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
100多年前,“汽车之父”卡尔·本茨(CarIBenz)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随着汽车速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被它越带越快。虽然外壳的金属光泽和发动机的轰鸣声让汽车显得死板生硬,但是这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机器还是无意间闯人了文艺圈,掀起了一波波微澜。
当汽车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轮子上行走如风的快乐时,我们对汽车这一主体也经历了从技术到艺术的内观思考,也由此诞生了汽车跨界艺术领域的各种尝试。当汽车所代表的机械文化遇上当代艺术的感性观察与重塑,这一技术与艺术的碰撞,将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又将怎样撞击人类的情感?
工业到艺术的跨越
汽车是一个人的梦想、品味、喜好、生活观、地位的象征。对于不同环境的人来说,车有着不同的意义。对家人而言,车是出行的伙伴;对商人而言,车是身份的象征……而到了艺术家手上,我们司空见惯的汽车也可以是艺术品。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把美学元素注入到汽车等机器的设计和制造中是进步的表现,这也是汽车行业吸引顾客的新突破点。
法拉利在2015年曾联手著名当代艺术家卢昊,隆重推出一款中国限量版艺术典藏跑车,全球仅发售一部。该艺术典藏跑车是法拉利中国限量版系列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它不仅采用了卢昊为本系列其他不超过12部599 GTB Rorano车型设计的所有中国元素,同时还有独具匠心的手工车身漆绘。该车车身以温润的冰玉色为漆底,上面精心绘制了深浅错落、含蓄幽雅的宋代哥窑开片瓷纹图案。著名的宋代哥窑开片瓷器是中国造瓷技术巅峰成就的代表之一,流传至今仅存数百余件。此款法拉利限量版艺術典藏跑车,是中国悠久艺术传承与意大利经典设计完美融合的杰出之作,当年推出时引起了海内外众多藏家的兴趣。
汽车令人着迷的除了性能,还有移动速度所带来的感官刺激,这也是汽车的另一种艺术表现。因为汽车的移动方式不仅改变人的习惯与生活,也影响着社会结构与文化。要论速度与艺术的结合,不得不提及宝马艺术车。1975年,法国赛车手兼艺术爱好者埃尔韦保兰(Herve Poulain)邀请他的好友、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德尔将他的BMW 3.OCSL进行重新设计。擅长雕塑艺术的考德尔巧妙地打破赛车本身局限,运用浓郁且富有动感的色彩在车身上作画,由此世界上第一辆宝马艺术车诞生了。40多年来,BMW邀请了多位具有鲜明风格的世界著名艺术家为历代车型进行创作,使宝马艺术车的美学风格经历了从极简主义到波普艺术、从原生艺术到观念艺术的演进和跨越,真实反映了独特的时代潮流和文化思想,像我们熟悉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也曾今是它的参与者之一。巳训囚艺术车每一辆都是孤品,但它们可不仅仅是“花瓶”,在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中,有八辆宝马艺术车都曾在赛道上展现风采,并取得非凡的成绩。
BMW艺术汽车开启了汽车的涂装艺术之路。目前汽车彩绘已成为改装界重要的文化潮流,很多车主都会在车身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彰显个性。在国外随时可见画工精美、前卫时尚的彩绘汽车。就像美食和服装一样,汽车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当美食有了不同的文化,服装有了自己的潮流时,汽车也对我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影响。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汽车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这个产业制造出的文化衍生品已经钻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当汽车所代表的机械文化遇上艺术的感性观察与重塑,这一技术与艺术的碰撞、理性与人性的冲击下,汽车已不再是冰冷的工业结晶,它也可以演变成感性的美学和艺术追求。经久不衰的古董车
汽车被创造之初,一直被当作代步工具使用,这是它的原始属性。现在中产阶级基本上人手一辆汽车,其买在一战之前,拥有汽车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车迷们逐渐意识到老旧汽车的价值,开始将几十年前生产的汽车整修后收藏起来,这时候衍生出了一个新概念一一经典古董车(VintageCar)。
