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18-09-23 09:23刘春花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转换语言表达课堂

刘春花

摘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语言的转换与生成。在小学语文“学-导-习”课堂中,为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将语言转换与生成细化为以学定导、以导促练的教学策略,即:找准一个转换的交切点,创设两种转换的环境,实践三种转换的形式,展开四步转换的过程。

关键词:语言表达;转换;生成;“学-导-习”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6A-0049-03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学根本目标必须定位在“学习语言运用”上,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语言运用”的关键。结合我校一直开展的小学语文“学-导-习”(即“先学展示-点拨指导-练习反馈”)课堂教学,具体在一节课上,学生如何在品味语言中学习使用语言?其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提升?语用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哪里?

以表达为宗旨的语用课堂教学,其出发点是语言,落脚点也是语言。一般来说,学生的课堂语言大多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身的内储语言,文本的语言,以及文本语言与内储语言碰撞、交融产生的新的语言。从理解文本的语言到表达运用新的语言,应有一个转化,即由“他入”转为“己出”。学生倾吐自己的理解,就必然与表达对象之间有信息的交流转换,刚转化生成的语言与其他学生的语言又会碰撞交融,会重新转化生成新的语言。教学的核心正在于新的言语的生成与转化。这样的原理机制与过程可以概括为相互关联的三个环节:①语言的感悟与发现。②语感的触动和体验。③言语的生成与转换。其中,“转换”与“生成”是语用教学的重要环节,语言文字的运用就发生在“转换”与“生成”这个核心与关键环节上。经过深入实践思考,我们将“学-导-习”课堂中语言“转换”与“生成”细化为以学定导、以导促练的“1234”教学策略,即找准一个转换的交切点、创设两种转换的环境、把握三种转换的适合形式、展开四步转换的过程,改变了长期以来理解为主、感悟至上的课堂状态,实现了由内容分析向语用学习的变革,形成适合不同题材、不同学段的教学思路,呈现“学-导-习”课堂独有的教学形态和特质。

一、找准一个转换的交切点

为了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教师就应该关注教材,关注教材编写意图,关注教材语言表达、遣词造句,找准“这一课”里适合学生语言实践的点,并围绕这一点进行引申,转入相关的实践。这一环节犹如软笔书法中有转折的笔画,在写这样的笔画时,必定要在转折处先略作停顿,待停稳后笔锋立即转向下一个方向(目标)。其中,笔锋转折前的运行轨迹好比文本语言的实践练习“样板”,顿点即转切点,接下来笔锋的走向则是教师创设的引导学生走进的语用实践情境。其间,转换的轻重缓急、舒展自然都是教学的硬功夫。

以《水》一课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紧扣“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引导学生通过实实在在地经历阅读、感悟、体验、内化等学习文本的过程,以“主体”的身份去触摸课文内蕴。在积极的“将心比心”中,学生的体验更加逼近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脑海中建立起文本细节描写的相关图式。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体验和感受来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短暂的沉寂后,教师缓缓说道:“有雨的日子,对于文中的‘我来说,真像过节一样美好而难忘;一勺水洗澡的快乐,带给我们的感觉却是那样的苦涩。有水的快乐衬托出没水的痛苦。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场面吗?”这样一顿一导,一今一昔、一实一虚,文本与现实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这一震撼必然会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情感与思维从文本中“走”出來,复归于真实的生活细节,认真审视司空见惯的水,有关“水”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学生在言说的过程中,文本相关语言的描述方式、语言的建构图式自然成为他们言说的“参照物”,他们积极地、有意识地把“语言的形象”转化为“形象的语言”。同时在师生相互交流中,学生积极调取“内储语言”,吸纳新的言语信息,语言世界被拓宽,一些言语表达方法在学生的语言系统里就慢慢被建构起来。语文学习的价值正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进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能够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获得思维和语言的同构共生。

二、创设两种转换的环境

所谓“情动而辞发”,学生在设身处地体验和感受文本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喜文本内容所喜,悲文本内容所悲,思文本所思,感文本所感,真正领悟言语形式所要表达的情感、所要阐释的意蕴,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魅力。在找准语言实践训练点之后,教者更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随着交流的展开,在文本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走”出来,不知不觉置身于教者精心创设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且思维和心灵在两个相关情境中来去自由,实现思维拔节,情感荡漾,情不自禁而“辞发”。

在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学说中,倾听、学科本质、挑战性问题是三大核心要素。其中挑战性问题决定着学生思维拔节的高度,它一般出现在课堂的后半段。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内容、基本完成文本言语图式建构之后,穿梭于文本情境与生活情境之间时,就会对挑战性问题跃跃欲试,在认识的辨析梳理中整理自我认知,形成自我判断,通过深思熟虑的阐释陈述自己的思想,并且为能说得明白清楚,极力思考如何更好地说。

