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说不

2018-09-27 07:15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2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确立新发展理念,需要不断学、深入学、持久学,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日前陆续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省区实施督察进驻。短短数日,就公布了一大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的典型案例。截至6月14日,被督察地区已问责630人。“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这一批“回头看”虽然只涉及10省份,但其他省份不仅要引以为戒,更要下定决心。“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1 扭转政绩观:“老大”重视了就不难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第一阶段环保督察“回头看”督察情况看,仍有一些地方落实整改不力,一些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甚至给污染企业“站台”,反映出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还是没有认识到位,环保责任仍未落实,根子还是政绩观出了问题。

面对环保督察绝不能再心存侥幸。一大批假整改的典型案例被曝光,背后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出了问题,是扭曲的政绩观作祟。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的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一些党员干部“心”中的问题。生态环保问题就是政治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绝不是“一阵风”,在问题整改上,绝不容许弄虚作假,绝不容许形式主义,绝不容许敷衍应付。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是行不通的,那些虚假整改、表面整改、阳奉阴违的必须要付出代价。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

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

2013年9月,习近平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

【本文重要信源】

1.新华网: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2.人民日报:要让虚假整改者付出代价;3.中国组织人事报:点燃新担当新作为的动力引擎

扫二维码下载本栏目增值服务《领导智库文选》

★6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6月18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继续开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9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90个。

★6月5日,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2018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暨创新与绿色发展国际工商圆桌会议在长沙开幕。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表示:“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反过来,如果就是简单为了生产总值,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演越烈,或者说面貌依旧,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种评价了。”一些地方之所以长期在“破坏—治理—再破坏—再治理”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主要原因还是“唯GDP论”作祟,没有把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不说一票否决,但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权重。”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抑制发展,而是一种有促有控、调优调强的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早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大道。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发展的惯性还很大,这种发展惯性的最本质特征就是破坏环境。要遏制这种发展惯性,必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地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典型案例

领导干部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既做好显功也做好潜功,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应具有的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长江经济带时指出,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要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潜功非一日之功,因此要有一种历史的定力。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首先从意识上要高度重视,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各地主要领导干部扛起生态环境保护主要责任人职责,做到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组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进一步提高环保督察在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强化督察检查,对不履责、履责不到位甚至纵容污染环境的领导干部,实行严格追责终身追责。

【决策看点】

●5月17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四地检察院检察长齐聚安徽省泾县,研讨“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构建”,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积极打造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意见》达成了日常工作联络、信息资源共享、案件办理、研讨交流以及新闻宣传等5项协作机制,为打击此类犯罪构建起司法平台。

2 增强获得感:环境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增强“最普惠民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就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真金白银投入“三大战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环境质量好不好,群众感受说了算。

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各项工作衡量标准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切身感受与监测数据统一起来,避免出现“两张皮”。《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部分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和公众满意程度排名的差别较大,甚至出现了倒挂,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改进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方法,高度重视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重点关注公众反映强烈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社会公众对本地区生态环境总体情况的满意度,对生态环境改善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地区自然环境、市政环境卫生及污染和治理情况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咬定“作风”不放松,提升群众获得感。污染问题表面上是环保问题,实质上是作风甚至是腐败问题。要把环保问题整改与作风整顿和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纪委、监察部门要及时跟进,在持续整顿作风中抓好环保问题整改,在整改环保问题中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良作风。紧紧围绕作风建设亟待解决的“庸、懒、散、浮、软、滥”等突出问题,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追根究底,深入剖析,总结整改,切实把作风整顿工作落到实处。要把整改工作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尺,以极端负责的作风狠抓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多地党政“一把手”部署督察整改

以更大“参与感”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参与感”密切关联。只有公众的参与,才能让环境保护工作更接地气,更能体现公众切身利益关切。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推动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也是环保整治的客观需求。群众是最好的监督员,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把专业监督、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才能让环保监督无死角、无盲区;群众也是最好的裁判员,各类环保问题有没有解决、处理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反复,群众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是推动环保问题整治的重要力量。畅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发挥好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作用,开展广泛深入的环保宣传教育,强化公众环保责任和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更多地选择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唱响环境保护社会共治的主旋律。

【决策看点】

●6月1日,新修订的《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办法》正式实施。6月5日,新修订的《上海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正式实施。两地对于举报奖励的最高金额都提升至5万元人民币,并增设了微信举报渠道。最新发布的《中山市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办法(2018年修订版)》,更是将对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奖金比例,从奖励罚金的10%提高至20%(封顶奖金为人民币10万元 /宗)。

3 用好指挥棒: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说不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次环保督察“回头看”列出的整改清单本身就是一张大考卷,如何交出满意的答卷?领导干部作为“答卷人”,不能不及格,更不能交白卷。

与虚假整改作斗争,把环保垂直改革进行到底。严酷的现实事实证明,惩罚污染企业容易,但要消除一些地方政府和少数基层干部头脑中的“污染”却并不容易。这次披露的虚假整改现象,很多恰恰是环保部门监守自盗、警匪一家。环保督查“回头看”,既要发现典型问题,也要发现背后消极履职的职能者,根治环保系统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深化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真正切断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利益链条。按照中央要求,环保垂改应着力解决现行“4个突出问题”,包括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存在的难以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难以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新要求、难以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等。力争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国省以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确保“十三五”时期全面完成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任务,到2020年全国省以下环保部门按照新制度高效运行。本次全国垂改中,“制定负有生态环境监管职责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已被写入文件。责任明确后,更重要的是对责任落实的监督。随着监察和执法相分隔,监察主要督政,要让虚假整改再无容身之地。

与敷衍整改作斗争,给河长湖长林长们戴上“紧箍咒”。本轮“回头看”督察显示,一些地方河长制形同虚设。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最后一公里”工作,筑牢生态屏障,要把“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让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落地生根。要给河长湖长林长们戴上“紧箍咒”,实现让每一条河都有一个“河长”,每处山每片林都有自己的“林长”,让一河一湖、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的目标。健全制度是基础,强化制度执行是落实党政主体责任的关键。通过党政齐抓、高位推动,完善“责任田”巡查的常态机制,让河长湖长林长们和相关部门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遏制涉林涉河涉水违法行为,从管长远、管根本的角度,下真功夫,种好“责任田”。

与表面整改作斗争,在深层次的结构转型上下功夫。近年来,一些地区关停产能死灰复燃,根子还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不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采取果断措施化解产能过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十三五”时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一直迟疑和等待,不仅会丧失窗口期的宝贵机遇,而且还会耗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各地要借着本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东风,以环境保护治理倒逼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等问题,统筹部署创新链和产业链,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加快转换。

【决策看点】

●近日,河北省衡水市印发《环境违法“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将严重环境违法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通过联合惩戒,加大对环境违法失信行为主体的惩戒力度,让失信者一次违法、处处受限。该市规定了11种认定情形,作为纳入环境违法“黑名单”的依据。发现在实施环境违法“黑名单”管理期间有新的环境违法行为的,从重处理。财政、金融及其他部门在行政审批、融资授信、资质评定等管理工作中,对涉及环境违法“黑名单”的予以限制。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让中原更加出彩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