一辆经典古董车可以说是一件艺术杰作,它们几乎就是历史的缩影。那个年代的制造水平和审美趣味都融于其中,任何其他的人造机械都不能像古董车这样,让收藏者既拥有视觉之美又享受驾驭之乐,还可能体验到穿越时空的历史纵深感。古董车收藏的参与感是极为特殊的,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乘务员,让这历史的艺术品依然“活着”,并驾驶着它在今天的观众和下一代观众面前奔驰而过……古董车从来不缺追随者,周润发、周杰伦、林志颖、曹格等明星都是它的忠买粉丝。相信看过电影《头文字D》的观众,都会对周杰伦驾驶的那辆印有“藤原豆腐店”字样的AE86印象深刻。电影拍完后,这辆古董车被放到了网上进行公开拍卖,吸引了大批买家争相竞拍,第一天价格就飙至20万。后来这辆车终于名车有主,买家就是周杰伦自己。
经典古董车在西方早就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系统的收藏项目,还有明确严格的划分标准。但它并不是脱离生活的存在,古巴便是一个古董车的天堂。走在古巴的大街小巷,宛如步入一个动态古董车展。随处可见四处奔驰的老爷车,造型怀旧而夸张,车况的破损程度,让你对眼前所见陷入深度地怀疑,以为这些东西只是马路上的装饰品。同时,古董车的独特魅力也让它进入了博物馆,如波士顿的Larz Anderson博物馆、底特律的亨利福特(日enry Ford)汽车博物馆、密西根的经典古董车(Classic Car)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等,收藏了汽车诞生以来的各种经典车型。
拥有一辆古董车,其买是在保存一个历史的片段,正如美籍华人、古董车收藏爱好者吴剑心阐述的理念:“在使用之中,保存历史。试想,驾驶一辆美妙的可以行走的雕塑,这将是怎样不寻常的感觉。车主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延伸了古董车的内涵。两者就这样一起在历史的大道中向前迈进。这就是古董车,那会行走的艺术品。”
汽车的百年历史描绘了一幅构筑在滚滚车轮上现代社会的真实画卷,承载了人类探索创新的智慧和激情。汽车本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经典车更是经久不衰的收藏品。从机械技术与艺术文化的刚柔擅变之间,我们更能感受到交通工具与人类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震荡。以车为媒的跨界尝试
汽车工业属于钢铁森林的产物,实实在在的消费产品,它的存在是实际而触手可及的,对于它的认知总是通过不同的技术参数而真实呈现的。然而,总有那么一些对自己的产品寄予厚望的玩家,在跨界的道路上一马平川,而介入艺术领域,是汽车工业缔造者莫大的进步,虽然艺术和汽车,似乎不搭边,但当汽车真实进入到艺术的领域,却也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扛鼎之作。
位居其中,汽车也是一件艺术品。全球化席卷各个领域的今天,汽车的身影几乎出现在海内外各大艺术平台上,活跃而积极地参与其中,如威尼斯双年展上的劳斯莱斯、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的宝马、艺术北京上的大众汽车,巴黎FIAC艺博会上的MINI……在这上面,汽车可以不是主题,但却以一个个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它同样在方方面面展示了艺术的力量,大到整体的外观设计,小到一个LOGO的灵动创意,似乎也如鱼得水。很多汽车品牌的概念车设计都在不断深入艺术领域,试图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也吸引了很多汽车发烧友前往,感受概念车带来的前卫和潮流。
还有一种跨界,汽车能够真实融入其中,成为一场艺术鉴赏大秀的主角,继而引发大家对于机械技术与艺术文化相融的思考。在今年旧金山首届“如果这样,又如何?”(If So,What?(ISW))博览会上,保时捷艺术媒体装置(orsche Art Media Installation)首次亮相。保时捷化身“移动的艺术品”,以时尚动感的原创美学设计、智能科技配置、轻松掌控的驾驭乐趣,让驾驶者享受其中。无独有偶,近期上海汽车博物馆“移动的狂想”展览中,首次让汽车与当代艺术联姻,共同打造了一个由摄影、装置、雕塑艺术作品立体构造的移动世界,通过对流动轨迹的思考,折射世界的变化和我们的居住环境。其中艺术家李晖的作品《改装吉普—顺流逆流》,以吉普车为媒介,将两个车头拼接在一起合二为一,改装成一辆完全对称的“完整”汽车。当这辆车被驱动驾驶时,相对的车头之间相互制衡,很难说清它是在前进或是后退,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颠覆了大众对于汽车的普遍形态认知。这让我们不得不反省:人在消费空间、享受机器带来自由和效率的同时,也承受着空间的压制、机器构成的规则和隔离。这时候汽车已不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也可以演变成感性的艺术思考媒介。
车马辚辚向前,人类在不断追求速度的同时,更从未停止对于美的希冀。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汽车已近乎成为“日用品”的今天,汽车与當代艺术的碰撞存在无限可能,经典车在历史上的文化认知与美学价值也从未被质疑。美学当道,以车为媒,相信在机械技术与艺术文化的跨界对话中,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更多色彩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