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在年鉴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2018-09-27 06:50李鹏飞
今传媒 2018年7期
关键词:年鉴特性大众

李鹏飞?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年鉴的传播构成了新的挑战。年鉴自身的特性在新媒体时代面临一定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年鉴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突破了纸质媒介的限制,以自身的作用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影响着信息呈现的方式。年鉴应该充分挖掘新媒体的特征,充分利用新媒体不断彰显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功用。

关键词:年鉴;新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N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036-02

任何一种出版物,其自身的作用价值只有进入传播领域才能得以实现,作为出版物的年鉴也不例外。如果说出版是对年鉴生命的塑形,那么传播是对年鉴生命的激活。目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方式、路径以及信息内容表现等都受到深刻影响。作为出版物的年鉴,应该充分发掘新媒体的特性,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在信息传播中彰显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功用。

一、新媒体时代下年鉴传播的困境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務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1]年鉴被定位为连续记载资料的工具书,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年鉴的两条特性:一是具有连续特性的史料价值;二是具有可供查阅的工具书特性。但在新媒体时代下,由于年鉴自身的体量,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成为限制其传播的缺点。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突破了纸质媒介的限制,能够处理巨大的信息流,而且信息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突破了文字表达的单一性。再加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众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移动阅读、社交阅读已经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渠道更通畅,信息的呈现更多元,信息的流转更迅速,这些都构成对年鉴传播的挑战。

从各类年鉴每年的印数及版次可以看出,年鉴的市场占有率并不是很高,这也意味着年鉴的大众熟悉度也不会太高。年鉴作为一种特殊的出版物,虽然具有工具书的特性,但又并不具备诸如字典之类工具书的普及面。作为一种资料记载的志书,年鉴也只是形成对资料的连续记述,而缺乏对资料的有效分析,只具备现代史料的价值,这同时也限制其更广泛的大众传播。而且,即使年鉴具有资料查询功能,但在网络时代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搜索或者网站问答,来解决困惑。此外,年鉴相较于大众出版物,因趣味性不足,缺少大众出版物的社会基础;相较于专业类出版物,因知识性不足,缺少知识出版物的专业基础。这些短板都构成对年鉴有效传播的限制。再加上年鉴本身的读者群有限,面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年鉴在传播中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弱化。在新媒体时代下,年鉴自身的这些短板如果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如果年鉴不积极利用新媒体加以改善,那么年鉴在社会传播中将面临更严重的失声。长此下去,年鉴势必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其所承载的丰富信息也将尘封于室,其自身资政教化育人的功能很难得到实现。

目前,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主要有“两微一端”。通过在新浪微博以“年鉴”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年鉴微博屈指可数,仅有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上海文化年鉴等20多家年鉴编辑部开通官方微博。通过清博指数输入“年鉴”搜索微信公众号发现,仅有中国摄影艺术年鉴、中国机械工业年鉴、中国藏文化年鉴等10多个年鉴公众号。建立客户端的更是寥寥无几。“据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整理的年鉴总书目,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出版各级各类年鉴6200多种”[2]面对庞大的总量,不得不说,年鉴对新媒体的运用数量微乎其微。事实已经表明,我们的年鉴还停留在传统媒体的传播阶段,还没有真正开始与新媒体的融合,这是年鉴在新媒体传播中的集体失声,是年鉴在新时代舆论场上话语表达的一场缺席。

因此,面对当今的新媒体时代,面对信息洪流的滚滚浪潮,年鉴如何运用好自身的史料特性,引导读者挖掘史料背后的丰富价值,让年鉴在出版媒体中更有发言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年鉴传播

“新媒体是利用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数字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3]“在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逐渐呈现移动化、社交化和场景化的发展趋势。”[4]它正在以自身的作用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影响着信息呈现的方式。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移动化。信息的发布、传播、阅读,不再依靠台式电脑,大众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介质完成信息的发布、阅读,因此,其操作更便捷、信息流通更迅速。二是社交化。内容提供者和内容阅读者同时都是信息主体,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使信息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每一信息主体都是以社会人的身份参与到信息传播当中,信息主体自身的关系网络,使信息的传播突破传统的生产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单一关系,而产生更广泛的扩散效应。三是场景化。新媒体之新在于其平台展示的方式更为多样,比起文字的单一和静态的表达,新媒体能够赋予内容以图片、动画、三维场景等更为立体多元的表达。

