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琵琶歌探析

2018-09-24 11:43蔡君绮
神州·上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侗族功能

摘要:侗族琵琶歌是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集弹与唱为一体,曲调婉转而富即兴性,歌词押韵并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侗族琵琶歌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在侗族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文将主要从琵琶歌的音乐形态和功能意义上来分析侗族琵琶歌。

关键词:功能;侗族;琵琶歌

引言:

流行在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一带的侗族琵琶歌,不仅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和清新优美的旋律,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民族音乐学、美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侗族琵琶歌功能的多形态、多层次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主要审美文化特征加以论述,即歌、乐结合的艺术形式;真、善、和谐为美的内容。侗族琵琶歌是一种民族文化产品,不仅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而且展现出了许多时代的风采。

一、侗族琵琶歌概述

(一)琵琶歌的类别

通常来说,琵琶歌分为两种,一种是男的自弹自唱,一种是男的弹奏,女的演唱,还有一种是两者都自弹自唱。再在后来,演变成了由多人演唱,同时多人伴奏的形式。Dong族琵琶歌广泛流传。琵琶歌的歌词内容也是涵盖各个方面,从侗族的人文历史,到日常劳作,到爱情,再到社会文化。可以说,侗族琵琶歌就是侗族的“活历史书”。根据歌词长度来分类,琵琶歌可分为长歌和短歌。根据演唱的形式来分类,则可分为“嘎锦”和“嘎常”。“嘎锦”整体的篇幅较长,唱法不同于通常的民歌唱法,它的表演中包含了“说、演、弹、唱”;而“嘎常”的篇幅就比较短,表演中只唱而不说。根据演唱的内容来看,可以把琵琶歌分为“坐夜歌”和“叙事歌”。对于“坐夜歌”来说,它最大的特点是旋律以及歌词时常是即兴创作。通常用小琵琶来伴奏演唱,它主要是在青年男女在月堂坐夜的时候唱,所以它用来传递男女之间的情愫。演唱时,配合着月堂中的夜色,和男女互相爱慕的氛围,再在小琵琶的伴奏下,男女之间细腻而又羞涩的情感也就传达出来了。而后者演唱的地点则是在鼓楼内,由老人或者有技艺的演唱者表演。主要是长者以叙事的形式教育年轻人,所以乐器选用音色较为低沉,浑厚的大琵琶。

(二)琵琶歌的形式

在封闭的田园生活中,侗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生活的需要。同时,各种各样的琵琶表演形式都是用智慧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这些曲式与琵琶歌词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包含了许多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并融入了各种不同风格的琵琶歌曲。在历史文化的进程中,侗族人民不断地吸收具有时代气息的元素进入到琵琶曲中,進一步改善和丰富琵琶曲的形式,使琵琶的艺术形式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依然生动活跃。

在琵琶歌中,作者单独对对歌进行分析。它在侗族琵琶歌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侗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的琵琶歌形式来传达相互之间的情愫。所以在侗族琵琶歌表演的时候,不论男女,都盛装出席。对歌分为两种,一种是男女单独对唱,另一种则是男女群体对唱。演唱时,由男性先开唱,女性则跟着男性的节奏和曲调来跟唱。整个演唱过程基本都是男女问答的形式,由男生问,女生答。然后再反过来,由女生问,男生答。一问一答之间便是男女爱慕的传递。女方的提问目的在于考验男方是否有才识,是否有水平。所以她们提问的内容有关于历史,传说。侗族青年可以在任意时候唱对歌,取决于男女之间是否有感觉。可以白天在幽静,清凉的山间,也可以劳作的田间,还可以再夜间的月堂里。群体对歌由人人数众多,所以其场面更为热闹。首先男女队伍中男女数量相同,但是队伍位置不是固定的。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和对面对歌的感觉来改变自己的位置。然后并列一排的一对男女跟着演唱的节奏来调整脚步,在演唱的同时,传达自己的爱意,看对方是否也有回应。接着由前往后循环改变队形,经过一个周期,琵琶伴奏和女子歌曲和舞步都停止了。第一排年轻人邀请了一位与歌曲并列的女子。女子如果回应,两个人就一起牵手离开队伍,相约一个时间,再进一步了解、同样的程序循环下去,知道最后所有青年男女都找到自己合适的那位。

