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的DSP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

2018-09-25 09:42仲元红谢礼莹吴华陈礼朱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仲元红 谢礼莹 吴华 陈礼 朱斌

摘要:DSP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其内容发展快、应用广、实践性强。传统直接讲授方式存在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落后并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重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紧跟技术的发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DSP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086-02

一、引言

DSP技术课程是为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测控仪器、生物医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工程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有它独特的重要性,所以国内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DSP技术课程[1-3]。为了提高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国内相关专业的学者针对DSP技术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6],不过由于DSP技术本身发展快,专业性强,在教学中还是存在较多问题。综合国内外高校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针对DSP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内容更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将之应用于本课程的教学,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課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DSP技术及应用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涉及的知识面广[4-5],同时由于DSP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内容又在不断发展变化和扩展,这就给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DSP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从2000年开始,DSP技术及应用课程开始作为我院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受到了学生的热烈追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保证和提高DSP课程教学质量的模式。不过由于DSP技术发展迅速,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1.课时较少。首先DSP技术及应用作为一门选修课,课时有限,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找到平衡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2.教学内容不尽合理。学院实验室现配备的是TI公司的C5402开发板,C54X系列多年未有更新且主要是TI用户手册的直译,教学上未能很好适应DSP的快速发展;而且目前讲授主要以汇编语言为主,学生学习容易产生厌恶感,而且当学生面对一款新的DSP时,通常无从下手。

3.学生学习兴趣容易转移。由于DSP技术内容广且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兼顾,学习压力较大,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兴趣转移。

4.与外界企业需求脱节。目前一般小企业用DSP较少,ARM较多,而对于大企业或者可能用到DSP的企业,学校现有的教学又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很好了解企业对DSP人才的技能需求,教学与工程脱节。

三、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提高学生DSP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入手,通过建立企业学生双边促进机制、合理整合与改进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自教学评价方法及教师自身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实现教学改革。

1.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合理分配各自学时数,课程与实验之间保持连贯性及完整性,同时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从实验项目的设计,到软硬件的实现,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参与和完成每个步骤环节,让学生对于DSP开发能够即时学以致用,可采用的如下具体措施:第一,在教学方法上,将理论课搬移到实验室进行,课时安排做相应调整,在DSP的概括介绍后,就以专题的形式或者项目开发的形式,实际操作工程项目开发。第二,在教学内容上,项目开发结合实验室实验板,开发语言以C语言为主,从项目需求、开发中涉及知识的重难点、如何编写实验程序来讲解课程。课题的设计要结合当前的技术热点及企业需求,这样更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实验课题的另外一种方式是以实验板为基础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开发课题,而老师在课题中进行指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后,考核方式上,以项目创新及项目操作结果为主要考核成绩,辅助以理论考试成绩。

2.通过了解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理论与试验课程的内容改革,使用双向评价机制,消除学生学习时的厌恶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如图1所示,建立双向长效的企业、毕业生与课程的健康促进机制与平台,诸如QQ、微信群、网站等,这里主要是需要建立与相关DSP使用企业、毕业生的联系,听取他们对课程培养的需求,听取其可能的项目需求,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将公司的工程项目应用在教学上,同时,促进学生对课题的评价、学生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课程完成质量的评价。根据评价,对课题内容进行更新或者淘汰,这样的过程有利于课程自身的长效发展。这种方法也存在一种可能,即企业、毕业生由于时间代价原因,不能提交建设性建议或者甚至不参与,这种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礼物激励,比如印制带有学校LOGO的体桖、保温杯等小物品来解决。

通过对上述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DSP教学中的相应问题;同时在对学生、企业的反馈调查问卷中了解到,课程改革总体评价良好。

四、结束语

本文以建立创新的理论实践教学结构体系为目标,使得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理论与试验同时进行而不单独行课,学生自主设计课题与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实验课题等措施,激发了学生兴趣与创新能力;以优化课程理论与试验教学内容为目的,建立起企业、毕业生及课程的双向长效促进机制,确保课程内容的长效健康改革。经过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由于课程及时代的快速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内容,改进相应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刘卫东,卜丽.DSP实验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3).

[2]孙成立,王希敏.DSP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

[3]裴荣,卜雄洙,牛国柱,朱丽.基于工程的DSP课程实验设计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8).

[4]肖永江,张兴娇,马文科,柯月琴.DSP技术课程教学要点及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4).

[5]曹洪龙,胡剑凌,俞一彪,等.利用微课翻转课堂优化DSP实验教学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

[6]洪波,王秀敏,徐明彪,王怡.基于创新理念的DSP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0).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