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娲皇故里庙会习俗

2018-09-26 10:15申兴文
戏剧之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心上人涉县皇宫

申兴文

【摘 要】女娲祭奠,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女娲祭奠中,民间祭祀活动是很重要的部分,女娲庙会习俗是祭祀活动中很有特色的民间仪式;本文主要阐述庙会习俗对当地民间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娲祭奠中的庙会习俗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248-01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西临晋南煤海。始建于北齐的娲皇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女娲祭奠”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女娲补天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世人尊为“华夏始祖”的女娲娘娘,在中皇山风雨千载,默默注视着芸芸众生。每到阴历三月,草木葱茏、野花飘香、百鸟欢唱之季,娲皇庙会就开始了。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香客便远道而来,踏着春气,汇聚在中皇山,虔诚拜度,或祈求或还愿,把积攒在心中的那一份渴盼和激动掬捧向天。是的,女娲不仅是我们诸多崇拜者心中的图腾,还是千百年前来给予后人一种精神支撑。

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民间祭祀、祈禳还愿、进香朝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涉县临清漳河下游至北岸,娲皇宫即在涉县城西北10公里唐王峧沟的凤凰山上。西汉时称中皇山,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

以庙会的历史沿革为主,代表了涉县女娲文化的历史渊源。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日,四面八方的民众到此朝拜女娲,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清嘉庆《涉县志》记载:“季春之月,相率祈禳于此(娲皇宫)。各得其所愿欲。自是,西而秦晋,东而青兖,南而豫梁,北而燕冀,不愿远数千里扶老挈幼,享献惟谨,金鼓欢呼之声震动山谷,迄今有千余年。”期间,经历了朝代变遷的曲折发展。从北齐建成庙,到小规模香会,以后经历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庙会规模逐年扩大,久传不衰,至清朝达到极盛时期。

一、摆会祭祀

农历三月的庙会从初一开始,各种关于女娲的祭祀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活动会在三月下旬渐次结束。娲皇宫祭祀活动中,民间祭祀女娲也称“摆社”,以摆社仪式规模为最大,人数多达数千人。过去,“摆社”“值社”“上社”是为了感谢娲皇圣母的恩德而由当地的官吏、士绅、乡团里社自发组织的隆重祭礼。全国供奉女娲的庙宇很多,但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祀奉建筑就是涉县中皇山上的娲皇宫。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政府公祭已名扬海内外,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到此旅游。

当所有十道社全部到达停骖宫(当地称“歇马殿”)后,有总社四位执事社首指挥,队伍依次按顺序到各个宫院参拜、摆会。所谓“摆会”,就是摆开花会龙门阵之意。各家先折返于朝元宫,在那里先参拜正殿神邸,然后表演娱乐节目,如踩高跷、耍狮子、摆龙灯、跑旱船、赶彩驴、骑竹马、上高台等,这样的节目每个村社都要演上好几样;然后队伍再到停骖宫、广生宫,参拜表演。最后,由龙头社抬上娲皇神辇,敲锣打鼓,放炮放枪(神枪)到山上娲皇正宫。在该宫参拜完各处庙阁后,就在院内表演完全部节目,摆会到达高潮,娲皇宫除了二三千人的村社队伍外,附近村民及四方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也都闻讯而来,争先目睹娲皇盛会。同时,娲皇宫前唱大戏也是一景。为老奶奶唱愿戏的规矩到现在还在进行。第一回从初一唱到初二,第二回从三月十八日唱到二十二日。仅在这几天内,山上山下的信众多达两万余人,直到傍晚时分,摆会活动才告结束,人们才散去回家。晚上,则由虔诚的妇女在四个宫院坐夜。

二、坐夜

娲皇宫庙会时,夜间在庙院中坐满了老太太和青年女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间小型祭祀鼎盛时期,参加人数众多,她们从黄昏一直坐到天亮,叫“坐夜”。唱愿戏的也会伴着锣鼓附和。

坐夜的来历有各种版本传说,一种说法是三月十八日是女娲奶奶的生日,要伴着女娲奶奶度过生日;还有一种说法是三月十八日是女娲回天宫的日子,每年这个日子来庙里坐夜,等她从天上回来,以后就形成了坐夜。

这是一种虔诚,尤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人婚姻得不到自由,不能与心上人结合。平时没有机会和心上人相会,于是就约定了三月十八日庙会时,一起上山进香,心上人夜里在庙外等她。女人坐到夜静时,装着出去解手,出庙与心上人相会。

在封建朝代,平时媳妇想外出公婆是不允许的,只有提出上山敬香,公婆无法阻拦。所以三月十八日女子朝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坐夜也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虽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也是当时时代的缩影,是人们对封建制度不满的一种抗挣。现在的坐夜,内容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她们祈求家人健康,家庭和睦,祥和幸福。这也是对女娲祭祀形式的怀恋与传承。

悠久的中华文明史,孕育了美丽的女娲神话传说。娲媓故里保留的庙会习俗,浓缩了我们中华文明朝代更替的传统文化精髓,保留女娲庙会的传统模式,也是为我们研究挖掘女娲文化,保留史料的一种方式。

猜你喜欢
心上人涉县皇宫
清代皇宫的预防医学
我在等我的心上人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皇宫的大门
涉县新北关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邯郸涉县方言的“子”尾研究
小路上走来了我的心上人
各国皇宫大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