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奂
此次封面设计,选取了两幅在色彩运用上尤为玄妙与有趣的作品。背景作品选自荷兰艺术家阿曼多的作品《无题》,这幅作品主体只有寥寥数笔勾勒的曲线,带着几分东方极简山水的意味,而右方的一抹红色极为精彩,它让画面为此变得玄妙,不禁令人联想起作者“风景有罪”的独特理念,而画名“无题”也似乎暗含作者的意图:画面内涵是开放的,每一位观者对画面内容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而画面前方的人物则来自一幅《清明易简图》,虽然所绘内容为北宋汴京市井,但作品赋色铭刻着苏州风格的印记,伪好物“苏州片”的典型。两幅作品正好分别代表色彩的“赏”与“鉴”。也由此启发读者关于色彩对艺术作品赏与鉴的兴趣与关注。
色彩之鉴
本期封面的灵感,最初由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内的颜料引发,该馆内所藏的许多古老颜料因年代久远已不再生产,而被作为教材陈列于博物馆中,供学生与研究者学习。的确,对色彩的研究本就是一门学科,通过科学的研究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艺术品成分检测与真伪鉴定,许多艺术伪作的骗局往往就由色彩的鉴定揭开不为人知的一幕。如本期专题中,德国“伪画大师”贝特莱奇以其高超的仿造水平瞒天过海,让无数博物馆、拍卖行对他的伪作深信不疑,以为是不可多得的大师杰作。他拥有极高的色彩天赋,所造伪作可谓“形神兼备”,甚至能模拟原作者进行再创造。但他终究还是败在色彩上,只因一时怠慢,一支1916年以后才会出现的钛白颜料暴露了他之前所隐藏的一切。
而东方艺术,对艺术品色彩的研究也是鉴定真伪的重要途径。伪好物中的“苏州片”,因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许多晚明的高手在制作伪好物时,不知不觉中把苏州的人文情调带入作品中,尤其青、绿、朱相配的经典苏州风格常在作品中得见,成为鉴定“苏州片”的重要印记,也由此创造了典型的“苏州片”赋色风格。另一方面,进入宫廷的“苏州片”还把江南的色彩风格带入帝王家,深刻影响了清代宫廷艺术。
可见,对色彩追根溯源的探究,往往是撬开艺术真相的关键。
色彩之赏
色彩不仅是鉴定的重要途径,它也是欣赏艺术品极为重要的维度。
在色彩心理学来说,不同色彩会给人脑带来不同的刺激,也由此微妙地影响着人的情绪,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故在艺术作品中,因艺术家情绪与感情的融入,作品便呈现出特定的色彩。在西方艺术中,至少从英国大师透纳开始,色彩的呈现就与情感融入密不可分。此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当代艺术流派对色彩的驾驭与运用逐渐成熟,与情绪、感情的结合更为紧密。而那些经过艺术家内心“加工”的色彩呈现于画面后,又以其特定的意境、氛围影响观者的情绪。因此,欣赏艺术,不妨从画面色彩营造的氛围切入,感受作者倾注的情感,才能找到那份心灵的共鸣。
而古老的中国艺术,对色彩的追求似乎更偏向于一种禅意的简约。汉语词汇就蕴含着古人对色彩性质的理解,如“艳丽”“淡雅”,即艳者为丽,淡者为雅。中国人似乎更偏好一种淡泊、质朴的色调,也更符合東方人内敛含蓄的性格。自文人水墨兴起后,中国艺术家对色彩的运用更为谨慎,直至近代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国画艺术家又开始重新审视色与墨的关系,特别是近代国画大师的作品,色与墨的交融关系尤为重要,也往往成为其作品品评、赏析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