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让没有经历过“组织生活”、“民主生活”的企业会员,了解到什么是民主办会。同时“企业家办会”也让商会负责人由纯粹企业家向社会企业家转变。虽然民主办会道路还很长,但商会具备了民主的空气和土壤,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民主孵化器”,有事就说话,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已经成为多数商会的普通共识。”
高健淇秘书长这段话,精准地总结了一个企业会员在商会里面最重要的成长,也反映了中国民间商会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异地商会对于企业家群体精神风尚的塑造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从最初的“老乡会”,到规范的、蓬勃发展的商会组织甚至“商会联盟”,异地商会的发展大约已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高健淇本人也是长期供职于京城颇具代表性的一家省级商会——北京山东企业商会。
本期选登高健淇秘书长有关异地商会管理和运作方面的一些实务与心得,对于异地商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商会运作中的一些痛点和启示,想必商会圈的人都能够会心一笑,感同深受。
希望这种探索、讨论和思考能够走向深入。
异地商会是家乡的“脸面”
从一个异地商会能看到什么?
异地商会就像一个放大镜,能看到家乡的方方面面。从任何一个商会的日常信息宣传报道中,基本能够读懂、读透、读明白。
从地方党政一把手重视商会的程度,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政商关系、营商环境、非公经济(民营经济)支持力度等宏观信息;从异地商会与家乡互动频次,可以判断一个地方党委统战部、工商联工作的活力、影响力和覆盖面;从异地商会企业在原籍投资企业、项目落地的情况,也可以推测一个地方商务(投资促进、招商引资)部门与商会间联系的亲密度、合作度。
其实,家乡领导重视那些“漂”在外面的异地商会,更多的只是一种“态度”,有时也仅仅需要一种“态度”。
比如,一次例行公事的單独接见、一次虚心问计的主题座谈、一次出差中的专题调研、一个全国异地商会活动上的致辞等等。正是这种“态度”,让在外创业、打拼、奋斗者,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关心、关怀和关爱。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异地商会处在他乡,代表着家乡,是家乡一张“脸面”。异地商会首先要时刻维护家乡荣誉,不能丢家乡人,要团结、要有大局意识、要“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不能山头林立、派系纷争、内讧内斗,不能一地N个同级组织,都标榜自己是“正宗”。其次要苦练内功,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想让家乡人瞧得起,就得做出让家乡感到“荣耀”的事来。同时,还要与家乡保持密切联系和积极互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助力家乡、回馈家乡、反哺家乡。
异地商会的“脸面”除了自身保养、修心养性外,还要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家乡党委政府的“妆扮”,粉要搽在脸上,因为商会发展的好坏,不仅是自己的“脸面”,更是家乡的“脸面”。
祝愿异地商会这张“脸面”,更洁净、更青春、更活力、更美丽、更有魅力。
“弱关系”组成的“强大场”
人的出生有三个不能选择,时间、地点和人物。时间代表了我们的年龄、属相;地点是出生地,基本代表了我们籍贯、家乡;人物是父母及祖先,记载了我们的家族、宗亲、血脉。
人可以老去,只有籍贯跟你本人天长地久。纵然改户口、换国籍、结婚离婚,今生你注定只有一个籍贯。籍贯为什么重要?因为他不仅仅是地理信息,它还承载了历史、文化、民俗、价值观、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性格脾气、经营理念等等太多的信息量。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国外看国籍,在国内看籍贯。有了籍贯,就有了家乡;有了家乡,就有了同乡。同乡关系是血缘关系的延伸。对于离开故土,出门在外打拼的人来说,正所谓,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然而,同乡关系是一种弱联系、弱关系。除了来自一个地方,或者籍贯相同外,其他的几乎都没有什么交集。更谈不上互动次数、亲密程度、互惠交换等等,相对于强关系来说,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异地商会的出现,让远离家乡的企业家(创业者)有了一个“同乡会馆”,一个乡音阵营,一个精神家园,一个可以安放乡愁的地方。
商会的生动实践,通过激活、聚合、动员、放大,继而利用商会的平台优势、桥梁作用、服务内容、乡情效应、资源转化,使同乡关系这种弱关系得到了加强、深化和升华,最终形成了强大的场。同乡关系也在实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乡多故知,他乡即故乡。
商会联盟看上去“很美”
什么是商会联盟?为什么要联盟?联盟究竟要做什么?
