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热点综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3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提出:中共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人民政协要把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献计出力作为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开幕会有四项议程: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审查预算报告、听取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根据会议议程,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部分: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李克强从9个方面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稳中向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审查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18年计划草案、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18年全国预算草案。
会议听取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王晨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3月1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方案对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其他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减少了8个正部级机构和7个副部级机构,优化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理顺了职责关系。这一改革,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为的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服务人民,让人民更加满意。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修改宪法是为了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深化黨和国家机构改革,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得到优化和强化,从而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5.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无论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修改过程,还是党的领导、人大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地方立法制度、监察制度等宪法修正案制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2.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国务院机构改革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为的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服务人民,让人民更加满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行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旨在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
4.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
全国人大听取“一府两院”的报告是行使监督权的体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
5.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同时,宪法也要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增写入宪法第一条第二款,必将进一步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6.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一结果,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对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在新时代发挥“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根本性作用,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顺应新时代历史特点,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全社会的法治精神,让更多群众知宪法、懂宪法、守宪法,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今天经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需要一部与时俱进的宪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支撑。宪法的修改体现了法与时转、治与世宜。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对宪法的充实与完善,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检验发展真理
宪法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需求,当今社会形势发生变化,宪法也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宪法依据和宪法保障。
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
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結果,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我们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保证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宪法修改就是要变革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从而使上层建筑更好地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宪法的权威来自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宣传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让群众感受到宪法既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
【创新试题】
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方案对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其他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减少了8个正部级机构和7个副部级机构。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利于( )
①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商品价值
②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③科学宏观调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发挥市场“有形手”的作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旨在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因为( )
A.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B.建立健全市场规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C.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D.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无论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修改过程,还是党的领导、人大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地方立法制度、监察制度等宪法修正案制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政治生活之中
B.国家与人民利益是一致的
C.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4.3月17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画面:当选国家主席手按憲法郑重宣誓,承诺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意在( )
①维护宪法权威,落实依法治国
②弘扬宪法精神,保障人民民主
③恪守宪法原则,坚持从严治党
④履行宪法使命,保障自身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党和国家机构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载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迫切要求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使党和国家机构更好承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此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 )
①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②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③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的重大举措
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B 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