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张翠萍,黄薇,石静,王德军,武静丽
摘要:向日葵“二比空”种植模式就是种植二垄空一垄,在亩保苗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三垄应栽的株数集中在两垄上,充分利用空垄的边际效应增加田间通风透光量,改善向日葵生长环境,尤其是花盘授粉期,田间通风性好,昆虫活跃,有利于授粉。“二比空”种植模式比常规种植一般增产8.2%左右,而且植株長势、病虫害防治效果均优于常规栽培模式。
关键词:向日葵;二比空;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6.025
近年来在经济杠杆的推动下,前郭县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一枝独秀,变成现在的绿豆、花生、瓜菜、向日葵等各类经济作物各展风采。尤其是美国食葵、油葵的发展面积尤为迅速,为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虽然农民种植向日葵的积极性很高,但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此前郭县农业技术人员积极引进向日葵“二比空”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取得较好效果。“二比空”种植模式:种植二垄空一垄,在总保苗数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三垄应栽的株数集中栽在两垄上,施肥也是将其三垄的肥施入两垄中。同时空垄还可以种植矮棵作物,以增加附加值。
1 试验品种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2个,分别为JK601:株高206cm,盘径约22.9cm,单盘粒重98.7g,结实率74.5%。籽粒:长卵形,黑底白边白条纹,长2.2cm,宽0.8cm,百粒重17.5g,籽仁率53.0%。平均亩产278.4kg,生育期104天。SH363:该品种平均盘径19~21cm,开花整齐一致,单盘结实粒数670~790粒,单盘粒重126~134g,平均亩产385.0kg。籽粒长2.1~2.3cm,宽0.98cm,长锥形。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17年6月5日到10月10采收结束。试验安排在八朗镇腰窝堡村,试验地块为草甸土,前茬:玉米,土壤肥力偏低。
1.3试验设计
大区设计,2个重复,每个品种共2个处理。
处理Ⅰ:采用二比空栽培模式,种植密度为垄宽×株距:120cm×52cm;处理Ⅱ:采用常规栽培模式,种植密度为垄宽×株距:60cm×70cm。
整地施肥:6月5日深翻整地20~25cm,每亩施磷酸二铵15kg,氯化钾10kg,尿素15kg。施肥方法:三犁川打垄施底肥。
播种日期:6月15日播种,人工手播,坐水种。
中耕除草:苗后除草一次。
防治病虫害情况:8月6日结合防治菌核病向日葵螟虫,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90%敌百虫500倍液,初花期将药喷在花盘的正反两面,隔10天又喷药一次。盛花期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二次。
2个品种处理Ⅰ总用地面积为8亩,处理Ⅱ总用地面积为4亩。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田间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两个品种的向日葵,在同样田间管理条件下,“二比空”栽培模式茎秆粗壮,花盘大,结实率高。JK601“二比空”处理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7.48%;SH363“二比空”处理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10.2%。JK601常规栽培菌核病发生率15%、叶斑病发病率30%,用药后基本控制。JK601“二比空”处理的菌核病发生率8.6%、叶斑病发病率20%,用药后基本控制。SH363“二比空”处理菌核病发生率3%、叶斑病发病率不足10%。用药后基本控制。SH363常规栽培菌核病发生率10%、叶斑病发病率21%,用药后基本控制详见表1。
“二比空”栽培模式改变了常规栽培向日葵植株的田间疏密分布方式,尤其是在贴近空垄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受光强度更优于常规模式,处于原垄内叶片光合强度虽有所降低,但其群体平均光合强度要远高于常规模式。常规栽培模式植株封垄后空间郁闭,光合作用所需的CO2与大气交换慢,而“二比空”栽培模式通风效果好,既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又有利于花期授粉,而且田间调查时发现“二比空”栽培模式昆虫活跃度明显高。向日葵是异花授粉作物,适宜温度、风力、传媒昆虫活力等都可以影响授粉过程。二比空栽培模式授粉好,籽粒饱满度高,商品性好,产量明显增加。
3结论
向日葵“二比空”栽培模式较常规栽培模式平均增产8.84%左右,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均优于常规栽培模式,并且可有效降低向日葵菌核病、叶斑病等病害发病率。本次试验验证了向日葵“二比空”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理论,为建立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在推广此项技术时建议合理选择品种,为了避免向日葵花期逢雨,提高结实率,降低烂头病,松原地区向日葵宜在6月10号~20号播种。“二比空”栽培模式适宜栽培密度为21400株/公顷左右,即行距60厘米,株距52厘米。具体本着高秆品种宜稀,矮秆品种宜密;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的原则。
作者简介:刘冰,本科学历,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