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萌
多年来,由于良种指数的提高,优良品种的引用,农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氮偏施氮肥使钾素不足成为作物产量和肥效的限制因素。
1.1 缺磷
1.1.1 症状:玉米苗期缺磷,即使后期供给充足的磷也难以弥补早期缺磷的不良影响。苗期缺磷时,根系发育差,玉米苗生长缓慢。5叶期后明显出现缺磷症状如叶片呈紫红色、叶尖紫色、叶缘卷曲,这是由于碳元素代谢在缺磷时受到破坏,糖分在叶中积累,形成花青素的结果。但是,叶上的这种症状也可能因虫害、冷害和涝害而引起,所以要作全面分析。缺磷还使花丝抽出速度缓慢,影响授粉,并且果穗卷缩,穗行不齐,子粒不饱满,出现秃顶现象,成熟延迟。
1.1.2 防治技术:发现缺磷症状后可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对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或喷施1%的过磷酸钙溶液。
1.2 缺钾防治
1.2.1 症状:玉米缺钾时,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缓慢,叶色淡绿且有黄色条纹,严重时叶缘和叶尖呈现紫色,随后干枯呈灼烧状,叶的中间部分仍保持绿色,叶片却逐渐变皱。这些现象多表现在下部老叶上,因缺钾时老叶中的钾首先转移到新器官组织中去。缺钾还使植株瘦弱,易感病,易倒折,果穗发育不良,秃顶严重,子粒中淀粉含量少,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1.2.2 矫正技术:玉米是喜钾作物,一般每亩施10公斤氯化钾做底肥或苗期结合追肥施入。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量200克对水30公斤。还可追施玉米专用肥。
水稻缺钾是指稻株对钾元素吸收代谢不足而造成生理失常的现象,俗称“铁锈稻”、“铁浆叶”等。水稻缺钾病株伸长受抑而矮缩,茎杆细弱,分蘖稍减;根系细弱,多黄褐色或暗褐色,新根少,老化早衰;叶色初期略呈深绿色,且无光泽,叶片较狭而软弱,随后基部老叶叶片叶尖及前端叶缘褐变或焦枯,并产生褐色斑点或条斑。一般由下叶渐向上叶蔓延,严重者全株只留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似火烧状,但很少全株枯死。因偏施氮肥促发的缺钾症多为此类型。
2.1 发生条件
2.1.1 土壤供钾不足或土温、气温偏低,作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土壤中低浓度钾素而引起水稻缺钾。据资料介绍:分蘖盛期或齐穗期植株体内钾/氮比值小于0.5时,下部叶片就会出现赤褐色斑点。
2.1.2 大量偏施氮肥,而有机肥和钾肥施用少。
2.1.3 排水不良,土壤还原性强,根系活力降低,对钾的吸收受阻。
2.2 防治方法
2.2.1 合理灌排水:长期深灌水,极易导致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加大还原性物质对根系的为害和对钾素吸收的抑制作用,应合理灌排水,适时搁田,干干湿湿,以促进水稻根系对钾的高效吸收。
2.2.2 合理施肥:过量施氮肥会引起植株体缺钾,为此,要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按照技术要求合理施用氮肥,同时追施钾肥或叶面喷施钾肥,但切不可使用含有氮肥的叶面钾肥,否则会加重病害。
2.3 缺磷防治
磷素供应不足,植株内糖类积累增加,形成较多的花青素。水稻秧苗返青后缺磷稻田,植株生长显著缓慢,叶片细瘦,直立不下披,严重时叶片沿中脉稍呈卷曲折合状,叶色暗绿,无光泽,稻丛成簇状,矮小瘦弱,根呈橘黄色,病株不分蘖,成熟迟,每株粒数少,结实率低,千粒重下降,产量锐减。
2.3.1 发生原因
酸性土壤水田以缺磷著称,主要是由于磷被氧化铁所闭蓄,被闭蓄的磷酸量可达无机磷总量的40-70%,这种磷酸铁的有效性极低。
2.3.2 防治方法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测土结果确定合理施用磷肥数量和品种。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硅肥等肥料。施用磷素活化剂等生物制剂。浅湿灌溉,适时晾田,增强土壤氧化过程,提高磷素活性。
缺钾症是大豆上普遍发生的生理性病害,造成子粒品质降低。首先在新叶尖端或边缘呈现黄色斑,逐渐扩大到叶片中部,以后除主脉及支脉附近保持绿色外,都呈黄色。后期黄叶边缘枯焦,向下卷曲。子粒皱缩,呈畸形。防治方法:精耕细作,避免连茬,减少钾肥耗竭;发病初期,及时追施草木灰或硫酸钾肥,有一定防治效果。
3.1 大豆植株缺磷症状:大豆缺磷时,植株早期叶色深绿,以后在低部叶的叶脉间缺绿,最后叶脉缺绿而死亡。缺磷株型小,叶小而薄、茎硬。
3.2 大豆植株缺磷防治措施:一般应及时追施磷肥,每667平方米可施过磷酸钙12.5千克至17.5千克,或用2%至4%的过磷酸钙水溶液进行叶面喷肥,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共喷2至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