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伟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哈密 839001)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若失血过多可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往,临床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使用奥美拉唑、奥曲肽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有资料显示,对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法与放置钛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很好。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法与放置钛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笔者对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0例,女20例;其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为(46.23±2.19)岁;其病程为5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5.74±1.32)年。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7例;其年龄为18~55岁,平均年龄为(45.26±2.46)岁;其病程为4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5.22±1.4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1)将40mg的奥美拉唑溶于100ml的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2h/次,1次/d。2)对患者使用奥曲肽进行皮下注射,0.1mg/次,8h/次。在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其脉搏、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每日对患者进行血红蛋白含量的检测。对研究组患者联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法与放置钛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在胃镜的引导下用浓度为8%的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患者上消化道的出血处,然后观察其消化性溃疡的位置。选择4~5个患者上消化道的出血病灶处作为注射点,注射浓度为1∶10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每次注射的量为1~2ml,可重复注射,直到在胃镜下观察其出血病灶处没有活动性出血为止,注射总用药量不可超过10ml。在胃镜的引导下经胃镜活检通道使用操作杆放置钛夹,确保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处与钛夹垂直接触。将钛夹对准患者出血病灶处的两侧,迅速按压操作杆,收紧并离断钛夹,夹闭出血病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上述方法,再置入1~5个钛夹对患者的出血病灶进行止血操作。操作完毕后,经内镜喷洒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确认放置钛夹的效果令人满意后,退出胃镜。嘱患者在术后禁食24h。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接受输血的例数及治疗的效果。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的判定标准为:患者的脉搏和血压均恢复正常水平,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计数稳定,无柏油样便及呕血的症状,进行大便潜血试验的结果转阴。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的情况,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在治疗后24h内其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失;有效:患者在治疗后48h内其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失;无效:患者经过48h的治疗,其大便呈柏油样或存在呕血的症状,其血压及脉搏均不稳定。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接受输血患者的占比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及其中接受输血患者占比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5.0%,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情若较重,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使用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质子泵抑制剂进行常规治疗。奥曲肽为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的代表药物。此药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患者的胃黏膜。此药还具有促进患者体内血小板凝聚、收缩其内脏血管等作用[1-2]。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此药可抑制患者胃酸的分泌,将其胃内的酸碱度维持在大于6.0,减小胃酸对其溃疡面的腐蚀作用。此药还具有恢复患者血小板凝聚功能的作用。但对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奥曲肽及奥美拉唑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均较高。有资料显示,对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法与放置钛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很好。肾上腺素具有收缩患者局部小动脉、小静脉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在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灶处放置金属钛夹,可阻断其出血病灶处的血液流动,达到止血的目的。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法与放置钛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很好,可缩短其住院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