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仲梅 刘应明 谢鹏程 刘 瑶 吴 丹
文章以深圳市宝龙科技城海绵城市详细规划为例,结合宝龙科技城的用地布局、建设项目、排水系统、水系等更为准确和细致的特点,细化和深化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将海绵城市的控制指标分解至地块层面,并确定海绵城市重要设施的具体空间布局和规划。通过对海绵城市详细规划的规划定位、内容深度、现实需求进行分析,对海绵城市详细规划的内涵及框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对今后的其他重点片区海绵城市的详细规划提供经验。
深圳市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先试先行,在实践中既取得了成果,也在暴露出的问题中汲取了经验教训。
首先,由上而下层层分解至地块的规划指标落地难。一方面是由于初期缺乏经验,部分指标过于理想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受规划层级的局限性,区级层面以上的海绵城市规划指标只能较粗略地按用地类型划分至地块,难以深入结合实际下垫面情况进行调整。当缺少详细规划这一环节时,就容易造成无论基底海绵条件充足或匮乏,同一用地类型的地块海绵目标基本一致,导致部分基底条件不足的地块为满足一致的目标而不得不增设调蓄池,这显然与因地制宜的原则相背。因此,为了更合理地统筹分配海绵规划指标,更好地衔接下一阶段的方案设计,编制海绵城市详细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海绵建设项目已全面铺开,为更好地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展,在深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成果的指导下,目前全市10个区均已完成区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
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深圳市人民政府拟结合“十三五”期间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深圳市海绵办要求这些近期建设重点区域,结合本地情况,组织编制重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详细规划、建设方案,并滚动编制年度建设计划。
宝龙科技城位于深圳市东部,北临龙岗中心城,西临大运新城,东与坪山中心区相接,距离市区约30公里。宝龙科技城是辐射粤东、闽西的桥头堡,龙岗区打造东部创新中心的重要产业及科技支撑点,龙岗区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先行区。
《龙岗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将其定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海绵城市改造典范,并对本片区提出近期40%、远期80%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本次规划范围总面积为10.82平方公里,为保证规划区的功能完整性,同时与周边相对完整的大海绵体相衔接,研究范围扩大到35.07平方公里,如图1所示。
通过对《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龙岗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仔细研究和深入分析,按照《深圳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的要求,进行本规划方案的编制。本规划将指导宝龙科技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完善的城市低影响开发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并与城市生态保护系统相结合,为宝龙科技城作为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安全保障。
图1 规划范围及研究范围图
在新形势新背景的要求下,对南约河支流、同乐河支流现状存在的水环境恶劣及河道岸线硬质化,城市面源污染严重,区域内低洼地势易涝等问题进行审视及检讨,通过详细规划的编制,构建针对现状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指导相关建设项目落地。
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梳理近期建设项目库,有序指导区域海绵城市建设。
积极探索适合工业区密集、地势起伏较大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是本次规划的重要目标,率先形成工业园区内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编制具有实操性强、落地性强的详细规划蓝图。
针对规划内容,共分为7个工作阶段开展规划编制,分别为现状调研、问题识别与需求分析、目标确定、建设规划、规划管控与衔接、近期建设任务、规划保障等,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通过对研究范围内的三级排水分区情况、城市建设情况(现状用地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情况、下垫面解析)、自然条件(降雨、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区域水系、河道基本情况)、建设条件(包括排水体制及系统、污水工程、雨水工程、雨水管渠排水标准统计、现状内涝点统计、区域内截洪系统分析、再生水工程、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及现状)等分析,得出的问题研判如下:
(1)老旧工业区多,城中村多点集中分布,土地类型单一,工业用地占比高,占建设用地的31.68%;面源污染较严重。
(2)基础设施滞后,雨污混流区域面积占比大,管网建设年代久远,标准偏低。有积水点共7处,内涝风险区2处,中风险区13.4ha,低风险区6.35ha。存在雨污混流区域面积为442.2ha,占建设用地比例24.1%。
图2 技术路线图
(3)山体截洪沟系统不完善,河道防洪标准有待提高。现状山体截洪沟长度为8.5km,完善比例仅为32.1%。同乐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完成整治河段比例为36%,仍未达到50年一遇的规划标准。
