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理念下的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

2018-09-21 05:19薛阿三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传媒研究生英语教学

薛阿三

摘 要: 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关乎传媒行业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研究生英语自身的特点和现存问题迫切需要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ESP教学理念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需求,通过建构以学生专业方向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开展以研究项目为核心的小组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传媒专业上的听说读写译等学术和职业交流能力。

关键词: ESP 传媒 研究生 英语教学

引言

传媒人才的培养不仅关系到文化产业的繁荣,更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建构,以及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顺利进行。长期以来,英语一直是文化输出和国际与地区交流的强势语言,这在传媒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然而,传媒人才的培养一直受困于缺乏真正具有在专业和行业领域能对外沟通交流能力的人才。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滞后应该难辞其咎。笔者以一名普通英语教师的身份从ESP教学理念入手探讨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可行之路,以求在同仁中引起讨论和批评指正。

一、研究生英语的特点及教学现存的问题

研究生英语不同于中学和大学本科英语,有自身的要求和特点。研究生英语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关系到新世纪我国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水平已经上升为衡量其全面素质的重要标准,已不再仅仅是主观愿望,而是社会发展对他们的客观要求[1]。作为国家培养的各专业高端人才,研究生们有大量专业交流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他们需要阅读大量英文专业资料获取本专业最前沿的信息,懂得如何检索相关专业英语文献,撰写英语论文,了解如何用英语实现和专业人士的口头或书面交流。语言学中关于语域分析、修辞语篇分析和体裁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学科的英语语言有独特的词汇、句法、修辞和语篇特征,这些知识是基础英语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语言共核部分所没有覆盖的,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否则就会出现英语水平再高也无法进行专业交流的窘境[2]。因此,研究生英语应该强调专业性和学术性。

然而,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最根本的应该是研究生英语课程总体定位不清。长期以来,研究生英语教学被视为本科英语教学的自然延伸,即停留在大学本科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重视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语言知识,而“不太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3]。课程定位上的根本性错位带来了以下问题:教学与社会、研究生对英语的需求脱节,没有形成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单一,模式陈旧,没有针对专业教学和学习;教学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落实英语能力服務于专业需求的理念,教学还停留在对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上,缺乏结合研究生专业背景的英语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语法、词汇讲解和课文翻译等教学方式,缺乏针对学术交流技能的训练;评价考核机制单一;缺乏对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国际学术环境中语言交际能力的考评[4]。概而言之,当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总体而言效果差强人意,其结果是学时及教学资源浪费,学生懈怠和厌学情况令人担忧。

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及教学原则

根据研究生英语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及当前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生英语教学有必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专门用途英语(ESP)应是努力践行的正道。

ESP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是应用语言学领域英语教学的两大主流。前者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教学法。由于它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得到应用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关于ESP没有明确的界定,比较权威的定义是Hutchinson & Waters提出的:ESP是一种教学方式,其内容和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Hutchinson和Waters把ESP分成了学术英语(EAP)和行业英语(EOP),前者主要是学习学术技能,后者是为职业目的的[5]19。Strevens提出ESP四个主要特征是:(1)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内容上,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3)语言上,放在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上;(4)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同时他还提出了两个可变特点:(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如阅读技能、如口语交际技能等;(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如交际法等[6]。需要注意的是,ESP不一定针对某一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强调的是学术技能而非学科知识,可以将其看作一种教学方法;ESP所教授的是跨学科的语言共性东西,可以教授某一领域内的英语,如法律英语和商务英语等,但重点还是这些学科的语篇、体裁,尤其是该领域的交流策略和技能,而不是内容[7]。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ESP课程基于学生需求,和特定专业学科相关,适合具备一定语言基础又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成年人。这些特点符合我国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由于研究生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语言基础,语言学习的重心应该向专业方向倾斜。

