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强
在河南省新野县汉城街道张营社区第二居民小组,有一位叫赵凯华的老人,她生于1920年5月19日,今年已98岁了。
赵凯华老人有两儿两女,长女已71岁,小儿子也59岁了。虽然已是98岁高龄,但赵凯华老人却独自生活,她时常蹬着三轮车,辛勤劳作,自己养活自己。虽然儿女们不让她干活,可赵凯华老人总是说,她还干得动,不需要他们养活。两个儿子想接她过去同住,她总是拒绝,没办法,两个儿子每月给她600元生活费,但她舍不得花,把钱攒起来,说等他们有一天需要钱,再还给他们。
赵凯华老人一生勤劳,她23岁从新野县上港乡张花楼村嫁到丈夫徐福山家,和他齐心协力,共同劳动养家,把孩子们一个个养大成人。赵凯华老人的老伴在她73岁那年病故,从此,她独自生活。
老伴去世后,赵凯华老人种了两亩蔬菜。冬天,她搭起塑料拱棚,种上辣椒、茄子、西红柿等早春菜苗。一开春,她脚蹬三轮车把菜苗拉到集市上出售,一棵菜苗能卖七八角钱,一季可收入2000多元。
春天,赵凯华老人时常去采野菜,她到田间、地头、沟里、山坡上,采荠菜、灰灰菜、小根蒜、面条菜、马齿苋等;她一把镰刀不离手,采榆钱儿、香椿芽、洋槐花等。野菜采好后,她脚蹬三轮车到县城的大街小巷叫卖,一季可收入1000多元钱。
夏天,赵凯华老人挖蒲公英根、茅草根、芦苇根熬成“三根汤”,到县城叫卖,说去火、消毒、消炎,虽然这是传统的土方子,却得到县城居民的青睐。
赵凯华老人从不闲着。有时候,实在没活儿干,她就蹬着三轮车去捡废品,每到一个地方,就不断地弯下腰捡,且一捡就是半天。
这两年,儿女们怕母亲在塑料大棚里钻来钻去对她身体不好,三番五次劝她,不让她再搞温室育苗。赵凯华老人听了孩子们的话,放弃了温室育苗,但她闲不住,开了几块荒地,种上了蚕豆、棉花、芝麻、花生等,虽然每样收获都不多,但她特别有成就感。
无论早饭还是晚饭,赵凯华老人都会喝一碗粥,如玉米糁、小米粥、绿豆粥等,主食是红薯、馒头等;菜是时令蔬菜,如生菜、菠菜、白菜、萝卜、菜椒、黄瓜等,切得碎碎的,加点盐、醋、香油。赵凯华老人的午饭以面条为主,偶尔也吃顿饺子,但都是素馅,她平时也很少吃肉。
赵凯华老人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然后把水烧开,倒上一碗,放点盐,先漱漱口,然后喝大半碗。晚上睡觉前,她会用温水泡脚,一般泡40~60分钟。泡完脚后,她开始做家务,或者在屋里、院里活动半个小时,接下来,坐在床上看电视,大多看的是河南豫剧,看到8点多钟,就躺下睡觉。
赵凯华老人非常勤劳,身体也非常好,现在,她除了耳朵稍微有点背,腰有点弯,走路有点慢以外,身体其他方面都很好。她也很少生病,偶尔得了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她从来都不吃药,总是用姜、葱白熬碗汤一喝,身上出出汗,病就好了。
赵凯华老人常说,劳动能使人健康长寿。受她的影响,她的两儿两女都非常勤劳,身體也是一个比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