向;技术团队出方案、谋细节;业务人员勤沟通、重服务。着力提高营销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市场精准营销能力,让决策者听到“炮火声”,形成全方位的客户服务系统。国际贸易部创新市场开拓策略,将“项目负责制AB角”延伸至C角,确保各项目从意向沟通、商务谈判、技术交流、发货交付、安装调试、开车投产、售后服务的全流程跟踪;目前郑纺机产品已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区域由东南亚转向欧洲市场;成功发展优秀国外销售代理商,实现销售本地化。2017年销售收入创5年来最好成绩,近年来出口销售额逐渐达到年销售额的三成左右。

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精准营销活动,真正同客户“动起来”。

近年来,郑纺机主动走出去,通过客户现场巡访、服务,与一线用户交流,倾听用户意见和心声,为客户解惑释疑,保持持续改进;与客户构建命运共同体,基于客户需求导向决策产品研发,在产品开发营销过程中构建客户关注的质量、成本、可服务性、可用性和可制造性,获得用户对公司的信任,提升用户对产品装备的忠实度。2016年,郑纺机携新品参加上海纺机展,业界朋友惊呼“郑老大”重出江湖;2017年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郑纺机成为唯一化纤板块、非织板块的双板块人气冠军,再现王者归来的风采。郑纺机的品牌影响力在传承中得到重塑。

同时,还先后举办了精炼机、烘干机、热风非织造设备等专题客户交流会。把客户请到现场,建立业内朋友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倾听业内巨头对当前及今后行情的展望;展示郑纺机作为“国家队”进行产品“精益制造”的努力成果;听取业内专家们从各个角度对产品的期盼,增进互信。

近年来,郑纺机连续荣获吉林化纤和赛得利“优秀供应商”、新疆富丽达“优秀合作伙伴”称号。2018年8月17日,郑纺机年产3万吨涤纶短纤后纺生产线在泰国成功通过验收投产,这是郑纺机在海外市场第一个涵盖了工程设计、设备生产和工艺开车的涤纶短纤项目,更是郑纺机化纤成套产品迈向工程项目总包之路的一座里程碑。

非织造布装备国内外市场开拓齐头并进,成为郑纺机新的增长极。非织造装备完成CE认证,成功出口土耳其、俄罗斯、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2017年整套双梳双铺PU革水刺生产线在土耳其顺利开车;2018年8月份,郑纺机“俄罗斯PLASTCOM公司高速水刺非织造布项目”顺利完成调试,开车投产。

织造类装备,围绕浆纱机开展内部资源整合,联合整经机、剑杆织机实行“织造成套销售”的营销策略,并开启售后服务万里行活动,征询用户对设备使用建议和改进措施,织造成套出口实现大幅增长。

构建柔性化加工装配体系,形成准时交付新优势

2015年郑纺机将“精益制造”确定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面对用户对高品质装备的需求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设高质量的柔性加工装配体系是基本保障。

“精益制造”绝非噱头,凡是参观过郑纺机车间的客户,对郑纺机“大手笔”投入的加工设备一定印象深刻。

郑纺机借易地搬迁退城入园之机,淘汰了一大批普通、低效设备。围绕公司产品的各类主关件加工工艺需求增置了部分数控、高效设备,使加工装备的柔性度进一步提升,有效保证了产品关键零部件的加工质量。

近年来,面对大型成套化纤、非织造布产品订单大增以及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普遍提高的状况,郑纺机先后增置了多台高效焊接机器人、黄化机筒体和搅拌器的加工专机以及锡林道夫腹板的自动焊接立车等装备。为进一步提高零部件加工质量和效率,还引进来激光切割机、机架墙板类零件整体加工龙门铣大型三坐标测量仪、超音速自动喷涂等设备,同时积极试验并推进夹辅工具、新型高效精密刀具的应用。

郑纺机的产品大部分属多品种、单件小批量类型,生产准备周期长,对加工设备的柔性化要求高。围绕主关件加工薄弱环节郑纺机发挥工艺技术优势,走专机生产之路可确保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如今粘胶纤维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黄化机筒体镗孔专机、搅拌器铣削专机等专用加工设备投入使用以来,成为郑纺机“独家绝活”,不仅加快了主关件的生产进度,更重要的是大幅提高了整机装配的零部件配合精度,大容量黄化机搅拌器间隙可以确保3~5mm,满足工艺要求使黄化机制造水平处于行业先进地位。焊接机器人的使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效率也提升了三倍以上;克服环保限制,创新多种装备表面“美容”处理工艺,纺机装备外观质量档次提升明显。

2017年出产攻坚战的胜利完成,郑纺机生产把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技术下沉一线的方式提升事业部技术管控能力,保证零部件加工和产品总装质量;成立多个专业工艺攻关项目组,加大工艺攻关力度,完成多项关键工序及零部件精益制造工艺流程创新;通过设备布局、工序组合和物流线路优化,形成流水化、批量化作业;积极培育与郑纺机高品质发展相匹配的供应链体系,合理分流非核心加工任务,缓解现场生产压力,配套优质成品件,提升产品性能。按产品类别,细化装配流程,如2017年,化纤类产品制定“装配产品上场控制办法”实现对粘胶产品分班定区装配,涤纶产品穿插流水作业,全年交付近百万吨粘胶产能装备,出产黄化机66台、压榨机106台、精炼机8台,突破历史记录。

