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觉醒历程

2018-09-22 03:23贾治邦
中国林业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卡森杀虫剂人类

文/贾治邦

伦敦市区,一座正在被拆除的烟囱

1952年,英国伦敦爆发烟雾事件,导致许多人死亡和患病,举国哗然,世界热议。这个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成为世界环境污染史上的“经典案例”。言及污染,总被提到。

这个事件让伦敦市民和市政府痛心疾首。1954年,伦敦市政府以地方特别法案的形式,出台《伦教市法》(City of London(various Powers)Act 1954),对造成污染的能源予以必要的限制性使用。

英国首都严重的污染当然也让英国政府极为关注,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空气清洁法》(Clean Air Act),制定了明确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推动市民家庭转向天然气取暖,伦敦城内的火电厂关闭、从城里迁出等。《空气清洁法》甚至还规定,造成烟囱排放浓烟者,不论其是否有意或无意,都要负刑事责任。

1956年的英国《空气清洁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它是英国对空气污染深切警醒的表达,是反思的成果,更是明确治理的坚定措施。到1968年,l956年起实施的《空气清洁法》到期,英国新的《空气清洁法》接续出台,内容更加细致周全,周密立法加上严格执法和长期全面的有效努力,终于止住了伦教的空气污染。

环境意识的深刻觉醒和随之而来的有效行动,二者并协共进,才能实现全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1992年,一组美国知名人士应邀挑选出一本出版于20世纪上半叶对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的书籍活动中,雷切尔·卡森所著的《寂静的春天》成为众人首选。

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丹尼尔·凯维勒斯(Daniel J.Keveles)写道:“卡森的书大概比任何出版物或事件都更有效地启动了从60年代兴起的新的环境运动。”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后来在新版《寂静的春天》的前言中写道:“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的思想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

雷切尔·卡森长期质疑强效化学杀虫剂的滥用,忧虑化学杀虫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卡森发现,化学杀虫剂洒下之后固然杀死了害虫,但一些益虫也会无辜受害。例如蚯蚓,受滴滴涕之害的蚯蚓,还会毒死吃蚯蚓的鸟。有害物质被其他生物体消化吸收,并进入食物链。

数年的实地观察和深入研究,促使卡森决意公布杀虫剂滥用对环境造成巨大损害的事实。

卡森的书稿于1962年6月开始由《纽约客》杂志连载,马上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寂静的春天》于1962年9月“足本”出版,很快成为最热门畅销书。哥伦比亚(CBS)广播公司为该书播放了长达1小时的纪录片。

《寂静的春天》描述了一幅可怕的场景:小鸟食用了体内含有滴滴涕的虫子,全身会剧烈抖动,飞不起来,直到奄奄一息,悲惨毙命。春天,本来应该有百鸟合唱,如今却无声无息,田野、树林和沼泽被一片死寂笼罩。

春天因杀虫剂滥用而“寂静”的事实不容否认,并深深震撼了注意到这个事实的很多人。《寂静的春天》引起美国乃至全世界千百万人的注意,促使人们关注和思考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随意滥用杀虫剂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卡森的书当然也引起了杀虫剂生产企业的憎恨,化工利益集团大多将《寂静的春天》视作威胁,并掀起反驳与批评。认为使用杀虫剂能够保证丰收,降低粮食价格,毕竟是利大于弊。

但是大部分读者认为,卡森道出了真相,人类使用致命化学物质的害处需要深入研究,并予以制止。

这本书也有助于警醒政府。1963年5月,肯尼迪总统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发布报告,建议设置杀虫剂的使用限度。肯尼迪总统立即下令,要求实施委员会的这些建议,包含要求农业部终止某些农药喷洒计划。并尽快由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审议食品农药残留物可被接受的限度。

1970年4月22日,美国2000多万人上街游行,要求保护环境,“世界地球日”由此而生。

1971年,“国际绿色和平组织”诞生。

197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几乎完全禁止了滴滴涕的使用。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与环境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讨论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号召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将环保运动上升为全世界的政府行为。并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随后分别于1972年、1973年和l979年,通过了禁止将废弃物排入海洋的《伦敦公约》,以及《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和《日内瓦远程跨国界大气污染公约》。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保护森林问题原则声明》,并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本次会议共有176个国家的代表参加,其中包括118位国家元首,被称之为“地球峰会”。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2002年8月26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地球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代表参会。8月26日至9月1日会议主要围绕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农业、水和卫生、能源等进行讨论。9月2日进入首脑会议阶段。在首脑会议开幕式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为地球、为人类未来负起责任。他强调,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环保,如果人类不采取紧急措施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今后将会为此付出更如昂贵的代价。9月4日各国领导人和代表们最后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执行计划》和题为《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的政治宣言。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做出安排,但是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方面没有达成共识,因而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文本。

2013年,在华沙气候大会上,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会议期间展开激烈角力,最终就德班平台谈判,气候资金和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焦点议题达成协议。

《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雷切尔·卡森

从20世纪中叶至今的大半个世纪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于防止环境破坏,保护生态方面的共识越来越多,采取行动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尽管这并没有阻止环境灾难的频繁发生,没有遏制许多局部区域的生态恶化,但是,认识到问题总比没有认识好,有行动总比没有行动好。有很多生态保护行动还是取得了可见的实效。

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方面提醒世人,保护环境,是一个角度,还有另外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角度,就是告诉人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关注生态,珍惜生态,不要让大自然透支,必须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不应该盲目追求经济的无限增长。

1972年,意大利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报告,题目就叫做《增长的极限》,小小的书本提出了一个大大的警告:除非人类改变现存的工业生产方式,改变工业社会所信奉的社会价值以及相应行为,否则,工业社会的经济体系总有一天会毁灭,全球性的诸多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已经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膨胀。

《增长的极限》提供了一个并不复杂的逻辑:整个西方工业文明社会的持久动力就是对经济增长的无限追求。但资源不可能无限供给,因此,这种无限制增长是不可能长久的,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反对《增长的极限》一书的观点也是存在的。但书中的逻辑打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今天,70亿人口已经让地球不堪重负。未来将达到100亿人口甚至更多,而大家依然固执地追求经济无限增长,长此下去,地球生态系统被完全压垮必成定局。

传统型的工业生产方式本质上是资源型经济,其维持运转和实现增长依赖大量的自然资源投入。而自然资源却不是无限的,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环境必然在不择手段的索取下崩溃。更何况这种索取过度还会留下很多败坏性因素,加速着走向总崩溃的趋势。

1983年11月,《人类环境宣言》问世后的第十一年,联合国又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并为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审查世界环境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行动建议,提高个人、团体、企业界、研究机构和各国政府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水平。

随后,在1987年于东京召开的环境特别会议上,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人类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

这一套理论不断丰富与深化,一直坚持至今,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被弘扬下去。

猜你喜欢
卡森杀虫剂人类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卡森和里夫斯
杀虫剂,别乱喷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善良是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