对歌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传达情感,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感,所以不可急切,演唱速度要平稳,。演唱时男女之间眼神要有交流,包含着对对方的情意,然后要用亲切婉转的语调唱出。歌词的内容大多是关于情爱,往往借助于其他事物的,以隐喻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浪漫情怀和智慧。这种歌唱方式为侗族的青年男女创造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音乐空间来谈论爱情。

(三)侗族琵琶歌的伴奏特点

是琵琶歌主要用侗琵琶来伴奏,侗琵琶在侗语中,被称“嘎琵琶”,流传至今已有600余年。琵琶的选材非常出色,经过艺人手工制作后,音色清晰悦耳。它表演者表演必要的伴奏乐器。根据侗琵琶的大小,可以将它分为大琵琶、中琵琶、小琵琶。根据侗琵琶的大小,侗族在演奏时的姿态是不同的。例如,当他们用大琵琶和中琵琶伴奏时,由于琵琶的大小和重量,它们通常以坐姿来演奏。琵琶被放置在右腿,钢琴的头部是向左倾斜,整个琵琶是紧贴胸部,左手同时握着钢琴的头部,并且还要按弦。右手则用竹子弹片或牛的角制作的小弹片弹弦。使用小琵琶进行伴奏时,由于小琵琶小巧灵巧,可以通过站立或坐的两种方式进行演奏。

二、侗族琵琶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一)琵琶歌的语调特征

琵琶歌的歌词集中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它们具有优美的语言、良好的比喻运用、生动的措辞、抒情、幽默、深刻的内涵,并且知识的涵盖面广。琵琶歌对歌词的节奏和节奏非常严格。虽然琵琶唱法的特点是即兴,但每首歌词的歌词可以少一些,但字的数目是奇数的,句子的数量被要求要是偶数个。韵律的要求需要很多,需要脚韵、腰韵和内韵三种韵律都要押。偶数句的最后一个词必须是押韵。腰韵,也称为中韵,是指最后半韵,必须押韵第一韵,或第四字或其中一字。内韵是指句子中音节之间的韵律。这个规则总是在短语之间进行。内韵的运用增强了歌词的节奏,也起到美化旋律的作用。当然,并非所有的琵琶歌曲都必须融入三种节奏中的一种。当演奏者即兴演奏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押韵,一首歌要押韵到最后。这是琵琶歌词创作的一大特色。但所有的衬词归纳起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语气的基调,源于侗族少数民族语言的语言特点,没有实际意义,但在语调上,却能感受到这种语言。在琵琶歌的演唱中,在句子的末尾经常使用低音"AH"。有统一的节奏、声乐表演的统一性。第二个是衬词的渲染。这种表达方式在民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琵琶歌的歌曲演唱也被运用到这种表达方式。

演唱前:在歌唱之前,衬词是用来吸引注意力的前奏。活跃开幕式气氛,活跃观众情绪。

演唱时:在琵琶歌中,琵琶的渲染和歌曲的特点具有即兴创作的特点。在演唱中,经常用衬词来连接音乐,增强气氛,它具有增强节奏感和发展旋律的功能。

演唱结束:有强烈的结束歌曲的感觉,并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二)琵琶歌的声腔特征

琵琶歌的声腔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声演唱,另一种是假声演唱。琵琶歌在各地的使用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一些地区,两种不同的声腔被用于唱琵琶歌,可以根据歌词的歌词灵活地替换。在一些地区,男性和女性都使用假嗓演唱。琵琶唱法是侗族语言在长期的实践中独具特色的演唱方法,是根据侗族语言的声音特点、音色、声音追求来演唱的。在琵琶歌流行的侗族地区,侗族人从小就受到音乐的影响。琵琶歌的演唱方法大多是在他们还在启蒙时代进行学习的。假声演唱侗族琵琶歌对男女的音调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声音是圆润,统一。而头腔的共鸣,在琵琶歌中更为重要。呼吸要在膈肌的控制下,与鼻咽腔和头腔共鸣。

