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夏宏伟 丁艳
【摘 要】 本文调查分析了财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得出的结果是:财经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好于常模,但财经院校大学生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72%,主要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且大二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大三、大四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建议,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强迫症和人际关系,大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更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 财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被社会所关注。大量研究显示,大学生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在10%左右。[1-2]医学类、师范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较多,[3-4]财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相对较少。为了了解财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在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研究基金的资助下,课题组于2015年3-4月对北京某财经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北京某财经类院校37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为96.77%),其中男生92人,女生268人,大二学生89人,大三学生111人,大四学生160人,其中来自城市288人,来自农村72人。
2、研究方法
(1)测量工具。本次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Derogatis L 编制,自引进我国以来,不仅仅在精神疾病患者人群中,在正常人群中已经得到大量的使用,且已经证明量表及各因子的信度和效度较高。
SCL-90共有90个条目,采取1-5级评分,即从“没有”到“严重”分别记1-5分,分为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强迫、恐怖、敌对等9个症状因子和1个其他因子,根据各因子均分的高低评估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越低表明心理状况越好。根据有关标准,本研究中SCL-90各因子中如果有一个因子得分大于等于3分,则认为可能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5-7]
(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并经过预实验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及SCL-90量表。调查经过由学校心理卫生老师培训后的调查员统一进行,调查员现场讲明填写要求后,统一发放问卷,匿名自填,核对无误后当场收回问卷。
(3)统计分析方法。应用Epidada3.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逻辑检错;用IBM 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大学生的一般情况及SCL-90量表中各因子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于连续性变量(如各因子得分)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对于分类变量(如阳性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1、财经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
财经院校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为35人,检出率为9.72%,其中单项因子检出率最高的是强迫症状因子,其次是人际关系因子,分别为6.94%和4.72%。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8.20%,低于男大学生的14.13%,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74,P>0.05);大二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大三、大四学生(17.98%,6.31%,7.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1),详见表1。
2、财经院校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评分情况
(1)财经院校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本次调查发现,财经院校大学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不大;人际关系、敌意及偏执因子要好于全国常模,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而精神病性和其他症状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详见表2。
(2)财经院校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的性别差异。如表3所示,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及其他症状因子得分男性高于女性外,其余均是女性高于男性,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财经院校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生源地差异。来自城镇的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其他因子得分低于农村,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农村学生低于城镇学生,但是以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4)财经院校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年级差异。结果显示,大二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三、讨论
财经院校大学生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72%,跟朱君等人调查结果一致,但低于王建中等人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财经院校学生强迫症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紧张和抑郁检出率,这个结果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方面具有普遍性,[8]提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这些方面。SCL-90各症状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相对而言,除了精神病性因子和其他因子显著高于常模外,其他8个因子得分跟常模相近或显著低于常模。整体而言,财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与多数研究一致。[9-10]这可能是因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财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也可能因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学生常模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科学修订。
心理问题检出率在性别、生源地及是否恋爱维度上没有差异,各症状因子得分性别和生源地上也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有关研究结论一致,[11]但也有研究认为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农村学生。本研究发现,大二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且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三和大四学生基本一致,这和王建中等人在北京市的大样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加大,导致心理问题突出,应该给予大二学生心理问题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建英,侯大寅.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66-1268.
[2] 朱君,赵雯,刘增训等.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265-267.
[3] 石麗君,杨丰榕,宫翠风.五年制师范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93-1094.
[4] 麦小菡,杨杰文.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7)1086-1088.
[5] 张怡,刘艳萍,高宝营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2)2112.
[6] 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7] 李秀丽,姜凤云,贾月明等.黎族大一新生的症状自评量表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6)933-935.
[8] 任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反思[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58-960.
[9] 张东军,王丽娜,张捷等.大学生冲动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44-146.
[10] 黄艳萍,李玲.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2009.23(5)366-371.
[11] 张建英,侯大寅.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66-1268.
【作者简介】
王 伟(1977.8—),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夏宏伟,任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心理学.
丁 艳,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