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科学课堂生活价值的回归

2018-09-24 11:43汤伟涛
神州·上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自主探究科学素养

汤伟涛

摘要:课堂教学现状: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资源调配的不均衡发展,有些科学教师不是专职的,兼任教师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模式,将备课当成“背课”,将上课当成“演课”,将学生当成“容器”。整节课满堂灌——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长久下去,科学课堂索然无味;也有老师自嘲说,“学生们在语文、数学课中非常紧张,到了科学课,有那么多的实验器材可以‘玩,怎能不放松?”,课堂上讲空话的有之,做小动作的有之,学生合而不作的有之。这样闹哄哄的课堂乱而低效,提高科学探究意识、培养科学素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如何才能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呢?这值得一线的教师探讨的问题。

现状反思: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是一个国家立足世界前列的关键,而科学课程则是为学生探究创新的发展提供施展舞台。其实,我们深深地知道科学与其它学科一样,都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信息和生活资源,借助现代信息媒体,创设富有生活味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把科学书本知识回归生活,体验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领悟学习科学的真谛。

关键词:有效课堂;自主探究;生活回归;应用价值;创造潜能;科学素养

一、情境创设富有“生活味”,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最好的感悟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更多地让学生直接接触教材外,还应该利用现代信息媒体直观、形象、生动、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的特点,通过绘声绘色、图文并茂、化静为动的优势,调动学生的感官,创设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贴近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体验生活中的人、事和各种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兴趣和欲望。因此,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富有“生活味”的情境,如在教学《地震》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5·12汶川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大地剧烈震动的现象:房屋倒塌,道路错位,树木连根拔起,鸡飞狗走,狼狈逃生等场面。学生被既恐怖又混乱的画面惊呆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时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把课前小组调查的有关地震的情况全班交流,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地震,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的不断运动,地下的岩层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内部压力时,地壳发生断裂,也就是地震。通过地震的直观演示,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为进一步认识地震的产生原因提供探究动力。

二、重视科学实践活动的体验,体验科学的生活价值。

教育专家们发现,我国青少年基本上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科学知识,并不是在實验、讨论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科学概念,而这种学习方式正是造成他们科学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我们应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和自我摸索的时间,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和动手创造的舞台,施展他们内在的创造潜能,最大地张扬个性,最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巧把生活资源与课程资源整合,培养应用科学的意识。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当课程与社会生活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有趣又神秘的科学就展现其内在的魅力,吸引着好奇学生,这样大大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给学生以无尽的启迪。教师应要从小教会孩子运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科学,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生活的科学问题,用灵巧的双手去探索有趣的科学知识。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挖掘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利用现有的材料和资源,去生成一个真实的科学课堂,而不是刻意地去创设一个实验探究情境,让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研究、思考。

此外,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还可以利用社区身边资源,在上级领导的指引下,有组织、有秩序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如气象局、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让学生把书本的知识得到直截了当的印证,活动深刻富有意义。

四、蕴含“辩证主义”的生活观,提高科学人文素养。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科学课堂是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两不误的阵地。在科学课堂上添加“人文思想”的元素使课堂更加有味道。学生不但要认识“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什么有冬天夏天”等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自然界、生物界、地球和宇宙等诸多领域的相互联系、探索自然界、物体变化的规律。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因素,教会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世界,正确对待世界与人的关系,教育学生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要让学生知道世界一切事物的按自身规律的不断运动变化,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时,通过学生认识自然界里的食物链和纵横交错的食物网后,并针对现今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分析,让学生深深体验到人类与大自然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绿化、维护生态平衡势在必行,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的确,科学课堂生活价值的回归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激发探究欲望,挖掘创新潜能,让学生深入生活当中,体验科学的生活价值,领悟科学的实用价值,才能形成正确的辩证主义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杨勇刚.由《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07(26).

[2]谢福祥.新课标背景下应用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设计,2006(26).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自主探究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