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2018-09-24 09:08吴美丽
课外语文·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衣食住行中国文化谚语

【摘要】本文当中所列举的谚语,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大众以及对于社会的意义,没有哪一条是过时的,反而因为其口语化特

征,更易于传播。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去应用它,认真地去传承它才是我们的使命。

【关键詞】谚语;中国文化;衣食住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思想、文字、语言到礼、乐、射、御、书、数,每一处细节、每一个汉字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的具象表现。等到人们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也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谚语作为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口语性强,通俗易懂,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言简意赅的广为流传的较为固定的艺术语句,是对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说到谚语,不能不说是古已有之,它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周代就有学者在著作中引用谚语,“古者有谚”“古者有言”就是谚语最早的名字。明代学者杨慎,在所著的《古今谚》中把最古老的谚语称为“黄帝语”,认为黄帝时就有了谚语。这说明在人类有了语言的远古时代就产生了谚语。

谚语从实践中产生,涉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谚语中我们都能找到与生活相关的对实践的总结。一方面人类与自然不断斗争,学习到各种经验并加以总结,使谚语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在社会活动中,也不断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指导人们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谚语是在人们的实践生活中产生并演变而来,因此就具有了精练性、口语化、寓意性的特点。精练性是指谚语篇幅短小、句式整齐。比如“人靠衣裳马靠鞍”“一了百了”“岁月不待人”“一个将军一个令”“趁热好打铁”等,在这些句子中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简单单就阐述了普遍的真理。同时因为谚语是民间创作,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就必然会带有劳动人民的特点,那就是口语方式的表达。比如“死猪不怕开水烫”“瞎猫碰到死耗子”“放长线钓大鱼”“摸着石头过河”“不见兔子不撒鹰”等。这些来自生活中的语言更简单、更通俗易懂。第三,谚语具有寓意性。人们给这简短的文字赋予了深刻的道理,有劝解、警示、教育的作用。比如“百艺通,不如一艺精”“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害人终害己,报应最公平”。这些谚语都阐释了基本的做人道理,教育意义很明显。

谚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与中华文化具有的普遍性必然是一脉相承的。谚语的这种民族文化特性就是在传统文化的浸染下产生的。很多谚语都是在矛盾中对立统一的。比如“书到用时方恨少”与“百无一用是书生”;“兔子不吃窝边草”与“近水楼台先得月”;“出淤泥而不染”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无绝人之路”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浪子回头金不换”与“狗改不了吃屎”;“量小非君子” 与“无毒不丈夫”;“得饶人处且饶人”与“纵虎归山,后患无穷”,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就是一个“合”字。表现在谚语里就是这种对立当中的统一关系。正是这种对立统一才使中国文化不断发展,也正是一个“合”字,中华文明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而不被历史长河淹没。

谚语从劳动人民的生活中来,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得以广泛流传。而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无非是衣、食、住、行,所以就出现很多关于这四个方面的谚语。

凉九暖三,注意穿衫。四九(月)乱穿衣,寒热随人意

衣要看天穿,饭要按时餐

热不急脱衣,冷不急穿棉

宁穿一层棉,不穿十层单

衣少加根带,饭少加把菜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吃面带鼓皮,老少有福气

早吃饱,午吃巧,暗顿(晚餐)半饿饱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每天吃上三个枣,人一辈子不显老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家的土窝窝

三年不叫匠,日子过的没有样

饮食起居顺其常,四季安康无病恙

出门一趁早,二趁饱,三趁秋清(凉快),四趁有阵(同伴)

常在河边站,难免会湿鞋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山高自有行路客,水深自有渡船人

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在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之下,谚语是否还能够发挥它原来的重要作用?答案当然是肯定。谚语能够保持几千年,并流传下来,足见其生命力的强悍,谚语中的精髓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文章当中所列举的谚语,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大众以及对于社会的意义,没有哪一条是过时的,反而因为其口语化特征,更易于传播。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去应用它,认真去传承它才是我们的使命。

作者简介:吴美丽,女,1984年生,陕西咸阳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衣食住行中国文化谚语
说说谚语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谚语趣画(一)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