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军 杨滢 王德华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对尘肺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尘肺病确诊患者120例,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和高千伏胸片对其进行诊断,分析前者对于尘肺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对于尘肺病典型影像学征象,如阴影聚集、小叶间隔增厚、胸膜钙化斑、胸膜下透光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钙化等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高千伏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对支气管扩张、肺大泡、肺部肿瘤、结核等尘肺病相关并发症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高千伏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进行尘肺病诊断可有效观察肺部病变征象,同传统高千伏胸片相比其空间分辨率更高,成像效果更好,且可有效对尘肺合并症进行鉴别,有助于及早对尘肺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对于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尘肺病; 多层螺旋CT; 冠状面重建图像; 诊断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5-00-02
尘肺病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类职业病,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持续下降,严重时造成其劳动能力丧失,因此也是目前我国进行国家赔偿和企业赔偿的主要依据。提高尘肺病的诊断准确率不仅是控制职业病的需要,同时也是降低职业病危害程度的要求[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影像学方法对尘肺病进行诊断,其中以高千伏胸片和多层螺旋CT扫描为主。高千伏胸片尽管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调查指出,此种检查方法进行尘肺病诊断时易出现漏诊或误诊。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可有效检出胸膜斑、小阴影,在尘肺病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2]。本次研究以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尘肺病确诊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在尘肺病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尘肺病确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存在明确粉尘接触职业史;(2)临床体征符合原衛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所制定尘肺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胸廓先天畸形、凝血功能者;(2)既往存在肺部手术史者;(3)合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者;(4)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包括男90例,女30例,年龄45~82岁,平均(65.9±10.2)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咳痰、咳嗽表现,其中55例合并呼吸困难,10例咯血、喘息表现。本次研究已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分别对患者进行高千伏胸片和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诊断。其中高千伏胸片检查采用飞利浦高频X线机进行拍摄:电压设定为120~126 kv,电流设定为20~30 mAs,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多层螺旋CT扫描选取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肺尖至膈下全部肺组织进行扫查,管电流设定为200 mA,管电压设定为120 kV,冠状面重建层厚设定为0.625 mm,在工作站中对扫描数据进行冠状面重建,取得患者无呼吸运动伪影。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分析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 18.0中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尘肺征象
由数据可知,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对于尘肺病典型影像学征象,如阴影聚集、小叶间隔增厚、胸膜钙化斑、胸膜下透光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钙化等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高千伏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诊断
由数据可知,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对支气管扩张、肺大泡、肺部肿瘤、结核等尘肺病相关并发症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高千伏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尘肺病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职业病,及时明确诊断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3]。相关资料显示,尘肺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造成粉尘在肺部大量潴留从而引起器官出现纤维化病变[4]。尘肺病患者多存在胸痛、咳痰、呼吸困难等多种呼吸系统病变表现,严重时可造成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危机其生命安全[5]。因此,探讨如何有效诊断尘肺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6]。以往临床主要采用以高千伏胸片为代表的影像学方法对尘肺病进行诊断,此种方法可有效反映肺部结构。但近年来大量报道均指出,采用高千伏胸片对尘肺病进行诊断时,影像学结果中易出现前后重叠情况,造成肺内病变被掩盖,无法得出准确结构,特别是对于肺内小阴影其诊断准确率较差[7-8]。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尘肺病诊断方法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
多层螺旋CT扫描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诸多领域均有所应用。相关资料显示,在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尘肺病进行检查时,所取得影像结果分辨率更高,且扫描速度快,借助CT扫描后处理技术对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影像的准确性,避免阴影重叠对诊断造成不利影响[9-10]。而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通过全肺扫描有效避免遗漏,同时通过重建技术弱化伪影的影响,取得更高空间分辨率,从而有效反映肺部蜂窝状阴影和间质纤维化特征。本次研究显示,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对于尘肺病主要征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千伏胸片(P<0.05),同大部分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表明此种技术在尘肺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高千伏胸片中肺部阴影同肋骨存在较大范围重叠,无法清晰辨别。而在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中,可清晰观察到肺部钙化征象,同时可见右侧肺部存在大阴影空洞。表明同传统高千伏胸片扫描技术相比,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对尘肺病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对于尘肺病影像学征象的识别能力,有助于提高尘肺病诊断准确率。
此外,呼吸系统并发症也是严重影响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如可及早明确诊断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可有效对病情发展进行控制[11-12]。本次研究中,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对于支气管扩张、肺大泡等尘肺病并发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千伏胸片(P<0.05),提示在尘肺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可有效完善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进行尘肺病诊断可有效观察肺部病变征象,同传统高千伏胸片相比其空间分辨率更高,成像效果更好,且可有效对尘肺合并症进行鉴别,有助于及早对尘肺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对于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贺.多层螺旋CT胸部检查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术前的应用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8):838-839.
[2]吴建刚,王雪松,杨小君,等.尘肺灌洗治疗前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5):43-45.
[3]邵恒,溫晓玲,沈江,等.结核与尘肺累及纵隔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影像对比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6):3044-3048.
[4]曾令志,杨章勇.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用于尘肺诊断的标准与临床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6):921-924.
[5]曾令志.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在临床尘肺诊断中应用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3):440-442.
[6]张柏林,纪祥.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功能对早期尘肺诊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227-229,249.
[7]张翠萍.尘肺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和病理基础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4):269-270.
[8]刘云峰,荣光生,王宝春,等.多层螺旋CT对焊工尘肺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9):1586-1588.
[9]洪亮,伊旭,易红兵.多层螺旋CT对尘肺患者不同分期中肺动脉直径变化评价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4):574-576.
[10]宋习忠.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X线胸片在煤工尘肺诊断中的比较[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3):213-215.
[11]洪亮,伊旭,易红兵.多层螺旋CT对尘肺患者不同分期中主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5,24(2):313-318.
[12]王克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4):3140-3141.
(收稿日期: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