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科学生为中心”的园林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8-09-25 09:42刘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0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

刘敏

摘要:园林文学课程对学生积累古典园林基础知识,提高园林情怀、园林鉴赏、综合表述能力,提升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热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临沂大学园林文学课程,根据本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理论内容的改革、教学实践内容的创新、课外拓展训练内容的制定、考核方式的改进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以期提高园林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文学;本科学生;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101-03

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红楼梦》贾政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明代书画艺术大师董其昌:“大都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已诗为笔,山川遇赋客,何异于贤士遇知己。”所以,园林与文学是完美的结合,有了彼此,相得益彰。没有文学知识的记载和烘托,后人将无法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没有中国古典园林,后人也将无法体会园林文学作品的奥妙。园林文学课程对学生积累古典园林基础知识,提高园林情怀、园林鉴赏、综合表述能力,提升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热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高校开设针对园林专业的园林文学课程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教学现状

园林课程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急功近利思潮的加剧,加之西方造园思想的冲击,致使园林文学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逐渐陷入了僵局。

1.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等专业技能课一般都能被广泛地加以重视,其在社会上的实用性也相对较强,而例如园林文学这样的课程,则遭受冷遇,甚至大部分院校园林专业不开设此课程,开设该门课程的院校一般将其定性为专业选修课,多集中在本科二、三年级开设。教学资源缺乏,与园林文学课程相关的书籍有《中国风景园林文学作品选析》,因出版年代久远,无再版,無法满足现代园林发展的需求,《园林文学》虽为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并未针对本科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且部分内容与中外园林史课程中国园林史重叠。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该课程主要是对与风景园林相关的景观题名、楹联、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文学性更强,在通俗文化的不断侵蚀下,在浮躁文化的大背景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实用心态、浮躁情绪无法通过宣称提高人文修养、文化素质等大道理说服。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讲授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园林文学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课题。

3.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园林文学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底蕴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加强专业教师的文学水平刻不容缓。

二、课程设置情况

园林文学,就其内涵说,指的是以园林景观为反映对象的文学;就其外延说,包括反映景观的题名、楹联、诗歌和散文四种形式,不仅涉及文学、艺术、美学、传统文化,而且涉及建筑、植物、园林史等多学科知识。该课程主要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载体,解析园林景观题名、楹联、诗歌、散文和《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将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美学、中外园林史等后续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临沂大学园林专业的园林文学课程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32学时,2学分,是新生接触专业课之前的重要引导性、基础性课程,要求学生积累古典园林基础知识,掌握园林文学(特别是景观题名和楹联)创作的基本技法,学会应用园林文学知识进行立意布局和景观营造,提高园林情怀、园林鉴赏能力、综合表述能力,提升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热爱。该课程在临沂大学园林专业开设时间短,目前针对2015级、2016级、2017级学生开设,经调查,自2015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以后的专业设计课学习中,理解更透彻,思路更开阔,更注重园林意境的营造。

三、授课对象的特点

临沂大学园林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课堂调查,课后与学生交谈,与相关老师交流,对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如下(表1):

四、教学改革与创新

针对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园林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1.教学理论内容的改革。教学理论内容的改革注重古典园林基础知识的学习。该课程选用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周伟华主编的《园林文学》。该教材主要有五章内容:园林文学概述、园林景观题名、园林楹联、园林诗歌、园林散文等内容,该教材内容侧重文学作品的罗列与文字欣赏,且有部分内容与中外园林史课程中国园林史重叠,中国园林史主要通过历代园记等文学作品记载。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做了改革。将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园林文学概述,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景观题名、楹联、诗歌、散文,《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园林文学概述部分,结合文学作品和精美图片,主要讲述园林、园林文学的概念,园林文学的四种表现形式及其各自的定义、产生、作用和特点、分类,园林的发展历史,园林文学与园林的关系,园林文学对园林所起的作用,园林文学和其他文学的区别所在。该章节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园林文学的重要性。中国古典园林部分,主要讲述中国古典园林向往海岛仙山、诗化自然风光、借鉴文化典故、追求诗情画意、强调比德思想等文化特征。园林景观题名、楹联、诗歌、散文部分,选取典型案例,以鱼、渔夫的典故讲解景观题名的技法,以沧浪亭楹联为例讲解园林楹联的境界,以陶渊明诗歌和散文为例讲解园林意境的营造。通过案例精讲帮助学生学习园林景观题名、楹联、诗歌、散文的特点和内容,学会进行园林意境的营造。《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部分,为补充内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曹雪芹用文字笔墨精心营造出的一座完美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学书写的成功典范。大观园这座“文学园林”集南方私家园林的清雅洒脱与北方皇家园林的深厚凝重于一体,其选址、立意、布局和建筑等全面细致地展示了明清园林的艺术精粹。该部分结合相关视频、图片,讲述大观园的相地立基、园林建筑、叠山理水、匾额楹联、植物配置、艺术价值等内容。该章节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分析文学作品中园林艺术的思路,进而学会将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意境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

