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芳 杨馥嫚
【摘 要】乐理是一门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学科,包含音程、节奏、节拍、和弦等课程,乐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学习作曲、编曲等相关音乐知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整个音乐理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音乐中的必修课程。
【关键词】乐理教学;概念;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192-01
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乐理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乐理知识的掌握来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为今后学习音乐相关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目前的许多乐理知识教材中,乐理的概念不够规范化,导致了教师无法为学生正确讲授乐理知识,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积累。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目前,许多学校对乐理知识教学中的概念规范化问题不够重视,仍然存在一些概念问题凾待解决,只有在概念规范化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乐理知识,对于概念的讲解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谨慎,使学生对乐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在基础乐理知识教学中,需要教师讲授乐音、音名、重升音、音高系统、加线、等音、音程等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声音、语调、动作以及电子课件的方式将乐理知识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带领学生进行联想记忆,将抽象的音乐理论变成形象化的发声,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乐理知识进行区分比较,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记忆。但是,在教师教学的实践中,教学的主要核心是将乐理知识的重要内容和概念为学生讲清楚、讲明白,忽略了教材中乐理知识概念规范化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讲解音程时,课本上将音程的概念总结为一同弹奏的或顺序进行弹奏的两个音,这其中的“弹奏”二字覆盖的音乐面较窄,不能够体现音乐中除了乐器还有声乐,使概念过于片面化,不能清楚直接地表明音程的内涵,但是教师仍然将音程的概念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因此笔者建议,在音程概念定义的教学上应当充分考虑音乐中的各方面因素,音程的概念定义实际上是两个音中间的时间距离和相互关系,所以概念中“弹奏”这个词,教师可以尝试用其他更加准确的词语进行替换。
乐理教材中的调式交替体系是在调式的关系里进行拓展,使调式的形式增加,将部分关系较近的调组合成新的调式交替体系,其中的两个调式主音的乐曲表现是有相同意义的,新体系称为调式交替,分别为同音列交替、同主音交替、不同音的不同音列进行交替的三种形式。或者解释为一样的音列或是一样的主音在不同的调式前后从乐曲的表现中体现的调式交替。在其他乐理教材中还有很多种对调式交替的解释,在所有概念的解释中最主要的争议是对调式交替范围的讨论,在多年的争论中仍然没有获得最终答案,使教师在乐理教学中无法和学生确切描述调式交替的概念。
在调式交替和转变调音的时候,会出现调性的改变,调性主要表现在调式类型和主音音高的方面,总结起来就是同音列的调性变换和不同音列的调性变换,教师教课要具体强调和解释。同音列或者是同名调的变换是在乐曲民歌类型和乐曲创作里普遍出现的,两者是有共同性质的,将不一样的主音和音列或者调式、调性进行变换,作为音的调式交替,不能够明确体现出它们之间的概念区分,使得乐理知识表述不明显。
二、关于概念规范化的思考
乐理知识的概念是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音乐某一知识点内在含义的解释,概念中的表述由于乐理知识教学的复杂性以及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不同教材对同一概念的不同描述,使教师教学非常不便,乐理教学的概念规范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许多乐理名词的混淆是由于作者对名词的意义、内涵等研究得不够深刻,概念的規范化可以从明确定义内涵和精确语句两种方式分别进行,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要将概念描述得准确化。教师在乐理知识教学中可以尝试脱离概念的表面含义,通过对其深刻的挖掘讲述,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由点及面联系在一起,进而对乐理概念的认识逐渐加深。教师还要从教学手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学中将乐理知识的概念重新排列组合,带领学生参加更多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三、结语
使乐理教学中的概念规范化,只凭借教师的力量是十分单薄的,需要有关部门以及音乐领域专家们共同努力,将教材概念规范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减少阻碍,使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够更加顺利、轻松,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音乐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亚雄.融汇古今择要述之——评田耀农新著《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J].音乐研究,2015(04).
[2]杜亚雄.中国乐理的十个基本概念[J].音乐探索,2012(01).
[3]常超.乐理教学中调号的识别方法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7).
[4]李晓晔.对乐理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的一些思考[J].音乐生活,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