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莹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安徽 合肥 230031)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该病患者多为7~14岁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链球菌、感染病毒、药物因素、饮食因素、蚊虫叮咬等有关。该病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血尿等。皮肤紫癜是过敏性紫癜的首发症状。该症状易反复出现,严重者可发生水疱、血疱及出血性坏死[1]。目前,西医临床上常采用激素类药物及钙剂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治疗,但副作用较大。本文主要探讨联用紫仙丹汤和四味黄连洗剂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所有患儿的病情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将这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4例,女16例;其年龄为7~12岁,平均年龄为(8.0±2.3)岁。在试验组患儿中,有男21例,女19例;其年龄为6~11岁,平均年龄为(7.8±2.1)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为两组患儿均使用紫仙丹汤进行治疗。该中药汤剂的药物组成为白茅根、白藓皮、仙鹤草各15g,赤芍、牡丹皮、藕节炭、土牛膝各10g,紫草6g。为伴有皮肤瘙痒表现的患儿加用浮萍、地肤子各10g、蝉蜕6g;为伴有关节肿痛表现的患儿加用桑枝15g、秦艽、牛膝各6g;为伴有尿血表现的患儿加用小蓟、大蓟、藕节炭各10g;为伴有腹痛表现的患儿加用炒白芍10g、延胡索8g、甘草6g;为伴有齿衄、鼻衄表现的患儿加用黄芩、白茅根各15g。将上述药材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儿加用四味黄连洗剂进行治疗。四味黄连洗剂的用法是:将纱布放入四味黄连洗剂中,浸泡十分钟后,将纱布敷于患处。早晚各敷一次,每次敷一个小时。治疗七天为一个疗程。该洗剂的药物组成为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各15g。治疗期间,患儿应禁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同时,禁食韭菜、海鲜、菌类、香菜等食物。此外,患儿需卧床休息,禁止做剧烈的运动。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2]。将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痊愈:治疗20天后,患儿的紫癜全部消失,其关节肿痛、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治疗20天后,患儿的紫癜基本消失,其关节肿痛、腹痛等症状得到缓解。3)无效:治疗20天后,患儿的紫癜未消失,其病情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在试验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痊愈的患儿有26例(占65.0%),为有效的患儿有11例(占27.5%),为无效的患儿有3例(占7.5%),该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在对照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痊愈的患儿有17例(占42.5%),为有效的患儿有13例(占32.5%),为无效的患儿有10例(占25.0%),该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该病属于中医“斑毒”、“葡萄疫”、“血证”等范畴[3]。过敏性紫癜患者多为7~14岁的儿童。该病可累及患儿的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皮肤出现紫癜,皮损融合后形成大片瘀斑。该病患儿常有发热、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进而危及其生命[4]。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肺常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可因外邪入侵、热毒内蕴、血络损伤而引发过敏性紫癜[5]。另有研究表明,气虚失统、血不归经、瘀血阻络及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亦可导致紫癜[6]。有研究表明,治疗过敏性紫癜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二法并用[7]。相关的中医药典记载,此病患儿“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之,用药包敷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功而散之,教服药尤为得力”。由此可见,中药外敷疗法可用于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中。中药外敷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可使中药有效成分渗入皮肤而产生活血化淤、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等功效。本次研究所用四味黄连洗剂中,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这说明,联用紫仙丹汤和四味黄连洗剂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