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课堂观察

2018-09-21 05:19刘宗保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课堂观察

刘宗保

摘 要: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课堂观察可以从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个层面实现观察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定性观察通过借鉴为中学教学课堂观察设计的LICC观察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点的确定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定量观察的核心在于观察量表的设计,可以借鉴已有的观察量表和定性观察框架,并基于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套科学的观察量表。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课堂观察 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 观察量表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07)中的10.1强调培养教师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这一能力具体而言即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据《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①,训练课程中设置了“课堂观察与实践”。由此可见,课堂观察在国际汉语师资培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很多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中开设了“课堂观察与实践”这一训练课程,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组织和指导,课堂观察效果不佳。刘弘(2012)、郝红艳、张海静(2013)的研究发现,现阶段课堂观察还存在一些问题,核心问题是观察不系统,方法欠科学,操作不专业。正是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师资培养中重视课堂观察,并且注意运用科学和系统的方法,使其更加专业化。

一、课堂观察的界定及方法

(一)课堂观察定性

所谓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沈毅,2008)。

课堂观察不像一般的听评课,随意性较强,观察的问题过于分散,而是有明确的目标性、计划性,观察点具体,同时配以量表等观察工具,可操作性强,更加专业化。因此,要使课堂观察专业化必须采取科学的观察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方法

课堂观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实验观察与自然观察、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等。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种主要形式。

定性观察是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书面语言、用录音设备记录的口头语言等)呈现的课堂观察,在观察中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记录。

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在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研究的过程中,现在比较重视的是课堂观察量表的开发和使用。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不是截然分开的。定性观察可以为定量观察提供观察视角和观察框架,定量观察则可以将定性观察的观察点量化,便于将有关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凸显。在一般情况下,课堂观察时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或者将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结合使用。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定性观察

对课堂进行定性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在一定分类框架(如课堂观察框架)下对观察对象进行各种形式的描述,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进行详细的记录或者现场评价,或者用诸如学生座位图等图表呈现相关信息,也可以用录音、录像等设备对观察对象进行永久记录。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在一定课堂观察框架下进行定性观察。

(一)课堂观察框架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支架”。崔允漷(2010)针对中学教学的课堂观察设计了一套LICC的观察框架,即: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我们认为这一框架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这四者的关系可通过下图表示:

(二)观察点的确定

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在确定观察点时,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下面结合汉语教学介绍LICC观察框架所确定的观察点②,

表1 “学生学习”维度

“学生学习”维度有五个视角,即“准备”、“倾听”、“互动”、“自主”和“达成”。对汉语教学来说,主要的观察重点为:“准备”部分主要观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复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反应;“倾听”部分主要观察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没有其他辅助的行为,比如查词典等活动;“互动”部分主要观察参与互动的学生人数,互动时的积极性如何,哪些同学喜欢回答问题或提问题;“自主”部分主要观察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比如记笔记、查词典等情况;“达成”部分主要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等。

“教師教学”维度主要有五个视角,即“环节”、“呈现”、“对话”、“指导”和“机智”。对汉语教学来说,主要观察重点为:“环节”这一部分主要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教学环节,是否都是按照复习、生词讲解、课文讲解、语法讲解、练习和布置作业等环节进行,在具体某个环节是如何设计的,比如是先讲解生词还是讲课文,练习是在一课上完之后再进行还是上课过程中穿插练习等。“呈现”部分则主要观察教师的板书和多媒体演示等内容,比如在写汉字时,是否注意汉字的结构等。还有教师语言的运用等,比如上课用媒介语的比例多大,什么情况下用媒介语。“对话”部分则主要观察教师提问和回答的情况,比如提问是否有效,提问难度等。教师在解答学生问题的时候,是通过什么方式解释问题的,比如用比喻的方式或者动作演示的方式等。“指导”部分主要观察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如何完成课后作业等。“机智”部分主要观察教师对一些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比如教学中有学生因为跨文化的差异对中国文化有误解产生的情绪等问题如何处理等。

“课程性质”维度有五个视角,即“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资源”等。对汉语教学来说,主要观察重点为:“目标”部分主要观察课程设定的目标是什么,比如上完一节介绍京剧的课文,认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情况,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愿意课下听一听京剧,或者学唱两句。“内容”部分主要观察对教材的处理及上课的容量限度。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是观察教师有没有将课文相关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或切分,比如将对话整合成一篇短文,将一篇较长的课文按照不同的话题切分成几个部分。上课容量的限度是指讲课的内容有没有超出学生的能力等。“实施”部分主要观察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有效,设计教学方法时是否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国籍、汉语水平、学习动机等。“评价”部分主要观察教师对学生回答或作业的反馈是否关注,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回答的内容有可能启发教师重新思考这一问题,或者老师会借这个学生的回答拓展相关知识等。“资源”部分主要观察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设计了哪些练习,介绍了哪些资源供学生学习汉语,比如介绍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等。

“课堂文化”维度有五个视角,即“思考”、“民主”、“创新”、“关爱”和“特质”。汉语教学中主要重点观察下面几个方面:“思考”部分主要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学习策略的问题,比如引导汉语学习者利用汉字的部首认识汉字的意义,或者让学生通过对比母语学习汉语等。“民主”部分主要观察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比如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数量、对象等情况,整个教学过程是否生动活泼。提问题或者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是否会出现只有部分学生积极互动,另一部分学生一直没参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如何,是否交头接耳或者相互提供帮助等。“创新”部分则主要观察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新意,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创新等。“关爱”主要观察教师对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是否都有关注,特别是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有无特别的教学安排,叫答的机会是否平等。“特质”主要观察整个课堂有没有特色,比如学生对教师上课的评价如何等。

