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
一、渝贵铁路的基本情况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1] 渝贵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的包(银)海通道的构成部分,衔接沪昆高铁、贵广高铁等高铁线路,建成通车后,重庆将融入全国高铁网络,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并极大提升重庆与黔中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的联动效率。2018年1月25日,渝贵铁路正式开通,作为国铁I级铁路,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200公里每小时,按照目前中国铁路通行的标准,它属于快速铁路。渝贵铁路开通后,重庆到贵阳将由现在的最快8小时24分压缩至2小时以内,比自驾车走渝黔高速公路还要快2个小时,到广州将由原来的11小时以上缩短至6小时,到昆明由原来的18小时缩短至4.5小时。
渝贵铁路由重庆西站始发,终到贵阳北站,也是沟通重庆、贵阳两市的城际铁路。正线全长345.4公里,设计为客货共线的双线电气化铁路,架设桥梁323座,打通隧道144座。其中贵州省境内约233公里,重庆境内112公里;全程共12个车站,重庆境内设綦江赶水东、綦江东、珞璜南、重庆西4个站。其中,渝贵铁路在綦江境内建设里程为66.7公里,设綦江东和赶水东2个车站,经过新盛镇、文龙街道、古南街道等 9个街镇、19个村。渝贵铁路运行后,使綦江出行更为畅达,綦江至重庆主城只需20分钟,至遵义仅需60分钟,至贵阳也仅需90分钟。渝贵铁路的运行,为綦江构建渝南黔北交通枢纽创造了重要契机,也为綦江的产业发展布局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2] 可以说,渝贵铁路的建设与运行为綦江城市发展带来了近百年来最好的机遇。
二、渝贵铁路影响綦江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
綦江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与云贵高原结合部,东、北、西分别与南川、巴南、江津三区比邻,南与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接壤。綦江离重庆主城城区仅有30公里的空间距离, 作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使得这里适合布局大工业,区位优势明显。
綦江地处“渝南门户”,是重庆向南并连接东南亚的大通道,是重庆向外发展的重要窗口,渝黔交汇的特有地利又让綦江的辐射范围扩大到了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同时, 綦江也是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南部重要节点,是重庆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在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中,面临着重大的发展良机。
2.资源优势
綦江是重庆能源保障重地。现已探明綦江境内煤炭储量16亿多吨,占重庆市总量的36%;煤层瓦斯储量383亿立方米,占重庆市储量的54%。同时,綦江还是页岩气的富集区。2017年,綦江页岩气商业性开发取得突破,丁页4井试采日产量达6万立方米。
綦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重庆主城的战略储备水源。綦江河是长江右岸一级支流,地跨渝、黔两省市,全长231.3公里,是历史上一条重要的航运通道,其航运功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直接影响着长江流域的发展和保护。
綦江旅游资源正进入量质并举发展的黄金时期。綦江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10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全国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1个。“綦彩画廊·三养綦江”是綦江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游客旅游需求精心打造的旅游品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7 年,綦江全年接待游客突破 10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 38.9 亿元,分别增长20.5%、28.4%。[3]当前,綦江正加速成为重庆休闲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3.产业优势
作为重庆的老工业基地,綦江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南桐矿业公司、松藻煤电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布局境内,享有“中国西部齿轮城”称号。
近些年来,綦江新兴产业也获得长足进步。綦江已经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电化产业集聚区、重庆铝综合产业基地和重庆汽摩整车及零部件核心生产基地。2017年,集群集聚提速推进,重庆天健、中民筑友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地,穗通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交付客户,跃龙杭萧、恒亚实业、尊赐摩托等40个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26亿元,其中铝精深加工、汽摩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建筑产业现代化三大产业实现产值244亿元。
(二)劣势
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綦江是重庆区域内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与其他的新兴工业化城市或综合性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单一,经济辐射能力弱,一旦资源储量下降,又缺乏创新性产业取而代之,资源型城市将迅速陷入衰退。[4]
曾经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綦江区经济发展风光无限。然而,随着能源产能过剩、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问题凸显,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转型的阵痛异常剧烈。作为资源型城市,綦江的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传统煤矿、齿轮加工等行业持续低迷,转型升级过程中导致部分无技能劳动力失业,成为綦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挥之不去的痛点。
2.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薄弱
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标志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作为欠发达地区,綦江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薄弱。首先,产品研发投入水平低,2017年,綦江区内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仅1.2%,投入低于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R&D;经费计划占地区生产总值2.5%以上的目标。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17年綦江区重化工占比仍高达70%以上,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園区面积3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3.5平方公里,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少。
(三)机遇
1.同城效应
同城效应,一般是指一个城市与一个或几个城市因地域相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能够逐步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通过城市间的相互融合,使城市间在发展、建设和管理上形成高度协调和统一的区域功能,使市民弱化属地意识,共享城市化所带来的发展成果,故把这种发展趋势或发展状态称之为“同城效应”。[5]渝贵铁路开通后,綦江发展同城效应明显。首先,有利于綦江承接重庆主城产业转移。重庆主城的金融、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綦江溢出和扩散,为提速綦江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主城的优势直接辐射綦江,綦江市民也可以更加方便地享受主城的优质公共资源。其次,渝贵铁路也拉近了綦江与贵州、四川等邻近省市的空间距离,同城一体化效应加快,将会有效汇聚川黔的人力、信息、资源、科技等多方面优势,推动綦江与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协调发展。[6]尤其是渝黔两地近日签署了《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綦江作为渝贵铁路沿线的支点城市, “渝黔合作共赢先行区”,在渝黔两地的合作中大有可为。