三、琵琶歌的功能

在文化学的解释中,所有文化,尤其以民间文学艺术的诞生以及发展为例,都与其社会功能密切相关。民间音乐在民族文化的构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民间音乐的的社会功能即是其在社会日常运行以及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关系和它所展现出的社会效应等等。以侗族琵琶歌为例,它在侗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随处可见。琵琶歌也有着其独特的功能,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一)传承功能

在历史上,侗族是一个没有纸写笔载的文字的民族,以"唱"作为一种符号来文化的记忆和交流。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前辈讲,后辈循,一代一代往下传。树有根,水有源,古老事情有歌管。汉人有书记古典,侗家无文靠口传。”侗族人生活和工作在歌中,记载历史的歌曲,歌唱爱情的歌曲,庆祝节日的歌曲,葬礼上的唱曲。总之,侗族人民的歌声不仅在劳动休闲之余的放松方式,也是文化传承和教育下一代,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让年轻人体验生活、学习生活。继承不仅是侗族琵琶歌的传承,也是教育和教育内容的继承。因此,对侗族人民的琵琶歌的传承功能可以概括如下:

(1)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因为侗族人民在过去把生活一些经验记录下来,生产和生活的许多知识只能通过侗族的琵琶歌教。歌曲致力于传授生产知识。歌曲活泼,容易学习,容易记住。

(2)在侗族的祭祀中,人们用歌声唤起万物之源,歌颂民族历史,歌颂英雄事迹。例如《盘古歌》等,可见侗族人民对下一代历史知识教育是很重视的。

(二)衔接功能

侗族人生活在山川之中,很少独居,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侗族的传统音乐活动也是全村全寨的参与。当鼓声悠扬的响声响彻鼓楼时,村里的人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在鼓楼里,歌唱家通过歌唱来讲述自己民族、民族英雄和生产知识的历史。随着歌唱内容的变化,人们的情绪波动。有时低声哭泣,有时放大声笑。直到东方发出了鱼肚白,人们都恋恋不舍,不愿离开。节假日期间,一些侗族举行盛大的"踩歌堂"活动。是要是侗族一员,都要参与这个活动。在琵琶歌手的带领下,男人和女人都被围成一个圆圈包围着,外圈是男人,内圈是女人,和着歌师领唱的歌声踏步徐行,双手随着身体摆动着。通过这样的方式,侗族人民祭祀共同的祖先“萨岁”。这充分体现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全民性的娱乐活动增强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使得侗族同胞之间的亲密感上升,对侗族文化产生了尊重和自豪感,加深了民族認同感。人们在跟着琵琶声一同舞动的会后似乎被一种情感所激发而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歌舞活动就如同获得了社会感应的统一功能。实现社会凝聚,实现民族的融合和认同。

结论

侗族琵琶歌,与侗族的民歌一样,具有传承侗族历史的巨大功能。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旋律、声音和伴奏乐器的组合——侗琵琶使整个声音充分和谐,艺术感染力十分丰富。它是侗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董家族的艺术才能和创作和表演艺术。人才反映了侗族人民崇尚自然、团结的社会风气。我相信侗族琵琶歌的艺术价值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生命的象征。值得我们长期深人去研究。

参考文献:

[1]罗卉.侗族琵琶歌浅析[J].中国音乐,2012(4):172-176.

[2]过伟.论侗族琵琶歌[J].学术论坛,1982(1):106-108.

[3]张贵华.论侗族琵琶歌的社会功能及其审美文化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12(5):43-47.

作者简介:蔡君绮(1993.06)女,贵州省习水市,在读研究生,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侗族功能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布面油画《侗族女孩》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贴近大地:侗族栖居之所的智慧之思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