(4)水体黑臭、暗渠化,生态岸线比例偏低,混流口待整治。黑臭水体名录2条(已整治1条),暗渠化河段长度4.72km,占河道总长的30.9%,河道硬岸线长度5.88km,占河道总长的38.2%。共有入河排污口29个,其中污水直排口12个,雨污混流口17个。
(5)研究范围共6个水库,水库生态消落带裸土化严重。
根据《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及《龙岗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并通过模拟开发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考虑研究范围内大部分为建成区,且现状建设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开发建设时间较早,早期协议出让用地面积大,城市更新区域较少,水系较少等综合因素,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设定为68%。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落实重点建设任务,考虑本地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科学性、典型性并体现宝龙自然本地特征的原则,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等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参考深圳市及龙岗区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宝龙科技城海绵城市建设的5大类共11项指标,并分近、远期目标值。
通过提取山、水、林、草等生态要素,将水敏感性、地质敏感性、生物敏感性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综合评价图。通过水敏感分析结果与现状蓝线拟合、综合敏感性分析结果与生态控制线拟合、水敏感性与城市更新的协同分析,得出蓝、绿生态基线。从而构建规划区“二岭、三轴、三核、多廊”海绵空间结构,打造“山环水润”生态空间格局,如图3所示。
海绵城市设施系统布局规划包括水生态修复体系、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环境提升体系及水资源多元体系4个方面。
通过对河道功能分类,分别对硬化河岸、自然河岸生态优化提出规划方案。通过城市亲水休闲生态廊道、城市绿色休闲生态廊道及水库保护涵养生态廊道的构建,为前述海绵生态格局的构建提供支撑。
通过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除险三级系统的规划,保障研究范围的水安全,三级系统的衔接图如图4所示。
同时,进行防洪工程规划(包括河道的防洪工程规划、山洪预防系统规划)、行泄通道规划、雨水管渠规划、内涝点及易涝风险区整治方案规划。
水环境提升体系包括截污控源(源头减量、控制点源及面源污染、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内源整治(河道清淤及暗渠揭盖可能性研究)、活水保质(生态补水)及长治久清(实行“河长制”管理、加强污染源监控、加强河岸整治与河面清洁),并结合旧工业区及旧村等城市更新项目制定工作方案。
通过给水系统规划、雨水资源化利用规划及再生水利用规划保障规划区的水资源系统多元化。
在规划范围内,基于三级排水分区,并参考法定图则拼合路网进行边界修正,划分为5个管控单元。按管控单元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分解至各地块,并确定绿地下凹比例、透水铺装比例、绿色屋顶比例及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等指标。基于SWMM模型,模拟得到典型地块指标,从而确定管控单元指标,径流目标分解步骤如图5所示。
图5 确定管控单元指标流程图
以工业用地为例,举例说明典型地块的模拟方法。某工业用地城市更新项目(4800.6m2),现状为一类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为1.4。规划为新型产业用地加商业用地,容积率为5.86。
经规划及计算,海绵设施布局如图6所示。
经过核算,本地块的各项指标与上层次规划给出的目标评价对比如表1所示,本设计满足上层次规划的目标要求。
通过SWMM模型的模拟,确定各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以及海绵设施的建设指标,包括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以及绿色屋顶率。其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控制性指标,其他指标为建议性指标。以管控单元03为例,指标分解结果如表2所示。
图6 规划海绵设施布局图
宝龙科技城片区建设项目分类根据海绵城市设施设计要点按不同用地性质分类制定。海绵城市设施的设计应按设计要点进行深化设计,各项设施具体参数及设计方法参照国家、深圳市相关规范。将宝龙科技城片区建设项目按照建设用地类型分类。各类建设项目设计要点如下:
1. 建筑与小区
推荐应用技术措施:透水下垫面、绿色屋顶、植生滞留槽、生态树池、植被草沟、滞留(流)设施、收集回用设施。
2. 市政道路与广场
推荐应用技术措施:透水铺装、植生滞留槽(雨水花园等)、生态树池、人工湿地、植被草沟。
3. 公园绿地
推荐应用技术措施:收集回用设施、植被草沟、入渗设施、滞留(流)设施,滞留(流)雨水湿地。
4. 城市水体
推荐应用技术措施:雨水湿地、滞留(流)设施(植被缓冲带、生态驳岸、生态岛等)、雨水排出口末端处理设施(沉砂过滤池、砾间等)。
表1 海绵城市目标评价表
根据相关部门计划、规划及本次规划需要,研究范围内共梳理出61个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项目,其中在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项目有50个,总面积为7.53km2,在生态用地范围内的项目有6个,总面积为12.59km2。规划近期末(2020年),研究范围41.4%城市建成区(7.59km2)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计划2018年末完工的项目数为15个,全位于建设用地范围内,占三年总计划完工面积的26.8%;计划2019年末完工的项目数为15个,全位于建设用地范围内,占三年总计划完工面积的42.9%;计划2020年末完工的项目数为26个,占三年总计划完工面积的30.3%。
表2 管控单元03地块指标表
从管理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及技术保障5方面全面保障本规划的实施落地,为规划区的海绵城市长期工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