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岚翔 赵薇
摘要:贵州高校数学公共课程陈旧、滞后的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从数学课程教改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贵州高校数学公共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一套较为全面的教学改革方案,为提升贵州高校数学公共课程教学水平给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贵州高校;数学公共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089-02
数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1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数学向一切科学技术、工程领域和社会管理层面快速延伸,数学公共课程是各类高校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数学能力已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快贵州高校数学教学改革进程,不仅是国家高教改革思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服务于贵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之举。
一、贵州高校数学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现代高校数学教育肩负着学科应用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职责。作为理、工、农、经、管等诸多学科的公共必修课程,大学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如叶其孝教授所指出的:“高新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从现实角度来说,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十三五”期间提出“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而相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相应科研技术、人才储备及创新能力的支撑。这都对作为理工基础的大学数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贵州高校数学公共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多年来,贵州高校的数学教学内容及模式并无根本性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和落后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各学科发展及工程实践对数学的需要。通过调研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三所较有代表性的我省高校,发现贵州高校数学公共课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体系一成不变
为保持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及理论的严密性,贵州高校数学公共课在教材、授课内容上往往要求面面俱到。然而,随着其他学科改革的推进,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缩减了数学教学的课时,却提高了对数学应用的要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疲于赶进度,极大降低了教学效率与效果。此外,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大多与专业应用脱节,教材的编写及使用方式单一,理论联系实际过少,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
(二)教学以考试结果为目标
基于应试教育的学分体制及单一化的考核手段,贵州高校的师生过于注重期末考试结果。为了及格率,教师往往强调复杂的纯数学技巧训练,无暇顾及学生数学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以“不挂科、拿学分”为最终学习目的。在一张考卷定“生死”的学习评价模式下,学生必然会出现考试前熬夜通宵突击、过关后丢书万事大吉的情况,难谈数学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化
长期以来,我省大部分高校数学教学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以书本内容为主,注入式地讲授数学理论知识,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课堂俨然是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少于启发,疏于引导,必使学生习惯于机械接受,对数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难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贵州高校数学公共课程的改革与建议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立足贵州高校实际情况,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理工类人才为目的,对数学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学目标重构
教学目标是所有学科课程设置的灵魂,一切教学活动都会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高校数学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应是单一、狭义的数学知识本身的传授,尤其对非数学类专业的学生,过分强调数学的专业基础地位,将让数学沦为服务于专业学习的“工具”。为此,作为培养逻辑思辨能力的高校数学课程,应在每个教学章节构建广义、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递进层次:(1)掌握知识,学习技巧:通过合理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掌握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中学会必要的分析解题技巧;(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掌握相应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各专业后继课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与数学相关的问题;(3)理性思维,提升能力:在传授知识、引导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数理逻辑的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这种思维方法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
(二)考核评价方式转变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设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基于教学目标分层次的高校数学公共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形式不应是单一化的“一张试卷,一项分数”。教学考核对象应该是能力水平的高低,而不仅仅是单纯知识的多少,因此,评价应注重期末结果与平时过程相结合。科学设计多环节、大比重的平时考核指标,能更客观地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果给予更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价。常用过程考核指标有:出勤率、作业完成比例、笔记抄写情况、课堂回答(抢答)问题、小组讨论与协作、课堂报告、随堂测验、数学建模等多种方式,而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比例不应超过50%。鉴于学生数学基础差异以及领悟能力的不同,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区别设计考核中的具体问题和试题,使评价更为有效,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要求。具体可将题型设置为三个层面:A层题型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考查,占总题量的40%—50%;B层题型强调计算应用能力的考查,占总题量的30%-40%;C层题型强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占总题量的10%—30%。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服务于考核评价体系,有什么样的考评体系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李政道教授曾说:“中国历来是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只是做‘学答”,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教师,教师真正的角色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获得新知,提升能力。”
(四)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实现手段。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得黑板+粉笔+口授的单调授课方式已经不能胜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要求。广泛普及、日趋完善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传统教学方式注入新鲜活力,提供了更多选择。在板书讲授教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PPT动态展示,Mathematica、MATLAB数学软件演示,网络云存储海量资源共享,E-Mail、QQ交流问题互动等直观、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及实践创新意识,也能减轻数学教师授课压力,弱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摆正教学中主与次的位置,从而使教学方法改革得以有效实施。
(五)教材、教学大纲及教案改革
教学目标的重构,教学方法的革新,必然需要相关匹配的教材、教学大纲及教案来支撑。作为教学实施的硬件准备,以培养素质能力为目标的教材(及教辅材料),既要清晰完备地组织好传统教学内容,又要兼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相关实践操作;作为教学实施的计划安排,对教学大纲的修订在注重基础理论、突出重点内容的同时,应依照不同专业学科对数学应用的不同要求加以区别、适当微调,既强调基础共性也要突出专业个性;教案是教学内容和计划的具体落实,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蓝本,而不应是教材的简单翻版拷贝。
四、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更新,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成不变,不断深入探索、完善高校数学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是现实的必然要求。贵州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应努力寻求课程设计与地区发展方向契合的平衡点,处理好经典理论与知识更新的相融,兼顾好实践应用与人才培育的关系,在改革过程中不断丰富高校数学教改理论体系与现实案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与需要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叶其孝.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关于大学数学教与学的研究课题的讨论文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8,28(2):108-114.
[2]李大潜.漫谈大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方法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9,(1):7-10.
[3]劉易成,王晓,朱健民.浅谈国内外本科数学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3):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