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论述了文化自信构建的必要性与路径。认为应通过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和文化敏感度、完善英语教材、丰富中国文化输入途径等方式,构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自信;构建;必要性;路径
一、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中国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永保我国世界地位最核心的软实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中华文化。[1]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充分肯定自己的民族文化,才有坚守民族文化的从容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豪气与动力。作为民族发展的未来,国家富强的希望,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所以,新形势下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中国文化知识掌握不足,中国文化自信淡漠的现象。许多大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一问三不知,却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痴迷于西方的大小节日和生活方式。由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媒体信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下资本主义思想的植入使得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善的大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外国文化价值观、生活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机会。在对自己国家文化知识缺乏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这种过多接触外国文化的机会势必会影响我国大学生对自己母语文化的自信。这也就是当前一些大学生崇洋媚外的主要原因。除了这种外在的客观环境对大学生中国文化自信的影响以外,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输入及其文化自信的培养。高校外语教学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坚守文化自信的主要阵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而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却始终以培养学生纯正的西方思维模式为原则,选取以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为主的教辅资料,将我国本土文化边缘化,这种片面强调目的语语言文化输入而忽略母语语言文化输入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中国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因素。在对自己母语文化输入较少,兴趣不高,自信缺乏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很难肩负起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在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提升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和传播本国文化的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
三、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文化体现国家的精神风貌,代表国家的外在形象。文化兴则国昌,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中国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中国文化传播能力尤为重要。
1、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需要
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影视媒体、流行产品等各种渠道向中国年轻人进行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渗透,使得他们对西方文化膜拜,对中国文化漠视,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和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源泉的文化自信将是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增强全民的中国文化自信,尤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大学生中国文化自信,将有利于他们抵制西方思潮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大学生自身的历史使命
作为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重要使命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中国文化自信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而当前由于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对中国文化摄入的不足,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化自信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是民族发展的未来,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大学时代是塑造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自信的培养,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使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满信心,有利于提升他们传播中国文化的践行力。因此,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信,用中国先进的文化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抵御西方文化侵蚀,自觉应对多元文化冲突,做中国文化的捍卫者和传播者,通过英语这个沟通工具讲中国故事,传送中国声音,助力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文化交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应是涵盖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多元文化教学。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却被逐步演变成了单一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忽略了母语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方式的输入,使得从小就接受英语学习的中国大学生无法用英语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国家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导致交际中对中国文化和习俗的错误或低效传播,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交流和国际形象。[3]这种现象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目标大相径庭。在全球化进一步加剧,国与国之间交流日趋频繁的国际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的中国文化涵养,培养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使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的履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使命尤为重要。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大學生文化自信构建的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承担着教会学生掌握语言这门交流工具的责任,也是输入和传播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主阵地。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英语教学所涉及的以下几个方面对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长大的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自信的培养,让他们既能掌握英语这个沟通工具,又能保证对本国文化的自信,避免盲目接纳西方文化,最终提高他们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1、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和文化敏感度
作为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大学英语教师,由于长期接触西方文化,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中就会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再加上他们大多数人求学阶段正值我国“出国热”、“英语热”时期,他们的求学过程很少涉及到中国文化,使得他们自身中国文化储备不足,文化素养不高,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方式的灌输。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树立中国文化自信,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自身对中国文化知識的学习和积累,提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力,向学生输入规范的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堂不只是语言学习的场地,也是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交汇的战场。作为最高指挥官的英语教师就应该有指导性地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引导学生理性地对待中西方文化,不能盲目的崇拜西方文化,也不能一味地推崇中国文化。[4]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度,辩证地处理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现象,比较中西文化异同,向学生输入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英语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实现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教学的兼容并蓄,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和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2、完善英语教材
英语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主要媒介,大学英语教材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教材的选择对学生语言文化的习得有着重大影响。程晓堂(2002) 认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教材内容应该包括4个方面,基础语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5]笔者通过对所在院校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梳理,发现大学英语教材在文章的选择上普遍以目的语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为主,很少涉及中国本土文化素材。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有英美语言文化的输入,无法接触到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学生无法通过此类教材的学习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中国文化输入较少,学生得不到足够量的中国文化积累,无法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文化,文化自信无从谈起。因此,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者应该本着文化对等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前提,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对教材的选材进行调整,既要选择纯西方国家的题材又要有一定比例的跨文化交际题材及介绍中国人文国情的英文文章。撰写涵盖中国文化,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教材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积累,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建立中国文化自信。
3、丰富中国文化输入途径
大学英语课堂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也是大学生获得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主阵地。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的输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实施双向文化教学。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对比,比较的方法渗透与输入中国文化,加强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师在对西方传统节日的分析和介绍时,可以找出中国与之相似的节日(比如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等),采用类比的方法,从节日的起源、发展及现状等方面通过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使大学生了解了中西方节日的异同,丰富了他们的文化视野,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理解,增强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由于大学英语课程任务重,课时少,英语教师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在课堂进行中国文化的输入,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广播电视(CCTV9),报刊杂志(21century,China Daily)等途径主动积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文材料,通过广泛涉猎中国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中国文化知识贯穿到“英语角”,第二课堂和英语竞赛等活动中去,让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来增强文化自信。此外,高校还可以鼓励英语老师开设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选修课,如 《中外文化比较》,《中国社会与文化》等课程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文化的能力。高校还应该积极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在传统节日之时开展与之相关的英语讲座,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常识,还可以提高他们英语水平,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中国文化自信的理想途径。
五、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6]由此可见,大学生学习英语不只是学习英语语言本身和西方文化,还应该学习如何用目的语(英语)表达自身文化而达到中国文化的传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生通过掌握英语这个载体来积极主动有效地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正确的文化观和坚定的文化自信,要用自己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在国际舞台上唱响中国主旋律。
【参考文献】
[1] 张军生.国内文化自信研究的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6.8.
[2] 周艳红,刘仓.从费孝通的“文化自觉”到习近平的“文化自信”[J].广西社会科学,2016.9.
[3] 张淑辉.提升英语习得者母语文化自觉与自信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4.
[4] 刘 轶.全球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与民族自信培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11.
[5] 廖燕怡.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缺失现象分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 [J].海外英语,2014.10.
[6] 姜晓光,李莹.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5.
【作者简介】
曹晓英(1978—)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工程大学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