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后,新民歌文化的复苏,形成了流行潮流,对原生态民歌造成不小的打击。本文通过分析原生态民歌和新民歌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分析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冲击的原因,探索原生态民歌的继承和发扬举措。
关键词:音乐;民歌;新民歌;原生态民歌
一、背景
民歌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在农民、渔夫和牧羊者之间唱响,世世代代口口相传,让人们可以在山间高原的阻碍中交流,民歌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以一种牵引的关系沟通着处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的劳动人民。改革开放之后,新民歌瞬时间火遍两岸三地,凭借其时尚和流行的元素引起大众的喜爱,形成了一个难以复制的热潮。当今,热门综艺对于新民歌的宣传,无异于增加了新民歌的曝光度,让民歌走向人们的视野,让视听大众更加了解民歌、喜欢民歌。与此同时,原生态民歌发展相对较慢,中国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冲击可见一斑。
二、原生态民歌和新民歌的区别与联系
1.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是指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就是如此。它天然形成在劳动人民中,更贴近山野风情,与自然结合较多,曲调和歌词都由祖代口口相传,富有十分明显的地域属性和民族品格。从民歌中可以听出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生活画卷,甚至是文化烙印。
2.新民歌
(1)新民歌的兴起:1958年,对民歌怀有热爱的毛主席发出了正式号召,全民开始搜集和创作新民歌,郭沫若和周扬等人积极响应号召,合作完成了《红旗歌谣》,其中含有很多少数民族歌谣。与此同时,各种诗歌集纷纷出版,无论是田地耕作的壮年男子,还是工厂流水线上工作的妇女,甚至是泥巴地里的孩子和门口晒太阳的老人都投入到了新民歌运动中,可以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创作热潮。
(2)新民歌的停滞和倒退:“新民歌运动”开始一年之后,热潮渐退,随后文革的爆发,文化建设中断,新民歌处在尴尬地位,一时间新民歌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后期大量的民歌资料被损坏烧毁,整体呈现倒退的趋势。
(3)新民歌的复兴:改革开放之后,文化创新的火焰重新燃起,新民歌悄然复苏,并且结合流行元素和西方元素,一批批文艺创作者投身加入新民歌的热潮中,使其整体得到了极大的创新,展现了民歌的魅力。
3.联系
资料显示,“原生态民歌”“新民歌”等具体文化品种的本体争论今年开始增多,二者密切相关的是“新”和“旧”的逻辑联系。新代表着符合当今的审美,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舊是祖先的文化遗产,意味着需要今人发扬和传承的传统。原生态民歌和新民歌都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没有优劣之分。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丁先红先生曾以“当今有人以身着唐装为时尚”生动地类比了原生态民歌和新民歌之间的关系。一些青年人认为原生态民歌属于过时的艺术,这一点是不对的,同时也有一些老人认为新民歌不属于民歌,这未免显得有些迂腐和保守。
三、中国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冲击原因
1.体现语言问题。因为民歌大多原生于当地,歌词为本土方言导致很多听众听不懂,使其局限了传播范围。而新民歌很好的化解了这个问题,利用“旧歌新唱”的方式,在原谱上重新填词,修改原本的方言换以普通话的形式,一方面既保留了民歌的悠扬旋律,另一方面更利于宣传推广,被听众认可。
2.融入流行元素。新民歌在技巧上加入了流行的元素,在民歌和流行音乐的碰撞中焕发新的力量,更加符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
3.提高技巧,古老的民歌由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作,如今在此基础上融合西方唱作技巧,在摸索中建立了中国民歌的技巧体系,使民歌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和民族感,音质清亮,声音圆润。
4.寓于新时代的传播机制。随着科技的发展,从报纸到广播,从广播到电视,从电视到网络,传播技术的革新是新民歌的一次次机遇和挑战。近几年,热门节目中常常会出现民歌的身影,这也增大了新民歌的曝光度。
四、保护原生态民歌的措施
1.借助传统平台和新媒体平台,推广原生态民歌。如今网络传播速度惊人,将民歌与电视栏目和综艺节目等形式结合起来,是当下最有效且快速宣传保护原生态民歌的方式。这种模式也有前车之鉴,如今年在央视播出的《国家宝藏》,利用传播平台宣传古老文物,掀起全民参观历史博物馆的热潮。
2.通过政府启动原生态民歌保护机制,以原生态民歌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为核心,,可以建立原生态民歌保护区,也可组织民歌大赛。
3.可以增加原生态音乐选修课。摆脱担心文化无继承者的困境,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只有让青年人了解并喜欢民歌,原生态民歌才会焕发蓬勃生机。
4.创新原生态民歌表现形式,与时下流行元素兼容并济。需要重视区别的是,这种措施与新民歌的概念不同,创新原生态民歌表现形式并非在民歌中加入时尚元素,而是不加改动地展现出原生态民歌的本质。例如,今年更被称为街舞元年,原生态民歌学者可以考虑将民歌通过舞者的身体律动的方式体现出来,歌曲不做任何修改,保留原汁原味的民歌原生特点,古老的民歌和时尚的街舞兼容并济,碰撞的火花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丁先红.质疑“新民歌”“新民乐”[J].人民音乐,2002年
[2]王可.原生态民歌的电视传播价值[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作者简介:邓超予(1984--)女,汉,湖北宜昌人,土家族地区,知名歌唱家、作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