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萍
摘 要:微课的兴起及应用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职业院校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引入微课的优势,并详细介绍了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使用,以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建设工作的推进,信息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教育教学的方式也不断地推陈出新。以短小、精湛、灵活为主要特点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兴起及应用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职业院校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目前,在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精品共享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微课作为核心资源的地位逐渐显现。为了更加深入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认识和学习微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笔者尝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进行实践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引入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职业学校各个专业必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强,而授课课时少,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教会学生范围广泛的计算机知识,这是任课教师面临的难题之一。第二,该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开设,很多新生身边没有电脑,不能满足学生“时时学习”的需求,加上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學习效果不佳。第三,由于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而个别辅导也不能面面俱到,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的优势
国内著名微课研究者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视频课程。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将微课引入到其课程教学中正是对症下药。
首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操作性强、知识点多,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将教学内容碎片化和模块化,这正是微课教学的优势之处。实践操作性强的内容不同于理论课知识内容,这类知识点很容易分割,非常适合于进行微课教学。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几乎达到学生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现状。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手机的作用,让手机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微视频为载体的微课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微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将它共享至客户端(手机),能够满足学生对移动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途径。
最后,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满足了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的需求,实现了分层教学,保证每位学生跟上教学节奏,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接受新事物相对较慢的学生,微课教学的课前自主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达到“笨鸟先飞”的效果;对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则腾出更多的学习时间,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而任课教师也可从课堂反复讲解和演示中解放出来,去担当课堂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得到提升。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2.1 合理选择内容
微课应用的目的是为了使某个知识点在短时间内能让学生了解清楚并掌握。因此,微课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必要性和针对性。
任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微课虽然制作技术门槛不高,但也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因此,要选取教学使用价值较高的课题来制作微课。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平时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和强调的内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学生经常提问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微课的选题对象。比如,“Excel公式和函数”是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难度很大。通过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照着老师的步骤可以完成操作,但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公式或函数的功能和应用,没有理解函数中各参数的含义,导致学生遗忘得很快,再次碰到又束手无策。这部分内容就非常适合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在教师的讲解下进一步内化知识、课后再进行练习巩固,使用频率高,非常有价值。
2.2 精心设计课程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设计中,笔者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近几年等级考试的重点、难点问题,将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单元→任务”进行分解,采取“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微课设计。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和学习观念,注重对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工作任务的分析,选择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的“教学案例”为任务驱动项目,将重难点融入其中。由于微课是相对完整、独立的小型教学资源,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时间长度一般不超过10 min。所以,任务的选择宜小不宜大。比如,将Word排版分成了字体设置、段落设置、页码页脚设置等;将Powerpoint制作分成了图片设置、按钮的添加、音频插入、动作设置等;而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则将原来一个案例分成了“公式的录入与简单计算”“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函数的使用”3个自成一体的微课。通过这系列微课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从而有效解决知识点密集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2.3 重视制作视频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按微课使用技术大致可以分为3类:PPT类微课,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可应用此类型;录屏类微课,如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等教学内容(操作演示较多)可应用此类型;录像类微课,如电脑配置组装过程(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较小)可应用此类型。
下面以占较大比例的办公软件的应用为例,谈谈制作录屏类微课的过程。一般来说,在制作录屏类微课时可以运用PPT讲解和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将操作过程进行录屏,在录屏过程中同步进行解说,学生可以跟着完成操作,同时直观形象地了解课程的重难点。这个过程不用再添加其他设施设备,教学效果好,也容易实现。首先,微课制作过程中要先明确主题,教师在计算机上边讲解演示边录屏,录屏的同时进行录音,操作同步。在录制过程中,为了取得较好的录屏效果,可能需要重复多遍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其次,在录屏结束后,对视频素材进行后期编辑与美化等处理,添加合适的片头和结尾,增强视频的美观性。最后,将完成的视频转换为网络上常用的流媒体格式,发布在适用于多终端访问的学习平台上。一同发布的微课资源还包括作品素材、微教案、微练习、试题库等。
2.4 灵活应用微课
2.4.1 服务翻转课堂,构建高效课堂
为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微课主要用于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重要特点是学生学习微课发生在教师讲授或组织问题探究前,即“先学后教”。课前利用微课资源,有针对性地给出必须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及操作任务,以微课的形式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预习或课前的自主学习,预先理解部份知识,认真记录不懂的问题,让学习更有针对性。课堂上,学生对难点进行再学习或提问,教师针对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现场示范与解答,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不必再讲,从而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课前预习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学习针对性,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2.4.2 补充传统课堂,利于查漏补缺
教师在学习平台上运用微课资源搭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并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线上完成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自由选择所学习的内容,随时观看、反复播放;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测试,调整学习进度和策略以完成学习。比如,在“数制转换”这一章节,由于数制、编码、数制转换的内容都是抽象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很枯燥、提不起兴趣,加上受到习惯性思维的约束,经常会不自觉地将二进制运算当成十进制来进行,频频出错。而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为了保证课堂秩序和教学质量,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把各种方法逐一深入介绍和重复演算,无力扩展教学内容,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并引导学生演算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微课应用于课后与辅导中,通过设置课后学习任务,适时监督和引导学生课后学习, 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学生利用微课精细讲解知识点的优势,根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控制学习进度,对于教学难点可以重复学习,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能更好地进行查漏补缺。
2.4.3 用于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某个模块或知识点讲授后,往往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或拓展教学内容,但由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且上课时精力集中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各不相同,往往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将任务分解做成微视频,让有困难的学生不断反复观看学习直至顺利完成课堂任务,让有基础的学生对已经熟悉了解的内容可以快进或者跳过去、进而选择更高层次的拓展任务。这样,较好地关注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便于实现分层教学,使传统的一对多教育变成一对一的教育。
3 对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与研究
经过实践探索,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但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1)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微课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用和有趣,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微课内容的吸引力,还需多实践研究。
(2)微课制作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努力学习提升信息索养,不断提高录制视频、编辑视频等教育技术能力。
(3)工作量是制约微课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大多数令人满意的微课确实离不开精工细作、精益求精。
4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支持多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情景化、可视化的多媒体学习资源,有助于各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但无论从实施还是从效果来看,我们都不能急功近利,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还有待更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30-32.
[2]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11):255-256.
[3]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5.
[4]田明松.关于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若干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