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邵凤
摘要:数学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是巩固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如何与练习设计有很大的关系。练习可以巩固学习效果,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练习不当或过度也有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研究有效练习的设计,努力使课堂练习更高效,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明确目的;具有层次;充满趣味;形式多样;注意适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203-02
随着教育的发展、课改的实施,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体教学水平也飞速提高,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水平、教育教学技能等的要求更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也在不断研究和努力探索中,力求增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40分充分利用,不浪费点点滴滴的时间。数学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是巩固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如何与练习设计有很大的关系。练习可以巩固学习效果,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练习不当或过度也有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研究有效练习的设计,努力使课堂练习更高效,意义十分重大。那么,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数学练习,在练习设计中该注意什么呢?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练习要明确目的
设计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分析哪些数学知识是要学生必须掌握的,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再精心选择典型题,进行练习。练习一定要精练,争取花较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练习效果。在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一般很快表示理解,并对课本上简单的练习做得也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出现错误的概率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好。例如:教学《认识乘法》时,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5+5+5=(3)×(5),2.3+3+3+3=(4)×(3)。当2×2×2×2出现时,学生不假思索地写成了4×2。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备课时要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或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有目的性地设计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实践证明,盲目地练习,即使重复大量的练习,学生仍然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所以,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每次练习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练习,为什么要那样练习,通过练习要得到什么。在《认识平行》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特点,首先安排一道简答题: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重点理解直线是向两端无限延伸的。为后面的教学内容两条直线什么情况下相交或平行做铺垫。
又如,为了加深本节课的重难点理解。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一道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2.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等。( )
3.两条线段平行,它们所在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
4.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5.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 )
最终,学生明白,在这个知识点中关键要抓住几個重点词:“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从而理解了“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通过这样有目的性的练习,能有效地使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有目的、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愉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练习要具有层次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鲜活的个体,他们每个人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学习和能力发展上也有很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练习一样,就会出现两种现象:要么是优秀的学生觉得简单,做起来没兴趣;要么是后进生觉得有难度,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无论那种情况都收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我们设计数学练习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梯度,不能统一要求,而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循序渐进地引导。练习涉及的内容要全面,难度适中,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都能有收获。练习题安排可由简单的到有一定的难度,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后进生或中等的学生能解答大部分习题,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能解答有一定难度的、能锻炼思维的习题,在练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思维得到训练,体会到有收获就有喜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练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三、练习要充满趣味
设计的练习要有趣味性,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要学生对练习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喜欢数学学科的学生都是因为觉得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收获快乐,解决了一道难题之后,立马会有一种成就感,久而久之,不断积累,成就感越来越强,自然就会对数学有了学习兴趣。我的一个学生,当初在低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不理想。但由于在课堂上,我经常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他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到了高年级,他的数学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以故事激趣,在故事中穿插数学练习,从而使班里许多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不再有畏难情绪,而是渐渐喜欢上了数学课。
四、练习要形式多样
有的学生学不好数学,多数不是因为智商问题,而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同时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一般不能长久保持。这一特点决定单一形式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所以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要避免简单的练习反复做、练习形式单一。要尽量使练习形式多样化,使练习内容充满趣味性,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形式可以是讲数学故事、猜谜语、口算、笔算、填空、选择、判断,还可以综合应用、演示操作、抢答、游戏、竞赛等。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练习形式。对于基本概念、性质、算理等基础知识,可以设计口答、填空、选择、抢答、判断等题型;对于计算方面的一般设计比较、判断、改错、说理等题型;对于综合应用题则可以设计一题多解、补充条件、补充问题、选择条件等题型;对于认识图形方面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例如: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学生比较难理解,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然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6个苹果,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教学时,我就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逐步理解“每3个一份”、“平均分成2份”。这样学生在独立操作探索,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掌握和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既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能提高各种能力。
五、练习要注意适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教育形式也在发生改变,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教育需要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因此,“减负”工作就是要使学生减轻作业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多方面的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小学数学教学力求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当堂解决所有要解决的问题,不要拖泥带水,注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凡是能在课堂内完成的练习,不要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认真控制好学生练习的数量,把握好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要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打疲劳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独立完成练习,既能达到“高效、低耗”的作业要求,又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有效促进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