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芬芳
【摘要】 目的:总结对比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筆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埃索美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埃索美拉唑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20 5,P<0.05);埃索美拉唑组Hp根除率90.00%,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的70.00%,夜间酸突破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的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12.623 7,P<0.05)。结论:与奥美拉唑治疗相比,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更好,Hp根除率更高,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胃溃疡; 治疗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5-0-02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习惯的改变,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逐渐增多,其中胃溃疡最为常见,以便血、呕血、上腹疼痛及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2]。胃溃疡发生后若不能及时治疗则可能引起溃疡性穿孔、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癌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4]。文献[5-6]研究表明,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对于胃溃疡治疗的首选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7]。本文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采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的胃溃疡患者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等均符合临床胃溃疡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胃恶性病变或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胃肠部手术史、幽门梗阻、心肝肾功能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埃索美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平均(46.8±1.2)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71岁,平均(45.2±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阿莫西林(生产厂家:广州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518)1 000 mg与克拉霉素(生产厂家: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305)500 mg,空腹状态下口服,2次/d。埃索美拉唑组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79)治疗,20 mg/次,2次/d。奥美拉唑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生产厂家: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560)治疗,20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等。(1)显效:治疗后患者溃疡、腹痛、嗳气、腹胀、反酸等症状消失;(2)好转:治疗后患者溃疡、腹痛、嗳气、腹胀、反酸等症状改善,但未完全消失;(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溃疡、腹痛、嗳气、腹胀、反酸等症状无改善或加剧。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Hp根除率判断标准:治疗1个月后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治疗2个月后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若2次试验均为阴性结果则认为Hp清除,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夜间胃pH值持续1 h以上低于4[8]。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埃索美拉唑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Hp根除率及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比较
埃索美拉唑组Hp根除率90.00%(36/40),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P<0.05);埃索美拉唑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5.00%(2/40),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的37.50%(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623 7,P<0.05)。
3 讨论
胃溃疡的诱发因素以胃部组织接触高浓度胃酸或感染幽门螺杆菌为主,当损伤速度超过机体自我修复速度就会发生胃溃疡[9-10]。质子泵抑制剂这种弱碱性药物具有较强脂溶性,可作用于H+-K+-ATP酶中,抑制壁细胞泌酸[11]。质子泵抑制剂中,奥美拉唑是胃溃疡治疗的主要药物,体内经细胞色素P450酶途径代谢[12]。治疗方案中以三联疗法为主。多数溃疡患者在质子泵抑制治疗后均可在短时间内愈合,临床症状消失[13]。奥美拉唑是临床首批使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为S型和R型光学异构混悬体结构,分析其分子结构时发现其稳定性较差,用药后肝脏首过效应较大、生物利用率低,因而使得其临床应用也存在一定限制[14]。相比之下,埃索美拉唑这种单一异构体的光学异构体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使得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其影响较小,其体内代谢清除率较低,体内血药浓度可维持较长时间,抑酸效果也更持久,联合抗生素应用时对Hp消除及抑制效果也更高[15-16]。文献[17-18]研究发现,埃索美拉唑的夜间抑酸效果明显优于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具有强的靶向特异性,能靶向抑制胃酸分泌,对阻止溃疡复发也具有积极作用[19-20]。本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Hp根除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奥美拉唑,可作为首選的临床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成静,袁永梅,王宝玉.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性胃溃疡的应用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8):73-74.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3]王正国,樊彩琴.中药汤剂联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胃溃疡110例[J].中医研究,2015,28(3):22-23.
[4]郑洪新,王垂杰,王文萍,等.“胃溃疡”毒热期创新病因的系统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4,9(5):557-560,567.
[5]王春容.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20-121.
[6]周妮,伍细言,彭艳华,等.尿液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微量白蛋白测定对慢性镉中毒诊断价值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8):1485,1489.
[7]王春容.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20-121.
[8]陈丽秋,王昌雄.埃索美拉唑治疗阿斯匹林相关性胃肠黏膜损伤6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12):655-656.
[9] Kuwabara K,Matsuda S,Fushimi K,et al.Community-based evaluation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simple closure of perforated peptic ulcers[J].World J Surg,2011,35(11):2485-2492.
[10]陈福元,张静丽,徐红芳.丽珠维三联+埃索美拉唑联合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1):1211-1213.
[11]周晓琳,张学文.对胃镜检查50例胃溃疡患者的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144.
[12]张丹.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4):169.
[13]陈武生.奥美拉唑与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5):3459-3460.
[14]洪军波,汪安江,朱宏涛,等.272例残胃溃疡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4,24(9):593-596.
[15]陈伟良,伍振峰,邓中银,等.中医药在抗胃溃疡研究应用中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362-367.
[16]赵金强,邹才俊,夏磊,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3):258-260.
[17] Thorsen K,Glomsakert B,Vonmeer A,et al.Trends In diagnosis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erforated pepticulcer[J].Gastrointest Surg,2011,15(8):1329-1335.
[18]胡卫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6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2):24-25.
[19]付丽新,唐冬梅,严亨秀.芦荟抗应激性胃溃疡的迷走神经机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2):171-175.
[20]王一凡.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62-164.
(收稿日期: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