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理念应投向中小学课堂

2018-09-21 08:44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7期
关键词:媒介理念环境

董晨宇在2018年6月13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面对日益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以“信息判断力”为核心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显得有些单一。例如,出现在今年高考中的“被遗忘权”问题,关注的视角是人们如何在利用新媒体的同时,与之和谐相处,不让自己的个人隐私被新媒体利用乃至伤害,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环境“共存能力”问题。在隐私保护之外,共存力还涉及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生存、交往、理性使用等诸多迫在眉睫的难题。

当然,如果把这种新的媒介素养理念投入中小学的课堂中,思路也要相应作出调整。媒介“共存力”的培养并不仅仅是读几本书、听几堂课这么简单。在数字时代,教育者应该从单纯的知识讲授中跳出来,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感受无处不在的媒体。更进一步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身边的种种媒介現象,如手机失联焦虑、手机游戏成瘾、线上隐私保护等话题,对之进行思考、讨论,乃至组织团队开展小型调查研究。这种主动式、目标式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媒介素养的意义。从消费力到共存力,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变任重道远,但值得我们付出努力。

猜你喜欢
媒介理念环境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环境清洁工
用心处事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