以上种种不过是郑纺机践行“精益制造”理念的冰山一角。“精益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郑纺机还将从精益设计、优化制造工艺、购置关键设备、培育大工匠、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实践精益制造的理念。在精益设计上,郑纺机已完成新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PLM系統应用,推广模块化、参数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在优化制造工艺上,针对搬迁后的设备特点重新梳理制造工艺路线,保证其合理性;注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攻关,不断提升工艺水平;在关键设备和主关件制造中开发高效夹辅具和刀具,提高设备效率,配置机器人及主关件的加工专机,确保制造质量及效率等;继续在技术工人队伍中推行“首席员工”制度,倡导精益制造理念,树立标杆引领技工高效精致完成加工任务;2018年为每类产品配备品质、质量负责人,专注推进产品质量提升。

构建全面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资源新优势

郑纺机自成立起,对人才的渴求就从未中断过。一切的创新,都要归结于人的创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从广招天下贤士,到内部成立技工学校、职工大学,培养各类技术人才,在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还肩负起输送人才的角色,一批在企业发展中功勋卓著的管理者被选拔到省、市和中央及兄弟企业担任领导职务;同时大批技术工人也被输送到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到新世纪初期,郑纺机职工技校、职工大学曾被业界评为纺机行业的“黄埔军校”,可见郑纺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随着企业办校等辅业改制完成,进入新园区,郑纺机更加注重共享发展,全面完善人才体系建设,成功探索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分类遴选、久久为功,形成创新人才资源新优势。

自2015年起,持续完善推进中层干部“五制”改革,完善考评要素,提高考核操作性、准确性,干部薪酬与企业效益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挂钩,激发中层干部积极主动干事、谋事的激情和斗志,建成一支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敢担当、能作为、善引领的管理团队;不断健全以“主任工程师”为核心激励机制的技术人才选聘制度,培养一支创新善战、锐意进取、服务一线的科研队伍;连续三年开展“首席员工”评聘,已有近20个工种,20位同志,23人次被聘任为“首席员工”,“首席员工”已成为公司高品质发展的一张名片,“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得到传承发扬,在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未来将继续打造“首席员工-首席技师-技能大师-郑纺机工匠-大国工匠”的人才晋升通道;同时,开展内部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广大员工提升专业技能的热情,锻造一支练绝活、强技能、提效率、重传承的高素质技工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程加速。以此形成管理、科研、技工“三位一体”的人才体系,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郑纺机关注青年员工的日常培养,建立职工阅览室,开办“纺机大讲堂”,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人才储备。让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青年人得到锻炼和成长,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建、共享发展模式,营造“双创”氛围,崇尚价值创造,让员工在发展中有更多幸福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培育发展新优势,凝聚发展新动力、提升发展境界。

结束语

文化是历史的传承和积淀,是日積月累的信念与习惯,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回望郑纺机近70年的光荣历史,每一代郑纺机人都以战斗的姿态迎接挑战,创业初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改革开发以来,面临经济体制转变、国企改革生与死的考验,“郑纺机人不甘人后,求发展奋斗不息”的企业精神,道出了郑纺机人的坚强与自信、拼搏与豪迈;一代代产品的创新、一轮轮产品结构的调整、一次次运营机制的优化、一个个市场领域的开拓,实现了多个领域从“0到1”的突破,无不诉说着郑纺机人初心不改,牢记使命,殚精竭虑,载梦深耕,用脚踏实地的“实”、铁杵成针的“拙”、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一点一滴聚江海,一毫一厘织锦绣,为国家担当、为装备国家纺织事业圆梦。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经营的变化,郑纺机围绕“营销和创新”形成与用户、社会、员工互动、共享的拼搏创新文化与恒天集团“协同、卓越、创新”理念是一脉相乘,理直气壮的做大做优做强国有纺机企业,书写着郑纺机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整体搬迁以来,“新纺机”项目建成投产,郑纺机已经从“生产什么卖什么”到“市场需要什么造什么”的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实现了腾笼换鸟、凤凰涅,基于扎实的研发、制造、服务能力,郑纺机主导产品已形成技术领先、智能化高、性价比高、质量可靠的优势,在奋进发展中讲述“郑纺机故事”,在市场营销中塑造“郑纺机名片”,在与行业共赢共进中贡献“郑纺机方案”。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谋划新战略。郑纺机已经取得历史性的转变,集聚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的新动能,向着“打造世界一流纺机企业、制造世界一流纺机产品”的目标再出发,我们将按照恒天集团从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梳理思考业务发展,以更高的战略定位和更长远的眼光,补足短板、统筹业务,以“国家队”的担当,做中国纺织工业装备的“顶梁柱”,当好集团企业效益增长的排头兵,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扬郑纺机不甘人后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风雨无阻开拓新天地,在赓续血脉中走向新时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劈波斩浪,开启郑纺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纺机产品
做好行业发展护航人!
一起纺机龙头转子过热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与认定
2022纺机联合展: 行业关注持续高涨,报名已创同期高点
日发纺机:整合资源迈向2018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意大利纺机制造商再一次以强大的阵容参展
法国纺机制造商协会
玩具产品供求
玩具产品供求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