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霞
招商局根据“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标,提出“立足香港、深耕湾区、重返上海、开拓雄安、一带一路”。
不久前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招商局集团首次申请并入围,以营业收入2701亿元人民币(不含招商银行)居第280位。
创业于1872年的招商局,以146年的历史创造了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的基业长青纪录,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企业之一。
作为民族工商业先驱的代表,招商局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同时,作为改革开放进程中勇立潮头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招商局还独资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股份制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
在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招商局的经营从未中断,直到今天仍旧保持着活跃的生命力。2017年,招商局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其中总资产规模在央企中排名第一,利润总额在央企中排名第二。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招商局如何紧扣国家改革创新脉搏,把握战略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招商局要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既要按照国际的标准、国际的水平,也要保持中国的特色。
《财经国家周刊》:2017年,招商局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总资产和利润总额在央企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在这样的成绩下,招商局进一步发展面临怎样的压力和动力?
李建红:十八大以来,招商局集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了新跨越,迈上了新台阶。
2017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從主要经济指标看:集团实现营收5844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1271亿元,增长14%,在央企中排名第二;截至2017年底,集团总资产7.3万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在央企中排名第一。
从国资委业绩考核看,招商局是8家连续十四年荣获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的央企之一,也是连续四个任期“业绩优秀企业”。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的发展动力有三:一是新时代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20万员工的奋力拼搏,这是我们的精神动力;二是“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和“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的招商文化动力;三是改革动力,我们一直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压力:一是集团资产体量大、指标基数高,要保持高速发展势必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二是集团以传统产业为主,面临产业转型的压力。此外,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注度与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当然,如果正确对待,挑战也是机遇,压力也能转换成动力。我们有信心,招商局的营收、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未来几年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财经国家周刊》:招商局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和原则是什么?
李建红:招商局高度重视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原来招商局强调的是规模、质量、效益。2016年,我们把战略理念的表述从“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调整为“质量、规模、效益均衡发展”。2017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变化,又进一步调整为“质量、效益、规模动态均衡发展”,即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规模适度,并将其纳入集团2018年总体工作指导思想。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提升质量的要求,提质增效,尤其是要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展开。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在原来10%净资产回报率基础上增加一到两个百分点,达到11%以上。
基于此,我们提出“把握当下”与“立足长远”有机结合,构成集团总的战略原则。
立足长远,坚定不移朝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要在“目标上着眼长远、结构上布局长远、动力上积蓄长远、转型上推动长远”。
而所有的长远,都是由每个当下所组成和决定的,要靠当下的每项工作去落实。当下就是我们应牢牢把握的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要在新时代开好局,新征程起好步,关键要靠真抓实干,把“提升能力、提质增效”的要求落实在201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中。
在战略布局方面,招商局根据“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标,提出“立足香港、深耕湾区、重返上海、开拓雄安、一带一路”。
《财经国家周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你看来,世界一流企业,具体衡量指标是什么?
李建红:2014年底的集团务虚会上,我们首次提出招商局的企业愿景或战略目标——“把招商局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去年年底的集团务虚会上,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我们将集团的战略目标优化为“把招商局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把“国际”调整为“全球”,虽只有一词之差,但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国际竞争力”更多是从收入、业务结构等指标上来衡量的,而“全球竞争力”则必须具备全球的眼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全球管理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中也必须占据优势地位。
所以,“世界一流企业”的内涵,总的是指企业应具备行业领域及世界范围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招商局要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既要按照国际的标准、国际的水平,也要保持中国的特色。
国际的标准、国际的水平,已经有质量、效益、规模等方面的硬性标准可以对照,我们要用国际质量竞争体系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特色,我们强调把握三个“有机结合”:党的领导和法人治理结构有机结合、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机制有机结合、强化党的领导和做强做优做大有机结合。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招商局处在什么阶段?完成这一使命的时间表是怎样的?
李建红:招商局旗下的二级公司成立之初大多就对标世界领先标准,前学标兵,后看追兵。如果尚未达成世界一流,就对标世界领先标准,学习、追赶从而赶超。如果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则“后看追兵”,学习“追兵”的长处,保持自身优势。
目前,我们正全力打造3个世界一流和4个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航运企业、世界一流的港口综合服务商、世界一流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商,国内领先的城市综合开发和运营服务商、国内领先的高速公路投资运营服务商、国内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国内领先的金融控股集团和特色金融服务商。
实现“世界一流”,我们做出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
第一步,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招商局创立150周年时,招商局集团初步建成世界一流企业,部分产业和企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集团要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多数产业和企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当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招商局要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前列,大多数产业和企业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财经国家周刊》:一直以来,招商局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先行者、探索者。2018年将重点推动哪些方面的改革?