了解了ESP的基本理念之后,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哪些原则呢?秦秀白认为可以依据两个基本标准判断英语教学是否为ESP:一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二是建立在需求分析之上。基于这两个标准,作者进一步提出了ESP教学的三个指导原则:(1)需求分析原则。学习者的需求包括目标需要和学习需要。学习者的目标需要是指学习者在学完该英语课程后可能从事的具体工作;学习需要指的是在某一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的英语技能。(2)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ESP的灵魂,ESP课程的各个环节应该是真实的,使用真实语料,训练真实的语言技能,培养真实的交际策略。将真实性贯穿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的培养之中。(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强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活动。ESP关注的是语言运用,而不是语言知识。语言运用指能使学生理解和产出规范语言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语言知识是指专门用途英语的规范,包括词汇特征、语法特征、语域特征、篇章结构和体裁特征等[8]。

三、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英语ESP教学

笔者在开始进行本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前,先对其他招收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大学和院校的培养方案做了相关了解,目的是看看其他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是怎么定位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的。以下是部分开设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的院校设定的外语课程名称及课程性质、课时及学分:

资料来源:各学校公开发布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研究生英语课程在大部分学校的定位就是公共英语必修课,除了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另外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就没有其他与英语有关的课程。从课时来看,基本上各个学校都只开设一个学期的研究生英语,除了上海大学两个学期。细看培养方案,每个学校基本都有惊人得一致的针对外语的一项基本要求: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表述。对于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大部分高校有着类似的表达: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粗浅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各个学校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的定位与设置基本上仍然停留在通用英语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对于预先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是不相符的。如果说“国际化视野、高层次”的内涵包括具有运用英语进行国际传播与沟通,在国际传播舞台(包括学术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传递中国形象,展现文化软实力和对外输出文化价值观的话,当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显然是离这个目标比较遥远的。

浙江传媒学院自2012年9月开始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与其他院校基本相似。研究生英语课程的定位也是公共课,只上一个学期(研一第一学期)。作为公共课,研究生英语课是大班上课,一个班基本上有50多人。在笔者接任本课程之前,前任教师所用教材是《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基本沿用了本科生通用英语的框架。笔者在接任之后,尝试用ESP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

基于ESP需求分析原则,笔者在开始正式教学前,通过调查问卷和小范围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需求。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表明:有超过90%的学生希望研究生英语课不要再延续本科阶段通用英语的教学模式,期待研究生英语与所学专业相关。这原因部分可以归结为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四、六级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他们对于英语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与专业相关的学习也有了期待和定位。当然,也有较少部分过了三、四级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同学有通过四、六级的需求,还有个别同学有参加雅思和托福考试的打算。这些学生希望英语课适当兼顾考试相关的内容。

从硕士毕业后的未来职业预期来看,新闻与传播硕士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进入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当教师,进入传媒公司从事媒体和管理工作,进入政府媒体行政机构当公务员,报考新闻与传播博士继续深造等。具体到他们的学习需求主要包括:阅读媒体研究领域的文献,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学生迫切需要的是掌握媒体学术英语,熟悉研究论文和报告的一般结构;学会如何利用索引阅读文献;学会在阅读中根据研究目的写概要、写综述;学会在论文中正确地标注参考文献;学会恰当地为自己的论文写长短要求不一的摘要;学会用英语写研究论文;学会写研究计划;学会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用英语发言;学会把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内同行;学会把国内优秀的研究成果推荐给国际学术界,等等。

按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笔者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首先,笔者将全班学生按照专业和人数划分小组,目的是希望把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建成学习共同体。以2015级研究生为例,我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具体分为以下六个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与媒体管理、新媒体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广告与品牌传播、媒体话语与传播。英語教学班共有56人。为了便于在英语课堂上开展活动,笔者按专业方向和人数将他们分成11个小组,每组约5人。这11个小组就是11个学习共同体。

第二,选择教学活动所需的语言素材或文本。既然是语言教学,那么自然离不开恰当的教学材料。为涵盖六个专业方向,笔者推荐的教材既有国内新闻传播领域的高校和研究人员编写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教程》和《传媒英语》,又有国外的原版教材如《大众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教材是作为“文本”和素材供学生按照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方向选择使用的。笔者没有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全部学习,这没有必要也不现实。选择这些教材当然有考虑专业方面的理论背景知识和学术词汇,但更看重的是传媒领域的文本语篇和体裁。同时,语言素材还包括传媒研究领域的期刊论文。当然,为增加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笔者还推荐学生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视听说教程》和配套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这更多的是为了那些想要通过等级考试和其他考试的同学考虑)。