教学《天安门广场》一课时,针对文本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具体位置的写法,笔者采用了置换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方位词语,再联系课后习题,让学生学文画图,理解方位词语;接着就地取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教室,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好朋友、老师的位置,班级图书角位置等。这样的教学环环紧扣,逐层推进,学生从天安门广场壮观的场景中“走”出来,面对自己教室这一真实的场景,在交流中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还能活用方位词语,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三种转换的形式

每一篇文本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有似曾相识的语言可遇,有相关的思想可感,还有文本的表达方法可学习迁移。我们认为,语言转换的形式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就是利用文本独特语言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句式表达训练,这一般适合低年级。这些句式表达或准确规范,或精巧别致,或不同寻常,都是学生培养语感、学习语言运用的极好材料。

第二种形式就是中年级学生的片段仿说、仿写。如《海底世界》一课的三、四自然段,都是以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来展开描述的。教学时,教师在学生把握课文这种“概括-具体”的构段方式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写写身边熟悉的景或事。这样的实践练习,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方式的积累。

第三种也是高难度的语言转换形式是结构大迁移,这一形式的实践练习一般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实施。笔者经常采取“以文创文”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换个角度创意说写,孩子们的习作不再无话可说:教学《人类的“老师”》,学生写出了《我是人类的“老师”》;教学《第八次》,学生写出了《布鲁斯王子的演讲》;学完《谈礼貌》,学生写出《说诚信》;……

三种转换的形式,从选择和文本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说写,过渡到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让他们进行说写,教者依循“文本引路创意‘说-‘说中评‘说-评后再‘说-给力细‘说-提升‘说力”的路径,着力给学生设置“说”的引子,搭建“说”的梯子,打开“说”的话匣子,最终实现由仿到创、由“临摹”到“写生”的转变,使语用练习由“从文本中来”到“跳出文本”。

四、展开四步转换的过程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語言中学习使用语言。这是一个师生、生生不断用言语交流,不断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过程,也是文本语言经由交流思考逐渐转换变化为学生自己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细化为以下四个程序:

其一,想一想。佐藤学先生认为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对话。学生在与文本、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有语言可遇,有思想可感。如何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就是他们自己内心斟酌酝酿的过程。

其二,说一说。在揣摩酝酿的基础上,学习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自由发表意见,学生相互倾听,取长补短。

其三,议一议。每个学习小组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级发言,交流本组的学习体会和收获,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更开阔,其言语表达能力也能进一步获得提升。

其四,写一写。在上述多形式、多方位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学生有了更多样的表达材料、更丰富的经验、更完善的表达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表达层次,产生用笔倾吐的冲动和激情。于是他们情不自禁地“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想,我手写我心”。

展开四步转换的过程,是一个从文本阅读到语言表达的登山之旅,每个学生都遵循自己的表达练习途径,一路上,他们不断汲取来自老师、同学的建议和意见,最终登上自己的语用实践“最高峰”,收获言语表达的喜悦。当然,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并不一定所有的语言转换教学都需要完整的四个步骤,有的只需要其中的两三个步骤就能收获理想的语用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者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处理,因材施教。

找准一个转换的交切点、创设两种转换的环境、实践三种转换的形式、展开四步转换的过程,是决定语用教学质量的关键。另外,因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的不同,围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可创生出不同的教学范式:有指向语言习得的理解式表达、指向语言形式的迁移式表达,也有指向言语转换的创生式表达、指向读写策略的学用型表达,等等。这种表达能力的提升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内储语言和文本语言碰撞的效果、交融建构的层次、内在转换与生成言语的质量,外显出来的就是言语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内容的完整性、丰富性、生动性,等等。此时学生的表达就不是惯常的指向认知、记忆、复述和平面化再现的语言表达,而是升华为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审美表达,甚至是创意表达。

责任编辑:杨孝如

Strategy for Expression-Oriented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Students Expression Competence Improvement

Liu Chunhua

(Siyang Zhongx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uqian 223700, China)

Abstract: The key to improving students competence of language expression consists in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and generation.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of “learning-guiding-practicing”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refine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and generation into such teaching strategies as guiding by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by guid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which means that teachers should find a crux of transformation, create the environment of two transformations, keep on top of the proper forms of three transformations, and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four-step transformations.

Key words: language expression; transformation; generation; “learning-guiding-practicing” class

猜你喜欢
转换语言表达课堂
欢乐的课堂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