商会成立的多了,就需要对外交流联络,相互学习借鉴经验,研究探索新经验、新方法,寻找合作发展机会。交流多了,就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了分众。于是就有了不同商会之间的“联谊会”、“联席会”。随着交流活动的深入,几家商会发起人的倡议,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推动,于是“XX商会联盟”就成立了。
联盟是“交流会”、“联谊会”的升华,也是“联席会”的升级。如果说“会”只是一种活动形式,而联盟更强调了“组织属性”,加入联盟成为一分子,以联盟的名义,可以组织各类的活动。
联盟听上去“高大上”,比较“正能量”,但目前全国各类商会联盟,包括一些行业协会联盟,绝大多数都是“虚设的”、“自我命名的”,没有经过民政部门的注册(其实很难注册成功),更多的是一种“联席会”的轮值机制。
由于联盟多是虚设的,无法注册,没有法人、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没有固定活动场地和经费,是松散型商会组织上更“松散”的聚合形式,实际操作性弱,商会联盟意义大于形式,只是看上去“很美”。
商会联盟的意义,是把目标商会聚集起来,发挥出合力,形成“利益共同体”,商会可以是来自一个地市、一个省份,也可以是全国、全世界范围。商会类型既可以是异地商会,也可以是行业商协会,联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不同的商会“串联”起来。
商会联盟的意义大于形式,形式又大于内容,更多情况下追求的是一种仪式感。所谓的内容成果多是:宣言、共识、倡议,基调永远积极、向上、正确。
早在2007年,广东佛山顺德区工商联(总商会)就提出了商会联盟概念,并总结为“诚信联盟、品牌联盟、资本联盟、标准联盟、服务联盟”五大联盟模式,是目前能找到的资料中,最为丰富、生动的案例。由于各自原因,这样的模式没有得到复制和推广。
商会的联盟化,是趋势、是方向、是未来。商会联盟,还在路上。
商会按互联网思维办事
3年前,在商会的一次企业家沙龙上,有人提出了非常火爆的“互联网的九大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我忽然感觉到眼前一亮,单从字面上理解,这简直就是对商会办会思路的高度概括、总结提炼和理论归纳,至少有六大思维,与商会实践高度契合。
如果按照商会的思路,进行一个关联优先排序的话,一是平台思维。商会是一个集N种功能为一体的平台。这个N可以列举很多,比如:交流、合作、共享、沟通、学习、服务、信息、宣传、资源整合、抱团发展、凝聚力量、投资促进等等。二是社会化思维。商会本身就是社会组织,具有社会化思维特征。现实中,商会组织利用社会化工具、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重塑了商会和会员的沟通关系,以及商会管理和商会运营模式的思维方式。“四种基于”:基于平等的双向沟通、基于关系的链式传播、基于信任的口碑“营销”、基于社群的品牌共建。也似乎给商会实践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三是跨界思维。对于从事异地商会工作者来说,“跨界”可谓一语中的,异地商会不如行业商协会具有行业集中度,不能精耕细作,属于混业社团,商会人时刻要面临着跨界、跨行业的挑战,时刻要学习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不同专业的知识,不求精深专,但要广博全,要具备全面过硬的复合型服务能力。
四是大数据思维。商会的差异取决于资源的转化率,转化率关键在资源转化能力和资源基础,资源来源于“大数据”。“大数据”包括什么?从社会资源来看,汇聚着政府、企业、人力、信息、社团、金融、法律、媒体、艺术等各类“海量”信息。“大数据”的价值主要靠收集、整理、挖掘、获取等,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五是用户思维。互联网强调:从品牌运营到企业经营,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得“屌丝”者得天下,兜售参与感,用户体验至上。而商会,则一切以会员为中心,寻找潜在会员,发展新会员,巩固老会员,服务全体会员,激活不活跃会员。寻找潜在会员,你要弄明白:加入商会有什么好处?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发展新会员,你要研究:他们为什么不加入商会?巩固老会员,你会感慨:商会“老会员”都去哪儿了?服务全体会员,你会发现:商会服务进入“深水区”。
六是流量思维。互联网关注流量,流量的本质是用户关注度,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免费是为了获取流量,为了更好地收费,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商会的“流量”,可以理解成会员或企业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一是活动频次,商会多开会才叫“会”;二是活动的成效,商会活动要“走心”;三是会员的体验,商会一定要有“仪式感”;四是商会的形象和气质,商会就要有个会样!
另外,互联网的三种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分别阐述了专注、完美、快速的理念。虽然这也是商会努力追求和践行的理念,但商会在实践中,也有延展、扩充和不同,有简约、专注,也有多元、综合;有极致、完美,也有中庸、无为;有快速、迭代,也有坚守、传承。其契合度比前六种思维相对弱些。
现在,比互联网思维更热的词是“互联网基因”。它源自硅谷的“开放与交互、平等、互助、共享”精神。和商会的文化、规则、理念来说不同,它是在“开放、平等”条件下的“互助、共享”,而商会的基因却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来。商会不是开放的,而是一个相对封闭,或者半开放的圈子,它通过企业性质、企业家籍贯等条件设置了准入门槛,具有一定排他性;其次,它设置了类似金字塔式组织层级。以对商会义务(贡献的多少,其中重要一项为会费)对应“职位等级”,等级对应权利,权利意味着责任,有责任就要有付出。
归根结底,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但互联网也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昨天是物聯网思维、互联网+,今天是互联网基因、“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明天又不知道会是什么新词和热词。现在要说的是,商会虽没互联网基因,却按照着互联网思维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