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瑶绣是千百万瑶族人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它是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及艺术构成独树一帜。但瑶绣的传承正面临着民族文化大环境的丧失、传承技艺人才、技术的流失等冲击,如何应对这样的环境冲突,为瑶绣技艺的传承另找出路。本文将从分析瑶绣的现况,瑶绣传承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尝试改革和创新瑶绣手工技艺的传承。
[关键词]瑶绣;工艺;传承;改革;创新
历史考证,清远市连南、连山的壮瑶之风采独冠于岭南,自古有诗言道“五彩丝绒绣春风”“身着五彩绣花裳”,壮族瑶族的风采与连南、连山是一体的,自置县以来,瑶绣作为一种连南、连山地域文化现象,它属于瑶族工艺文化范畴;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脊梁;是民族文化、工艺技艺的共同结晶。
瑶绣艺术特色显著,齐集艳丽厚重的色彩,变幻无穷的图纹,结构对称的平衡,抽象主体色调的运用,使瑶绣艳而不俗,清新明洁,且绚丽悦目,而制作工艺上的限制性和织造者随意性,形成了工而不匠,艺而不俗的特征,为瑶绣的艺术魅力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在全国众多传统织绣系列中独树一帜。
一、濒危的瑶绣
瑶绣工艺的传承,主要以家庭传承和区域传承为主,这种传承是瑶绣传播,演变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千百年来,瑶绣代代相传、世世不衰,体现了独特的传承途径和进化特点。瑶绣承载了上千年自己有过的曾经辉煌,在画册里、在电视上、报纸上、在民俗博物馆中,瑶绣是那么的绚丽多彩,风光,气博。然而现实中的瑶绣传承之路走得却是艰难与无奈。由于社會的剧烈变革,瑶绣的传承已逐步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在外来强势文化面前出现了衰落与蜕变的趋势。
(一)民族传统文化大环境的丧失与沦陷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念,民族传统与生活习俗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同时受到了现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制约。作为民族产品的瑶绣,其发展、生产反映的社会问题根本已不可同日而语。当民族传统文化大环境的丧失与沦陷,民族产品将何以依附。
(二)瑶绣人才的流失
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使得瑶绣在现代文化里的传承中,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目前活跃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辈传承人已经基本上显示谢世,70岁以上会瑶绣织绣的人屈指可数。而且大部分人在没有考上大学的情况下都外出打工,去体验山外那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去了,几乎很少有人会想从事瑶绣这一行业。
(三)瑶绣技艺的失传
瑶绣的传承技术主要是靠口传心授的“摹仿记忆”。瑶族姑娘们在学习这种技艺时,首先必须在老一辈传承人的指导下,对照实物进行临摹照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传统图纹的构成形式和色彩特点,在瑶绣者的大脑皮层中有了记忆,才有可能脱手进行“摹仿”,若能加入个人的感悟和发挥便能上升为“创作”,而这种创作对于民间一般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来说,几乎是很难做到,因此离开了老一辈传承人的技术指导、传统的瑶绣实物图纹的对照,民间就难以绣制,更谈不上传承。
二、瑶绣的变革与创新
正确认识瑶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浓郁鲜明的民族民间艺术,重视这种有地域特征的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发掘和整理,消除消极因素,重新审视其特有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为有效地保护瑶绣这一民族文化艺术,我们不得不重新改革和创新瑶绣的传承之路。
(一)瑶绣传承方式的变革
1.由家庭式、区域式传承变革为开放性传承
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的记载和民族的表述,只能凭借其口头文学,民俗活动和工艺美术等进行。而瑶族妇女将民族的历史和自己的心声化为图纹符号代代相传,就是这样,瑶绣以其丰富的图纹形式讲述着古老文明的历史进程。但也正由于这样传承方式往往限制瑶绣的传承,导致了瑶绣传承没有广泛性,普遍性。以往瑶家妇女她们所学习的瑶绣技艺,全靠族中长辈教授与族内相互学习传承。因此瑶绣人基本上还是没有形成职业化,严格的讲,大多数应该还不具备我们通常所讲的那种“手艺人”性质。因此,他们的技术水平不可能很高,也缺乏高精度的设计。因此,这种传承方式有一定的家族性和区域性限制。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瑶绣作品走向旅游市场,成为特殊的商品,瑶绣手艺也可以成为谋生的方式,社会上出现专职的瑶绣艺人。学习瑶绣的人也不仅仅局限于本家庭和村落的范围,所以开始出现师傅教学徒的师承关系,同时政府为了进一步普及提高瑶绣工艺,提倡和鼓励有关部门及工厂作坊,采取集体举办学习班,师傅带徒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新人成效显著。各种传承方式的多头并进,使得瑶绣手工技艺得到发展和壮大。
2.树立和扶持传承的榜样