当然观察点的选择也可以根据上面框架的内容自由组合,根据观察目的、上课内容等做调整。

三、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定量观察

定量观察有不同的形式,可以对课堂行为进行编码并记录所有编码的行为,或者记录单位时间内发生了多少需要观察的行为(如记录每个观察行为在某段时间出现的频次),也可以对某个时间内发生的目标行为进行等级评定(如分为A/B/C/D四个等级)。这些形式一般通过课堂观察量表体现。

课堂观察量表的开发情况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但专门针对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尚不多见。其中,国外开发的二语课堂教学观察量表主要为Spada(1995)等人在综合多种量表的基础上设计的“语言交际法教学”(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简称“COLT”)观察量表。国内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量表主要有两个:高立群、孙慧莉(2007)设计的“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及杨惠元和陈埕(2010)设计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教学行为量表”。

上述介绍的课堂观察量表开发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任何工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适用所有课堂教学。因此,观察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设计相应的观察量表。

(一)设计原则

1.可操作性

设计的观察量表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便于课堂记录和课后分析。为了确保量表的可操作性,确定的观察点要可观察、可记录或可量化,不能太笼统。在设计的前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一起探讨,确定观察点。

2.定性与定量结合

观察量表的功能就是通过观察数据和记录促进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因此在观察时,将观察到的课堂事件定性化和定量化,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课堂,有助于课后分析和观察报告的撰写。

(二)量表结构及设计方法

1.量表结构

一个完整的观察量表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信息,二是观察内容。基本信息包括课型、教师情况、学生情况、观察者情况和观察主题等;课型主要是综合课及听说读写等技能课这些信息;教师情况主要是教师的姓名、性别、教龄等;学生情况主要是国籍、汉语水平、性别等信息;观察者情况主要是姓名等信息;观察主题是指观察的中心问题。观察内容是量表的主体部分,包括观察视角、观察点、定性和定量等部分。

2.设计方法

首先,分析观察对象(内容)的要素和观察课的特征。首先对观察对象要有总体认识,比如观察汉语综合课,就需了解该课型与听说读写等技能课程在课堂教学上的不同,因而观察重点也不同。其次,确定观察维度和视角,锁定观察点。观察点的确定是量表设计的关键,我们可以综合多种已成熟的观察量表确定观察点。

如设定观察主题为“课堂互动”,我们参考LICC框架及相应的观察量表,发现与“互动”相关的观察点主要有LICC框架中“学生学习”维度中的“互动”部分,“教师教学”维度中的“对话”部分,COLT量表中的课堂活动部分,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及教学行为观察量表中的“提问、反馈”等内容。因此,我们可以综合这些与“互动”相关的观察点,对这些观察点进行组合,设计一个较为全面反映课堂互动情况的观察量表。

3.定性与定量的设计

量表中的定性部分是对每个观察点进行定性描述,并在最后做总体评价。定量部分有两种形式,一是计量或计时的形式。计量的比如“提问”这个观察点,可以统计有几次提问等。计时的如可以对教师讲解生词的时间统计。当然,计量或计时也可以通过百分比的形式呈现,比如提问的数量有10次,其中无效提问有4次,那么无效提问占了25%。二是通过等级评价的形式呈现,比如设“A/B/C/D”或“0/1/2/3”四个等级,分别表示相应的评价等级,比如对“学生回答”的評价分为“差/一般/好/很好”四等。

4.設计示例

下面我们以“课堂互动”为观察主题,以“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为视角,选择如下观察点: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生与教师的提问、教师的反馈和学生的回答。示例③如下:

在设计一个量表之后,一般还要经过试用修正和正式使用两个阶段才会成熟。因此,量表的设计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需根据具体观察目的而定。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角色可定性为“职前教师”,即还未走进课堂、正处于受训阶段的教师。这一阶段训练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汉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情况,实现职前到职中的转变。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可以让他们尽快熟悉汉语教学的基本规律,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了解课堂环境和教学组织等,将学过的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内化为教学技能,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

因此,本文通过对课堂观察中的两个重要观察方法即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的讨论,尝试探索在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中如何更科学和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以抛砖引玉。

注释:

①源自2009年5月20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kyzx/zyss/200905/20090520/94575811.html

②参考沈毅等(2008),该框架共有4个维度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在具体内容上我们分别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这四个维度的观察点进行分类说明。

③说明:该观察表是一个综合各家量表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的,在具体使用时可以选取其中的某几个点进行观察。同时,表中定量部分并不是每个观察点都需要量化,而是可选的,根据是否可量化来记录。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3).

[3]高立群,孙慧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J].世界汉语教学,2007(4).

[4]郝红艳,张海静.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课堂观摩能力研究[A].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2013.

[5]刘弘.对外汉语职前教师课堂观察与分析能力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2(3).

[6]刘元满:课堂教学观摩在师资培养中的目的与作用[A].吴应辉主编.汉语国际传播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7]吕兆格:汉语教师志愿者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观摩[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8]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杨惠元,陈埕: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量表[A].崔希亮,主编.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10]Spada, N. & M. Frhlich: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Observation Scheme[M]. Coding conventions and applications. Sydney: NCE L T R, Macquarie University,1995.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课堂观察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