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萍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of men plowing and women weaving has endowed Chinese women with a unique skill -- weaving and embroide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omen grow up learning needlepoint,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folk song "the peacock flies southeast" in liu said: "ten SanNeng weave, cloth, 14 15 playing the harp, 16 read literature."It can be seen that embroide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valuating a woma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ilk embroideries are not become an important standard, evaluation of woman but produced closely linked to people's lives,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needlepoint into the local folk custom color and culture, thus forming different embroidery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features.When it comes to embroidery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we have to mention "qiang embroidery".
羌绣传承人在织绣
中国传统社会男耕女织的发展形态赋予了中国女人一项独特的技艺——织绣。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熏陶下,女子从小就学习织绣,南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这样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见,织绣在评价一个女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织绣虽不再成为评价女子的重要标准,但却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中,织绣融入了当地的民俗色彩和文化,从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不同绣品。说到具有地方特色的绣品,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羌绣”。
一针上挑,一针下压,一挑一压中诠释着羌绣的人文魅力。在当地的羌族人家中,妇女们总会静静地坐在庭院中为自己或者为亲人将要出嫁的女儿制作刺绣的嫁妆,从衣服、裙子、鞋子和帽子都是一针一线地亲手制作,常常需要好几年才能绣好。在这漫长的刺绣制作中,一方面是羌族妇女精湛技艺的展现,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羌绣中包涵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或许,这就是羌绣能够流传至今的理由吧!
羌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刺绣工艺,是羌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的体现。羌族源于古羌,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他们大多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男女包头帕,身穿棉布或锦缎长衫,脚穿云云鞋。这些结合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物品,也让羌绣从阿坝州走向了全中国。2008年,羌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漫长岁月洗礼的羌绣已经成为一个内涵丰富、针法独到的民间工艺品体系,它代表着羌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代表着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瑰宝。
羌族刺绣制品多以粗布、锦线缀成,黑底白纹,对比强烈,用于头帕、围腰、飘带、衣领、衣角、鞋面等处的装饰。羌族挑花刺绣针法除多采用挑花外,还有纳花、纤花、链子扣与平绣等等。挑花精巧细致;纤花和纳花显得清秀明丽;链子扣则刚健淳朴、粗犷豪放。但不同的羌族村寨,制作出的挑花刺绣作品,其针法风格与方法有些细微的差异。
羌绣服饰
妇女头巾
羌绣图案
羌绣图案
羌绣多变的刺绣针法造就了线与布之间神奇的多样变化。精美的图案是她们指尖的艺术,五彩的颜色是绚烂生活的体现,而这些都是羌绣所传承的羌族文化。
千百年来,羌族百姓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缔造着属于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而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巨大变迁,羌族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正在接受这个时代所带来的冲击和洗礼。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年轻的羌族青年妇女很少再去花费时间和心血来绣花做鞋,而且以口口相传这种形式流传下来的羌绣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而懂得这门技艺的长者又不断逝去的尴尬局面。在这样一种夹缝中求生的羌绣工艺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羌绣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羌绣作为一种羌族独特文化的传承物,它肩负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发展的使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保护和传承是羌绣文化生存的唯一命脉。2008年,羌绣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家对羌绣文化的保护,同时也让羌绣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为羌绣带来了更多传承的后继者。
2017年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助项目”中,杨华珍带着她的藏羌织绣亮相首都。杨华珍带来九米羌绣《吉勒格瓦》、五米羌绣《十二月花》等40余件亲手制作的藏羌织绣。
羌绣工艺的传承和保护需要更多像杨华珍这样依然坚守传统技艺的人,她们带着真诚、朴素、虔诚的心走进羌绣的艺术大殿,在这里她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她们坚信一定要让这灿烂的民族文化瑰宝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中国传统织绣的精湛技艺,看到带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的羌族织绣,让人们了解羌族文化,爱上这带着羌族人民美好寄托的手工艺术。
(二)羌绣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泉头活水来”。面对这样一个现代工艺快速发展的社会,源源不断的活水是羌绣继续发展下去的根本,只有保持创新和多变才能让羌绣再次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1、以文化为依托,让羌绣走出不一样的风采
羌绣是羌族美丽的民族符号,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也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绣作为羌族独特民族风采的体现,是羌族文化传承的有利方式,而能够让羌绣走出阿坝州也就是因为羌绣所代表的羌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羌绣的发展依然离不开悠久的羌族传统文化的支持,只有站在文化的基石之上,羌绣才能保持永久的风采。尊重羌族本土文化,就像羌绣的传承者杨华珍一样,立足于羌族的民风民俗,并以此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羌绣艺术,让羌绣带着羌族独特的文化走向世界。
2、鼓励开展羌绣的民族服饰设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2015年7月4日秋冬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上,我们共同见证了羌绣从大山走向国际的历史时刻,而这一历史时刻就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秦旭等十位中国最顶级设计大师与羌绣传承者共同完成了承载着羌绣艺术的《大山之托》。说到这幅作品的创意来源,我们可以看到羌族文化的点点滴滴。
在羌族文化中,石榴有着团圆团结、多子多福的吉意,秋海棠有珍惜和从容的含义,“羊”是羌族的图腾,是他们的民族信仰。设计师秦旭以这代表着羌族文化特色的种种,以羌族素绣为素材,以羌族文化中的石榴花和海棠花为图案,采用羌绣传统的黑白色彩和棉线刺绣技艺,将这幅象征羌族人民如大山般沉稳气质和带有美好祈福寓意的《大山之托》,展现在充满现代感的巴黎。这不仅震撼了世界,也让世界聚焦了羌绣。
在传统羌绣文化的积淀中融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这无疑为羌绣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实是传统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也相信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羌绣会在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入下,走出一条更加绚烂的未来之路。
3、建立羌绣文化动态的传承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传承是其发展的命脉。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传统手工艺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传承更是其发展的唯一命脉。那么作为以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羌绣文化,动态的传承才是保护和发展它的有效途径。就如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十五条中指出:“国家在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时,应努力确保创造、延续和传承这种遗产的社区、群体”。
那么,建立起羌绣文化社区其实就是对于羌绣文化的动态发展。在羌绣文化社区中,我们以世代相传的传统羌绣技艺者为师,开展羌绣技艺学习班,吸引更多喜爱羌绣技艺的年轻人加入其中,成为自觉的羌绣技艺动态的传承者。试想,带着前卫现代设计理念的青年人加入传统羌绣文化中,那一定会激发出无限的火花。
传统羌绣技艺饱含历史的文化厚重,现代设计理念带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两者的结合,一定会让我们看到羌绣更加多彩的明天。
羌绣娃娃服饰制作
羌绣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