民间有句俗话“有样看样,无样看世上”。榜样是实在的,更是现实的,向榜样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瑶绣项目保护要树立“榜样”,建立典型的原生太文化村寨,与树立传承代表人物相结合。有意识的选择瑶绣传承代表人物,对能够带头的村寨社区,重点扶持,政策倾斜,以点带面。文化传承部门同时对瑶绣传承人做好相关的记录,也相应评定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瑶绣传承人,这无疑是对瑶绣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瑶绣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变革瑶绣传承的对象
以往瑶绣传承的对象主要面对的是家庭妇女或者是自己家族中的女性,她们大多数是在家务农或者是在家还未外出打工的女性。传承的对象比较单一,群体范围小,传承观念难以大面积宣传和渗透,造成瑶绣的传承途径狭窄。现代应与教育文化机构联合,从小就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瑶绣的教学传承,从而改变以往传承的方式和群体。小学生肩负着祖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建设,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继承人。在学校中开创瑶绣传统文化第二课堂,让学生们在第二课堂兴趣班中学习瑶绣,了解瑶绣,传承瑶绣。
(二)瑶绣传承的创新与发展
瑶绣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制品,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并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点。事物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不进则退。瑶绣只有不断的发展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这种创新是在保留瑶绣原有特质基础上,通过民间瑶绣人或者相关传承工作者有意识地主观努力,突破原有的规范和模式,使得瑶绣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更为接近,与现代人的生活更加同步。脱离原有的物质去追求“创新”,或死守千年的所谓“传统”而不敢越雷池一步,都不利于瑶绣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更不可能取得“市场”认可。
1.信息技术与传统瑶绣相传承
传统瑶绣传承依靠“口口相传”或者简单的图纹,记录瑶绣中的花式和传承技艺。这样的传承方式比较传统单一,不利于瑶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瑶绣的花式图纹记录相结合,让现代传承瑶绣的方式顺应时代的特点。我们让电脑技术人员与瑶绣传承人一起研究瑶绣编织技艺,结合应用现代的编码技术和配色技术,尝试将瑶绣的针法技艺,以电脑编码的方式,在电脑中记录好每种花式的针法配色,通过现代化技术能够更好地展现瑶绣的传承技术,使得瑶绣的传承更加动态化,灵动化。
2.微课技术与瑶绣技艺齐共享
以往瑶绣传承的方式比较单一和范围小,没有一个让瑶绣传承交流更好的互动平台。因此,我们可着手应用现代视频技术和微课教学技术,为瑶绣的传承提供一个网络交流、教学云平台。首先,让民间瑶绣传承人加入现代视频制作的队伍,相关人员采用微课录制的模式,将老一辈传承人的传承技艺用视频方式录制好,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制作好各种有关瑶绣传承环节的教学视频,以视频教学方式传播出去,分享自己的瑶绣传承心得,通过网格视频方式展示给后人。其次,创建一个让瑶绣人互相学习、交流的互动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大家可以互相展示自己的瑶族作品,然后由经验丰富的瑶绣传承人点评、指导教学,共享瑤绣资源,分享瑶绣经验,实现瑶绣技艺资源共享,使得瑶绣的传承更加互动化、科技化。最后当地政府与文化传承单位制作有关瑶绣传承的专题宣传视频,开通微信公众号,从媒体、网络、手机微信等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瑶绣传承的重要性,大力发展与推动瑶绣工作的传承。
3.绿色创业与瑶绣开发共创新
近年来,连南、连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2011年,在广东瑶族博物馆设立瑶绣工坊,作为瑶绣培训、传承和研发基地,旨在打造瑶绣产业品牌,开拓市场渠道。通过开展瑶族文化交流活动和创新商业模式,展现连南、连山瑶绣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广大人民和群众积极参与,推动瑶绣产业的发展。同时,结合当下精准扶贫工作,为绣娘提供在家就业的机会,为绣娘脱贫、奔小康、致富创造条件,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县里还计划与广东技师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同研发瑶绣产品,使之产业化。
民族民间艺术是一种层面文化的表现形式,它所承载的技艺和精神都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传统。对于没有文字的瑶族来说,瑶绣更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史诗,无声地传承着一个民族活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相信在广大瑶绣传承工作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实践不断改革和创新瑶绣传承,瑶绣文化必将广为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明.土家织锦.学苑出版社,2008(1):P55—72、P125—163;
[2]邓菊花,盘才万,莫瑞福.瑶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P58—103;
[3]龙雪梅,盘志辉.瑶族刺绣.连南瑶族服饰刺绣工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1):P200—214。
作者简介:田云飞(1975--),男,中级,现任清远市文化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