李建红:在招商局2018年年会上,我们明确将“坚持改革创新,打造新动能”纳入年度八项重点工作之中。
一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例如,我们将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并争取获得正式授权,进一步落实集团董事会在战略规划、主业确定、管理层考核和薪酬等方面的自主决策权,助力推进综合改革试点。
二是全力推进重组并购。物流板块,力争落实大型国际并购项目。航运板块,推动长航油运重新上市。港口板块,力争完成股权架构重置。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板块,要利用好资本市场和行业调整机会,加大并购力度。金融板块,要紧盯国企改革机会,进一步丰富产品组合,提升行业竞争力。大健康产业,要通过实施并购,快速形成品牌,占领市场。
三是全面推动创新落地。其中,我们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在集团现有实业中的应用。另外,还要持续优化创新容错机制,严格执行创新投入激励政策,加大创新人才的引入力度。
四是全力打造生态圈。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全力打造综合港口生态圈、智能交通生态圈、特色金融生态圈、智慧社区(园区)生态圈、供应链物流生态圈、航运及航运服务生态圈。
五是持续培育做大新产业。例如,深入研究邮轮市场趋势和产业政策,准确把握新时代消费变化,坚定不移推进豪华邮轮建造,不断做强做大高端邮輪产业。大健康产业,要推进医药企业收购和种植产地布局,做实蕲春蕲艾项目,力争后来居上。
总的来说,我们将继续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要求,在国企改革、央企改革方面作出新的努力、干出新的成绩。
《财经国家周刊》:在“走出去”方面,招商局摸索出什么样的路径?
李建红:招商局以港航起家,创办之初就开始“走出去”探索。
早在1873年,即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翌年,第一首轮船“伊敦”轮就远航日本的神户、长崎,这是中国商轮第一次在国际航线上航行。
1879年,招商局“和众”轮首航檀香山,载客400余人;次年开航北美,到达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成为中国航海史上一大壮举。轮船招商局还在日本、新加坡等国设立了多个分局。
新时期,招商局“走出去”仍然以港口为龙头,并带动相关产业在海外发展。特别是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招商局加快了海外布局的步伐。
截至2017年底,招商局已在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2个港口;集团境外企业总资产达7240亿元、营业收入583亿元、利润总额34亿元人民币,境外实体企业193家,分布于五大洲44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高度契合。
在推动国际化进程中,招商局战略始终契合国家战略,注重研究国际市场,遵循国际市场规律,谋定而后动,避免冲动盲动。
《财经国家周刊》:据了解,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招商局正在“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上复制“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请谈谈具体思路和进展。
李建红:以往中国企业“走出去”,较多的是承揽工程项目或投资收购资源,传统的港口、航运业务也只是实现了货物的简单位移,与当地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不够。
招商局在认真总结梳理深圳蛇口综合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提出了在有条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制“前港—中区—后城”(Port-Park-City,简称PPC)的独特商业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改变简单的货物位移方式,扩大到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通过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同时打造,发展适合东道国资源禀赋的相关产业,然后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后方的城市建设,推动项目在东道国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而且,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PPC模式还为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国内众多中小企业走出去。
截至2018年3月,PPC模式正陆续在吉布提、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多哥、坦桑尼亚等国家落地。
例如,吉布提项目是首个在海外落地的PPC模式,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2年,招商局投资吉布提港后,提出把原来的港口进行转型升级,在距离老港口五六公里的地方新建一个现代化港口——多哈雷多功能港,该港一期已于2017年5月开港。在新老港口之间发展产业园区,集聚产业,发展当地经济,然后对老的港区进行城市化改造。
吉布提的中区,是4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首期开发2.4平方公里已经动工,整个项目建成后将产生GDP超4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吉布提GDP的两倍多,可创造就业岗位逾10万个,超过吉布提可就业人口的六分之一。目前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吉布提有望逐步发展成为区域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建成“东非的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