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涛
摘要: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运用“课后练习”,能令我们的教学如虎添翼。
关键词:课后练习 语文 素养
一、“课后练习”特点分析
部编本“课后练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笔者对一年级下册的所有“课后练习”进行了梳理,分析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的“课后练习”,不难发现具有以下特点和功用:
1、图文并茂,形式多样
编者在编写“课后练习”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形式多样,图文结合,使练习更有趣味性。
2、紧扣文本,加深理解
所有的“课后练习”都与文本内容紧密联系,为学生促进文本阅读、丰富积累,提供了良好的语文实践机会。
3、开阔视野,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重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的联系,重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运用“课后练习”点亮阅读教学
综上所述,“课后练习”是编者紧扣课文内容等编排的,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開阔视野,丰富积累,丰富语文实践。利用“课后练习”,点亮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策略一:借助“课后练习”引领学生预习
很多学生在预习时不知所措,我利用“课后练习”,与预习相互结合,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指导学生自己预习,一上课,学生对课文内容早已经了然于胸,同时在预习要求的引领下,又拓展了课文内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策略二:借助“课后练习”点亮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我以灵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态度,把“课后练习”放置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拓展识字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识字、积累,以促使其更早、更好、更快地阅读,从而体会阅读的乐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巧用“课后练习”,规律延伸
在教学时,我没有“就字教字”“就词教词”,而是在“字理规律”“词语规律”的高度上,先揭示汉字、词语普遍的构造规律,然后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一规律进行自主识字、学词的尝试,最后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在阅读中进行积累,提高了“课后练习”的效率。
(2)巧用“课后练习”,趣味延伸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充分利用“课后练习”举一反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我在教《棉花姑娘》最后一段时,紧扣“课后练习”进行趣味延伸:
【“课后练习”题目】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碧绿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 )
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 )
【趣味延伸】
联系已有知识——
1、自由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还可以怎样排队?
3、你还知道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
4、像“碧绿碧绿的叶子”这样的词语,你知道的还有吗?
结合具体语境——
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填上“ABAB”式的词语:
春天来了,( )的小草从土里悄悄的探出脑袋,( )的油菜花,像一条金色的大地毯。花园里百花盛开,有( )的桃花,有( )的梨花,还有( )的迎春花,五颜六色。瞧,春天多美丽呀!
联系真实生活——
1、制作《集词本》,收集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类似的词语。
2、从收集的词语中任选几个词语,写几句话。
这样,就将“课后练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增强了趣味性,提高了识字量,提升了识字效率,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策略三:借助“课后练习”拓展学习资源
(1)、以“课后练习”为起点,拓展课外阅读
当今是个信息海量的时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和处理有价值的信息,是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学习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必须重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在低年级也应该如此。
如在学习了《端午粽》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文后的“课后练习”,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爱国诗人屈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学生兴趣盎然,收获多多。
(2)、以“课后练习”为原点,养成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我以“课后练习”为原点,与单元主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单元学完后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了《池上》《小池》两首古诗,《荷叶圆圆》《要下雨了》两篇课文,对学生进行“荷文化”的渗透,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诗句,开展荷花诗句诵读大赛;组织学生实地观赏荷花,开展荷花绘画大赛;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简直成了荷花的课堂,学生个个成了荷花通,阅读习惯也在活动中得以延续。
总之,“课后练习”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用心、灵活、有效地运用“课后练习”,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别样洞天,我们就会尽赏语文教学的“满园春色”,学生的核心素养定会落地开花!
参考文献:
[1]董仁禧.优化练习设计 提高思维品质 培育核心素养[J].黑河教育,2016(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