具体到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选择素材(以《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教程》为例)时的侧重点,笔者与学生商量之后是这样决定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的学生关注“报纸”等章节的内容;新闻与媒体管理方向的学生则偏重“媒体经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受众”、“文化产业和文化研究”等章节的内容;新媒体传播方向的学生则探讨“互联网与媒体融合”等内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则阅读“广播”和“电视”等相关章节;广告与品牌传播专业的学生则把重点放在“广告”与“公共关系”等章节;媒体话语与传播则探究“大众传播的过程”、“大众传播与社会”和“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等章节。同时,学生还可以从其他素材来源,包括互联网和期刊论文中寻找同一主题的不同素材进行学习。

第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及开展。根据前面的小组分组或者说创建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首先围绕基于任务的小组活动展开。小组活动以组长作为联络负责人、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活动是以研究项目的形式来完成:从具体话题的选定,到资料素材的搜集准备,再到形成报告性的成果通过PPT等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小组是在自己的专业方向范围内选择具体的一个研究题目。在小组展示完小组成果后,这个小组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评价。研究生英语课在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每学期16周,每周4课时,扣除节假日,实际总课时为60课时,以2课时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总共有30次课。每次小组活动用一个课时,按照这样的课时量,每个小组一个学期可以完成三个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占一半课时,而剩下的一半课时则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课堂讨论,相关作业评价与反馈等。具体到作业,学生需要练习写作摘要、文献综述、研究计划提纲等。同时,考虑到有部分同学还有四、六级及雅思和托福考试的需求,在作业方面笔者适当兼顾相关练习。比如,每两个星期,笔者会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小文章,当然话题是紧跟媒体研究领域的,如报纸对人们思维的影响;谈谈广告影响的两面性;媒介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智能手机的利与弊;如何看待网络暴力,等等。这些话题都事先告诉学生预先准备并在课堂中讨论,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相对容易一些。从课堂讨论的说,到课后书面的写,学生能够在媒体学术英语方面得到多重训练。

第四,教学评估。ESP课程评估包括两个层次:①学生学业评估;②课程评估[9]144。对于学生学业评估,笔者采用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相结合的方式,既考虑到学习的最终成果,又考虑到学习的过程。形成性评估主要考量的是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各项作业完成的情况,出勤等,此项占总分的50%;终结性评估以期末试卷的形式考量学生在此课程中所学的情况,两项相加最后得出综评分。除了针对学生的学业评估外,本课程本身也需要评估。笔者采用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广泛收集学生及同行和研究生处对于课程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法及评估方式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ESP理念指导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基本达成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阅读专业文献,撰写论文摘要、文献综述,学写研究计划及用英语发言介绍研究成果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收获。通过做来学的(learning by doing)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在媒体研究领域方面的学术语言沟通交流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必须承认,笔者任教的研究生英语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媒学术英语教学,而是专门用途英语适当兼顾普通用途英语。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生有通过等级考试的需求。同时,ESP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如学生学习的观念有待更新,外部环境(如学校相关部门)对ESP了解还不够。同时,笔者在ESP教学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对于挑选合适的语言“文本”与“素材”仍然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所有这些都需要从事英语教学的同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立胜,白永毅.我校试行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04):33-36.

[2]周梅.ESP:研究生公共英語课程的发展方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67-71.

[3]李玉梅,王爱国.结合ESP理论谈航空英语教学[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5-68.

[4]孙瑜,吝美丽.基于学科背景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6):31-34.

[5][9]Hutchinson. T. &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9,144.

[6]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 In M. Tickoo(ed.). ESP: State of the Art[C].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1-13.

[7]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8]秦秀白.ESP 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本文是浙江传媒学院2016年校级教改项目《ESP理念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和2016年校级创新模式实验区项目《基于研究项目的研究生ESP课堂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媒研究生英语教学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