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课堂教学策略

2018-09-22 17:48林玉仁
教师·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非洲区域思维

摘 要:綜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以期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地理综合思维;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8

作者简介:林玉仁(1978—),女,福建福州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立德树人”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综合思维是最为关键的素养,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区域地理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是高考考试内容与要求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落脚点。因而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应将区域作为综合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使学生逐渐形成综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以区域地理《非洲》为例,探讨在区域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一、自学学案,调动综合思维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学生仅有的复习资料就是一本地图册。因而教师编写学案,利用学案进行区域地理复习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非洲》学案编写分四个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结合地图册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通过填图训练掌握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特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描述、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水系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构建思维脑图。过程如下:

(1)粗略脑图。呈现非洲轮廓略图:梯形+三角形,赤道从中部穿过,南北对称。

(2)细化脑图。在刚刚形成的粗略图形中添加以下地图:

非洲地形图:北部宽广的撒哈拉沙漠、赤道西部为刚果盆地、东部自北向南分布有三大高原。非洲气候分布图:以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两侧分别更迭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的气候分布特点。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受气候影响,对应形成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非洲水系图:呈现尼罗河、刚果河等河流分布概况。

(3)成形脑图:将以上生成的脑图进行叠加整合,呈现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图。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就能够说出区域熟悉的地理事象和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特征,理解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达成课标中地理综合思维水平1、水平2的要求,调动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二、创设情境,激发综合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想自由能使人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尤其会使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自由思想的空间、尽情展示的舞台、热情真诚的指导、精彩的情景设置,从而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使学生保持高度活跃的思维,达成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

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在讲授“非洲气候特征”时,教师运用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播放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的影像资料:这一迁徙大军由200多万只野生食草动物组成,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出发,一路北迁到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全程三千多千米,在路途中,奔跑、追逐、狂野、惊险、悲壮、残忍的场景频频上演,尽显最原始的生命生存密码。这是东非大草原上最壮观的生命奇观。精彩的视频迅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进而教师提出疑问:“动物们为什么要迁徙?跨越千里,只为了爱么?”这个情境设问击中了学生的兴趣点,此时学生的综合思维瞬间被激发起来,开始相互探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问题驱动,锻炼综合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情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进行信息提取、回忆知识体系、联想地理要素、展开综合思维、建立答题模型。

针对动物迁徙的问题,学生联想到是生存的问题,是对食物的需求。应该说学生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但不够全面。一个地域能够成为动物的栖息地,除了有丰富的食物来源,还要具备以下条件:足够大的生存空间、适宜的生存环境、天敌少、人类活动干扰少。动物迁徙是不同时期动物对环境资源进行选择的结果,是对环境变化做出的适应性选择,其目的是生存和繁衍。这与动物的繁殖、觅食需求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相关。

此时引导学生调出非洲自然环境的思维脑图,确定区域认知:动物迁徙的发生地——东非高原(地跨南北半球,为热带草原气候区,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然后展开综合思维:南、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干湿季形成时间正好相反。每年7~9月南半球旱季来临,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水源不足、水草短缺和野生食肉动物侵袭。此时北半球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正值湿季,为了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动物们开始长途跋涉、不畏艰险、一路向北。等到11月,南半球雨季来临前,动物们又开始向南折返。

通过分析可知:气候的变换致使动物栖息地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引发了动物迁徙。

通过问题探究,学生能够对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要素,系统地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时空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达成综合思维水平3的要求。

四、联系实际,提升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中,综合思维水平4要求学生能够对现实中的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

区域地理渗透了许多综合思维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综合思维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如在《非洲》人文地理教学环节,针对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时政材料,分析为什么要推动中非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如何评价中国的援非行动,这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练习中选取2017年全国Ⅰ卷36题作为典例,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考,综合分析,检测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该题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共赢的理念,以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坦桑尼亚经营剑麻农场为基础设计情景,提出了四个问题。如第1小题是对剑麻纤维产需矛盾的原因分析,限定词是“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学生要从关键词“剑麻是热带经济作物”“坦桑尼亚被称为剑麻王国”,推断出剑麻喜高温高湿和雨量均匀的干爽环境,进而进行空间转换,从我国热带分布的纬度位置、热带地区面积、光照、热量、降水、气温季节变化、气象灾害(如冬季寒潮)等要素方面综合分析,得出我国剑麻产量低、质量差,而制造业发达,从而产生供需矛盾。第4小题可运用地区综合的分析思路从就业、税收、基础设施建设、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解析该农场建设对坦桑尼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落实合作共赢的理念,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区域地理教学中运用自学学案、情景设置、问题驱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综合自然、人文各要素探讨区域生产、生活活动,将地理知识、生活常识、社会生活和地理综合思维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姚伟国.地理综合思维及其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地理教学,2017(9):21-24.

猜你喜欢
非洲区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