2.扩容效应。綦江属于内陆城市,地域上不靠江不沿海,限制了开放力度。渝贵铁路打通了一条西部内陆出海大通道——北端通过重庆枢纽与兰渝、遂渝、襄渝、渝利、成渝等铁路接轨,南端通过贵阳枢纽与贵广、沪昆、湘黔等铁路相接,缩短“西三角”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7]极大拓展了綦江的地域限制,推动綦江原有的内向自然生长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引力牵动型转变,扩大“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宽度与广度,促进旅游、物流、商贸等产业的区域联动、共赢发展。同时,在綦江东站及其周围逐步形成铁路临站商贸中心,吸引知名企业、人才投资置业。未来几年,綦江城市布局、区域经济也将因渝贵铁路的开通而升级扩容。
(四)威胁
1.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意味着区域经济的某一地区,由于特定的源于区位优势条件产生的强大吸引力,会将其他地区的投资、消费或资源吸引过来,从而减缓被吸引地区的发展,加速要素引入地区的发展;对“抽夺”地区是一种正效应,而对其他被“抽夺”地区是一种负效应。[8]伴随着列车飞驰,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很可能因城市间的发展梯度落差,产生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虹吸效应”。綦江相对于周边的贵阳、成都等大城市,尤其是重庆主城,无论是发展环境还是影响力都望尘莫及。渝贵铁路开通,交通的发达,綦江也将面临人才、资金、技术、企业等生产要素向重庆、贵阳及成都等发达城市流出的可能,原有市场和资源被挤占,产业的空心化等一系列危机。
2.过道效应
“过道效应”一般是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仅在当地经过,并未对当地产生任何积极效应。綦江处于渝贵铁路沿线交通要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交通要道并不等于万无一失的风水宝地,如果不抓住交通条件改善发展环境,交通通道就会变成了交通过道,不但不会成为我们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大通道,反而会成为别人“虹吸”我们要素资源的大管道,就有可能使得綦江面临着大量人才、资金、物资长期在重庆主城与贵州之间流动,对綦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不了什么作用。綦江承接产业转移、吸纳高端要素的有利时机,面临被分割和截流的风险。
三、提升铁路对綦江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效应的对策
(一)强化机遇意识,做好战略规划
渝贵铁路的开通,綦江在地理的劣势逐渐消融,綦江区应尽早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将高铁经济列为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一项战略予以推动。相关部门和地方抓紧编制高铁沿线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发展重点和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特别是规划好綦江东站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引导效应。
应当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和全市发展大局,增强大局观念、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主动发挥“联动主城、传递周边”作用,着力建设主城产业、人口等的重要配套区、承接区、分担区,大力推进渝黔合作,在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中实现新突破。
(二)依托铁路枢纽,发展临站经济
实践证明,为铁路运行设立的站点,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导效应。渝贵铁路在綦江设有两个站点,尤其是綦江东站紧邻城区,故在规划上要依托铁路枢纽,积极发展临站经济。围绕綦江东站,放大站点的枢纽功能,发挥产业功能,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新的商业发展区,使綦江东站与綦江这座城市的发展融为一体。
对綦江东站所在区域加强开发,加快开放,加速融合,但其定位不能仅仅停留于单纯的对外交通集散地,而应是城市高端交通商务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展示中心、生态人居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旅综合体。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做好线路规划和公交车线路设置、运力储备,以及出租车、私家车停靠区域安排,加强铁路与公路,与城市公共交通零距离换乘,将往来游客送至綦江的每個角落。
(三)利用交通优势,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当前,綦江正在树立“大旅游+”理念,加强农旅、文旅、商旅、医旅等融合,把旅游业作为綦江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产业无边界的特性,实现农、工、商贸、文化、信息等多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努力将綦江建设成为知名全域旅游目的地。
积极探索 “大旅游+铁路”模式。如渝黔两地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綦江可以利用渝贵铁路开通后的交通优势,依托渝黔红色旅游资源,把重庆的红岩连线、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等革命遗址与綦江本地的石壕红军烈士墓以及古剑山风景区有效连接起来,共同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经典线路。同时,大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对接綦江东站站点的路网建设。随着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庆主城市民对休闲度假、避暑纳凉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大力开发“大旅游+铁路”旅游模式,培育綦江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吸引更多的主城市民到綦江,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为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渝贵铁路通车为契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重庆自贸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共享资源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争取一批产业配套项目落地。一是改善传统产业发展环境。依托渝贵铁路产生的“同城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快产业梯度转移,选择能源矿产、机械加工、化工、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电子等与綦江本地关联度大的产业,构建“载能型”产业。二是诱增形成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渝贵铁路开通,使人才、资金、物资的流动具有了铁路带来的速度优势,这一优势将促使重庆主城、贵州贵阳市、甚至四川省成都市旅游、商贸、房地产、文化教育等与人流聚集和速度有直接关系的现代服务业入驻綦江,催生会展、旅游、餐饮、住宿、零售等第三产业良性发展,实现客流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有效互动。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关于印发《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11/24/content_5242034.htm,2017-11-24.
[2] [3] [6][7]杨翼德.载着梦想的列车出发[N].重庆日报,2018 -01 -26 (21).
[4]高鹏.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战略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76.
[5]钟春洋.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解析与提升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1):36.
[8]杜明军.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虹吸效应”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38.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