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肝切除的影响分析

2018-09-27 12:33金美善于绍楠王宝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氟烷炎性肝脏

徐 飞 ,金美善 ,崔 航,于绍楠,王宝强*

(1.吉林省肝胆病医院 麻醉科,吉林 长春130051;2.空军航空大学基础部;3.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肝切除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有肝左叶、肝右叶、肝左外叶、肝段切除术[1]。由于麻醉药物的代谢需要依靠肝脏的降解和转化,了解药物使用后对肝脏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极为重要。因此,本文对肝切除手术患者用吸入性麻醉药物七氟烷和静脉麻醉药物丙泊酚进行对比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们医院肝切除的9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标准是均符合临床手术适应症,排除对象的指标是患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过度瘦小或过度肥胖者。随机将90例的患者平均分为X组和Y组,每组45人,X组用丙泊酚进行麻醉,Y组用七氟烷进行麻醉。X组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1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6.53±6.34)岁;体重51-76(62.84±5.26)kg。Y组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4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7.10±6.53)岁;体重50-79(63.28±5.36)。对比这两组患者体格、经历、病史、手术情况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价值。两组的患者均自愿入组,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的试验患者在实验开始前禁食12个小时以上,手术开始前插管保证胃肠道减少压力。例行检查心血管(EKG),饱和血氧(SPO2),动脉血压(MAP)等,患者佩戴吸氧面罩。X组注射2 mg/kg的丙泊酚,保证1 min12-14次的呼吸率,Y组给予8%的七氟烷导入插气管,并保证呼吸频率12-14/min,潮气量的范围8-10 ml/kg,呼吸频率控制在10-12次/min。维持呼出的气体后二氧化碳浓度30-45 mmHg,记录插管后5 min后相关的生命体征,观测患者麻醉过程中的状态,是否产生肌肉松弛现象,如果产生,及时注射肌肉松弛拮抗剂,如果正常,手术继续进行下去。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关注患者出现的生命指征的变化,按照时间定时记录,发生意外现象及时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1)炎性因子: ELISA法测定血浆细胞中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包括IL-6(白细胞中因子介素-6),IL-10(白细胞中因子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等。

(2)肝脏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胆红素(TBiL)、血清蛋白(ALB)检测等。

(3)并发症:记录手术过程后的一些临床上较小概率出现的临床表现,一般出现肝腹水、肝脏肿大、出血、肝功的衰竭等。

1.4数据处理

运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删除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数据,进行检测核查。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性的采用四分位数间距及中位数表示;数据分等级进行比较排列,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指标以及用卡方值计算相关构成比差异,P<0.05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的比较

炎性因子方面X组与Y组两组比较,手术前P值大于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后P值均小于0.01,即说明两者在炎性指标上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脏功能指标的比较

肝功方面手术前,X组与Y组相比,肝脏指标差异P值大于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X组与Y组进行比较,肝脏指标差异P值小于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

并发症方面两组在临床疾病的比较上P值均大于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的比较(均数±标准差,pg/mL)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脏功能指标的比较(均数±标准差)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疾病特征比较

3 讨论

当机体细胞组织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后,会分泌一系列的免疫活性物质,统称为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等[2]。因为肝脏疾病患者本身肝脏功能出现异常,加上全麻药物的影响,手术等外在刺激,使得肝脏功能指标出现明显异常,主要包括肝功能酶、胆固醇、甲胎蛋白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肝切除术首先要考虑的是全身麻醉。丙泊酚是最常用的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对于整个麻醉的效果很快,作用时间短,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短等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不良反应为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注射过快可出现呼吸、心跳暂停,血压下降等[3]。

某些麻醉药物可起到清理氧自由基以及增强SOD活性的作用[4],从而减少手术中出现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文献报道七氟烷对HIRI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而清理自由基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是其主要作用机制[5]。

本研究发现手术后X组和Y组两者炎症因子都显著升高,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X组明显增加更多。初步认为七氟烷在麻醉过程中会增加炎性因子的产生,但是其保护作用比丙泊酚要好。原因可能是采用七氟烷治疗时,会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导致炎症因子分泌减少,从而产生保护功能。

就肝脏指标而言,手术后X组和Y组两者肝脏指标都显著改变,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X组变化更加明显,可以初步认为七氟烷在麻醉过程中会增加肝脏功能指标的产生,但是其保护作用比丙泊酚要好,产生更好的效果。可能是由于肝脏在代谢七氟烷时更易消耗免疫物质,刺激清除自由基产生,机体遭受手术应激性创伤后,可诱发激活免疫系统,引发抗炎因子及促炎因子分泌紊乱,发生促炎因子分泌亢进,与丙泊酚比较,进行七氟烷吸人麻醉可对IL-6、IL-10、TNF-α等炎性因子进行抑制,防止过度炎性反应损害肝脏,增强机体的抗炎反应能力,活跃肝脏功能[6],增加肝脏自身的愈合能力,因此其对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于脂肪的过氧化产生抑制功能。两者在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并发症发生率X组为24.36%,Y组为26.76%,说明两者药物在使用中无明显严重的反应,可以运用于临床全身麻醉中,且七氟烷效果比丙泊酚要好,更值得被推荐和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氟烷炎性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加州鲈肝脏养护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