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2018-09-26 11:14张红基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新动向评价方式新时期

张红基

【内容摘要】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由单一重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学业成绩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兼顾的多元评价方式;新形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出现,是评价方式的一种创新;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加速器”。

【关键词】新时期 义务教育发展 新动向 评价方式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到教师的教育方式,从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到对学校的衡量标准都在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具体说来:

一、评价方式要走向多元化

如今,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是多元化的。义务教育要适应和融入社会这个“大熔炉”,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骄人的学业成绩,更需要的是适应社会挑战的心理力、沟通力、合作力、执行力、创新力等素质。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改的归宿。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能力提升了,学生正在享受课改带来的好处。

课改也带来了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而且分化的时间提前,分化的差距变大。如何看待这种分化、这种差异?如何保证学困生的发展?这其实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也是创建特色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中小学组建音体美社团、文学社团,无疑是特色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学生从小学入学开始,就应重视对音乐、体育、美术等特长学生的培养。培养目标应该是满足个性,打好基础,多元发展,学有所长。要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假期的民办艺术课教学与学校的文化课教学相结合;特长生集中培训与艺体等社团日常活动相结合。

二、混合教学模式并存与创新

前几年,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等课堂模式,曾经风靡全国。这些优秀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高效”。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建构的。而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从“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初衷出发,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出现好的效果,并不是教学模式本身单一的因素而引起的,它必然涉及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德育工作、评价方式以及校本教研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使这种教学模式产生最大化的效果。

三、改革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1.适应新课改,构建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新课改要求我们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提高的考核评价机制,并逐步将其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制度,倡导学生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体育与文艺活动,切实扭转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使学生通过动手和实践获得实际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保障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力求通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运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许多名校的课改实践认为多元化评价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了自信;二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四是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开发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超越自我,活出自我。

2.拓展评价空间,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1)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践行能力入手进行评价

我们要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在新課改背景下,我们要注重发挥自主选择式考试中学生参与度高的优势,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践行能力入手,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2)从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入手进行评价

随着信息传递的现代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由单一转向多样,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因此,在评价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网络、影视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3)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入手进行评价

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锻炼他们分辨是非好坏、对与错的过程。

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需要从小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操作中,我们应建立学习小组,重视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校要把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唯有如此,评价过程中才能呈现出积极、和谐、进取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S].

[2] 中小学课堂教学概论[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金塔镇学区)

猜你喜欢
新动向评价方式新时期
咱村有了新动向
新动向
各地“抢人大战”折射哪些新动向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优化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一些新动向说明了什么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