新媒体以其自身的新特性,开启播领域新特征,开创内容价值实现新方式。年鉴如果要在传播中实现自身的内容价值,进一步提升其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年鉴编辑应该认真对待新媒体对年鉴的影响,应该充分挖掘新媒体特性,认真研究新媒体的各项功能,全方位运用新媒体展现优势,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年鉴内容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第一,要利用新媒体让年鉴“用”起来。目前的局面是,由于大部分年鉴的利用率并不高,随着文字的铅印出版,一本厚重的年鉴也便被束之高阁。除非需要查询相关资料,大部分的年鉴很少被翻阅。因此,作为年鉴编辑,要通过新媒体的平台,让年鉴的内容“用”起来,使安静沉睡的文字,在互联网的传播领域焕发鲜活生命。这需要年鉴编辑学会提炼内容,要做好判断,使年鉴内容尽可能与社会热点、百姓生活等融合起来;要突破年鉴作为史料的思维限制,善于从史料中发现其可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重要内容。只有把那些与社会大众密切相关的内容,或者是可能引起社会大众感兴趣的信息释放出来,年鉴内容才能受到更多关注,年鉴之“用”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第二,要利用新媒体让年鉴内容“联”起来。年鉴记述的内容受框架结构的限制,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记事单元,年鉴虽厚,但每个记事单元的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年鉴编辑不应满足于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单一事件信息,而是要运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突破框架结构的限制,摸索年鉴内容之间的某种关联性,把单一事件串联起来,增加阅读的信息量,提高阅读的趣味性。例如,年鉴编辑可以确定一个主题,通过历卷年鉴相关内容的梳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来充分展示一个历史时期事件的走向,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认识年鉴内容的内在价值。这需要编辑结合新媒体的使用进行内容策划,属于对信息内容的二次加工,是对材料内容的创新,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看到年鉴材料的真正闪光点。

第三,要利用新媒体让年鉴内容“活”起来。新媒体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实时互动性,这种特性也使年鉴传统的组稿方式、编稿模式受到了新的挑战。新媒体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为编辑工作的平台,编辑可以通过新媒体积攒起来的粉丝群体,推销年鉴,可以通过粉丝群体征求工作意见,改进工作内容。编辑要能通过新媒体,捕捉到受众的阅读特性和阅读嗜好,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编辑在更新年鉴框架结构的时候,吸收更好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有助于编辑在信息阅读的交互体验中,基于年鉴进行深度开发,创造更多的内容产品,满足读者多层面的知识需求。

第四,要利用新媒体让年鉴内容“转”起来。我们知道,每一个新媒体的参与主体都是一个社会人,庞大的网络系统其实就是一个社交系统,每个人的社会关系结构同时会映射到网络社交系统当中,而且这种关系结构在网络社交中还会不断地扩大繁衍。新媒体的读者对于感兴趣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自我阅读阶段,在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中,还会进入到分享扩散阶段,这有助于其在分享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在网络社交系统中的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环境里,每一个阅读者都可能成为内容的传播推广者,他们的每一次分享,都起着广而告之的作用。对于那些有影响力的读者,其制造的传播效应更广,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正是有了这种传播扩散效应,年鉴的内容才会从一个读者的阅读视野,转到一群读者的阅读视野,年鉴被熟知、被阅读、被交流、被关注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传播的场域才会更广,年鉴的影响力才会更大。

第五,要利用新媒体让年鉴内容“动”起来。目前,年鉴的形态就是一本静态的书,是文字加上少量图片的静态展现,其主要依托的介质是纸张。可以说,年鉴是一本安静的图书。如何改变年鉴安静的现状,从被动的被翻阅转变为主动的呈现,从静态的被围观转变为主动的展现,让年鉴的文字内容以一种生活灵活的方式进行自我述说,使年鉴的内容以全新的方式展现给读者大众,这就需要新媒体的有效介入。因此,年鉴编辑要深入研究新媒体场景化、互动化的实现方式,要善于把那些能够进行场景化的内容提炼出来,给予场景化的呈现,把年鉴的内容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更为灵活的表达方式,更进一步使年鉴成为一个虚拟的独立个体,与读者大众之间建立起更有效的互动对话机制,进一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实现年鉴内容价值的广泛传播。

总之,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无论年鉴编辑是否情愿,都无法回避新媒体对年鉴传播的冲击。而年鉴与新媒体的融合不仅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年鉴如何走向广泛的大众视野面临的发展命题。要想不断激活年鉴的生命力,让沉睡的史料在信息的洪流中熠熠生辉,年鉴编辑应该正视传播困境,不断培养自身的新媒体素养,把新媒体融入到年鉴编纂工作当中,全方位構建年鉴工作新格局,在绘声绘色的传播中,进一步提高年鉴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9%B4% E9%89%B4/1469581?fr=aladdin.

[2] 许家康.创新是年鉴事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J].史志学刊,2015(6):108.

[3] 安娜,林建成.新媒体条件下社会思潮传播的特征及其引领[J].社会主义研究,2016(6):118.

[4] 李宇佳,张克永.移动互联网情境下学术新媒体信息传播特性及过程研究[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7(6):81.

猜你喜欢
年鉴特性大众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大众科技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