2.教学实践内容的创新。教学实践内容的创新注重园林文学作品创作训练。该课程主要有两部分实践内容:临沂园博园景观题名写作训练,临沂园博园楹联、诗歌或散文写作训练。临沂园博园景观题名训练:选取临沂园博园具有古典园林特色的临沂园、枣庄园、济南园和淄博园,进行现场教学,讲解园子的特点,让学生在现场亲身体会园子的意境。每组学生选取一个园子进行园名和景观题名写作,注明出处,阐释所表达的意境,并结合现场图片,进行PPT汇报。临沂园博园楹联、诗歌或散文写作训练:以临沂园博园景观题名训练为基础,继续对该园子景点进行楹联、诗歌或散文的写作训练,作品要切合主题,符合景点意境,并结合现场图片,进行PPT汇报。通过上述训练,学生不仅学会了结合实际进行作品设计,还在训练的过程中,学会了查找资料、搜集资料、文字组织、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课外拓展训练。为学生提供网络上与园林文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像古典诗词与人生修养等课程,拓宽学生视野。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图文配套”,以课堂讲解的文学作品和配套图片为例,认真学习明代黄凤池的《唐诗画谱》,选取自己喜欢的题名、楹联、诗歌或散文,认真体会其表达的园林意境,为其绘制配套图画。通过这种训练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了绘画水平。

4.考核方式的改进。传统园林文学课程考试为开卷,以论文撰写的成绩作为学业成绩,该考核方式不能完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无法考查学生能力提升的程度,对以后该门课程的开展没有指导意义。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进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整个课程开展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学业成绩采用结构化课程考试考核方法,学业成绩=平时成绩50%+主卷成绩50%。主卷以开卷考试进行,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要求涵盖面广,分值占主卷成绩的40%左右。主观题以论述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分值占主卷成绩的60%左右。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包括“图文配套”题)+园博园景观题名写作训练+园博园楹联诗歌或散文写作训练(80%),课堂考勤(随时抽查,占20%)等构成。将教学理论内容、教学实践内容、课外拓展訓练、考核方式做成调查问卷,通过PPT形式对83名本科学生和11名专业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在总体满意程度方面,教师群体非常满意的占29.5%,比较满意的占59.1%,认为一般的占10.3%,不满意的占1.1%,学生群体非常满意的占30.2%,比较满意的占61.3%,认为一般的占8.5%,不满意的占0%。其中对教学实践内容满意度最高90.1%,其次是课外拓展训练占86.1%,教学理论内容占83.2%,对考核方式满意度最低占78.9%。可见,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比较满意。针对满意度低方面,以后将会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新的理论内容和考核方式,使该课程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五、小结

课程开设得成功与否影响因素非常多,教师的讲授水平和个人文史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特点,该课程授课采用引导式、互动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故事为切入点,力求生动、有趣,确保大部分学生能领会每节课的内容。所以,每节课的讲授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过程。通过《园林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了本科学生的园林艺术素养、园林审美能力、综合表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后续设计类课程的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霞.《园林文学欣赏》课程建设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45-47.

[2]周翠荭,杨烁.文学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9):201.

[3]王瑛,王欣,秦玮琳.试论园林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性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39-40.

[4]曹盼,周晨.基于《园冶》释读开展“园林文学”课程教学的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5):45-48.

[5]熊辉,林海燕.园林文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127-128.

[6]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247-250.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谈音乐教学内容的有效利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