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浦镇车辆的数字化工厂实践

2018-09-21 06:04张欢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8年24期
关键词:工位精益工厂

张欢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车浦镇公司”),是中国中车核心企业,主要从事城市轨道车辆、城际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单轨车、空铁以及铁路客车、重大核心部件等产品制造,是我国铁路客运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专业化研制企业、集成供应商及方案解决者。目前,中车浦镇公司数字化工厂已经进行智能化升级的领域有:仓储物流配送、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供应商管理、循环取料与共享包装等厂外物流。

转型升级 迫在眉睫

在进行精益化改善之前,中车浦镇公司与其他很多大型国有制造型企业一样面临着传统转型的阵痛。传统的生产模式与物流管理方式多以人为主,人的管理弊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很多问题已经积压形成了一个管理的梗节。传统作业模式具有的车不动人动,人无规则动;变动性太大,作業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各项管理无法落地且追溯性差等弊端。与此同时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让本已捉襟见肘的生产变得更加首尾难以兼顾、生产组织愈发困难。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已有42个城市经国家批准建设轨道交通,规划里程超过6680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建设轨道交通通车8000公里以上。生产改造,迫在眉睫。

数字化改造不仅仅是业务的电子化、信息化。必须对业务进行流程再造、精益化管理。中车浦镇公司自2008年起在全公司内推行精益管理模式,以节拍式拉动、看板式管理、流水化作业和标准化工位为核心的精益生产模式,全面改善了管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而精益管理正是数字化工厂建设的基础。当精益管理让“车不动人动”的生产作业模式变为“人不动车动”的工位制流水线生产,呈现出管理固化;作业区域、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动作标准化;异常问题快速暴露,快速处理等优势。经过精益数字化生产的改造,浦镇公司的制造能力和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使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

在生产的整个过程相对较为明朗的时候,公司意识到,变革必须要全面,然而当时与生产息息相关的物流管理局面却是无法言表。于是对物流再进行精益改革,实行了项目制管理、工位制存储、节拍化套餐式配送的物流管理模式。经过生产、物流的成功实践,公司制定了未来数字化工厂建设的原则:生产要围绕市场需要,设计、工艺、采购、物流、生产、成本等都必须围绕工位的一个同心圆管理原则。在该原则之下,各领域内逐步有所建树,形成了在循环取料平台、工位制存储的模式、供应商协同合作的良性生产作业组织环境下,达到了减少仓储人员40%,异常发生率降低90%,节约仓储空间23%、减少了包装成本、管理秩序非常流畅,大大提高了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目标。

夯实基础 迈向数字化

当内部基础夯实之后,中车浦镇公司瞄准智能工厂的目标,在工业化的基础之上,开始进行信息化的深入与扩展,逐步形成了数字化工厂,并遵循大目标、分步走的建设原则。一个大目标就是最终要实现智能化工厂,分步走是指将与生产相关的物流、质量、供应链等分步同时实施。当业务流程梳理完毕之后,数字化工厂之路正式开启,并不断深入。

生产环节的数字化建设。面向生产的数字化变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二是基于工位制节拍化的智能制造MES系统的建设与智能化设备的接入。中车浦镇公司为逐步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运用精益思想梳理业务,结合信息化手段固化流程,进行了以实现智能制造为目标,以选定工位为试点,以结构化工艺设计为驱动,以物理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智能制造探索和实践,成功打造独具特色的数智工位,推动了工艺设计输出结构化数据化,实现了生产工艺可控、生产资源网格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的制造全过程动态管控,建立了适应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特点、具有浦镇特色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物流环节的数字化建设。面向物流环节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仓储作业模式的变革,二是基于工位制、节拍化、套餐式配送的智能物流MES系统的建设以及与智能化仓储设备的高度集成。

传统企业都是“重生产、轻物流”,中车浦镇公司认识到物流对生产的重要性,大胆地对物流管理方式进行颠覆性变革。由原来的按属性存储升级为按项目、按工位制存储,领料制升级为配送制。此外,中车浦镇公司又引入了十个垂直立体货柜,使用定制开发的WMS系统和SLP智能物流平台,实现了物料的自动化存储、高效分拣、准时化配送。智能系统和智能设备的应用,为浦镇公司节省了60%的仓储空间、降低异常发生率达90%、减少作业人员40%左右。

质量环节的数字化建设。质量作为对生产过程及产品售后的质量检测与监控,在公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传统的质检是人工的、纸质的,缺少灵活性,且不利于质量存档和跟踪追溯管理,更无法形成具有分析价值的数据库。中车浦镇公司仍然以工位为中心,与生产工序相匹配,为各工序的检测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检验、异常处置等,确保质量活动事前有策划,执行有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供应链环节的数字化建设。浦镇公司的供应商众多,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供需双方之间没有有效载体将双方的信息连接在一起,沟通多是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整体效率低下。为解决以上问题,2016年3月,中车浦镇公司内部立项,研发供应链协同平台。通过平台,将买卖双方间的信息连接在一起,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有效地提高和利用供应链资源,更好地抵御和应对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厂外物流环节的数字化建设。中车浦镇公司在内部物流精益化成功之后,发现必须内外物流协同管理,否则信息不对称、库存控制不精确。于是中车浦镇公司与几家主要供应商进行升级协同管理,即供应商按照中车浦镇公司的四日生产计划,根据BOM清单准备相应的物料,并放置在中车浦镇公司提供的定制工装车上,等待中车浦镇公司派车前来托运即可,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可控性和兑现率。

多重效益并重

中车浦镇公司通过数字化工厂建设,取得了如下效益:

管理效益。管理者不再因为现场混乱的秩序而烦恼,也不必为异常发生的源头在哪里而担忧。数字化下的工厂运转模式是,作业数据系统可抓取,实时跟踪作业过程的进度、异常发生情况,数据直观、系统、多维度分析,为管理者减少现场重复的检查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系统的应用、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更是减少了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强了企业人员的协作,帮助企业实现“开源节流”的目标。

经济效益。数字化工厂建设为中车浦镇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最直观地体现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订单交付的及时率。在人员、厂地基本不变情况下收入较上线前提升了近5倍,生产效率由2辆/天,提高到14辆/天,月度计划兑现率100%,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在循环取料平台、工位制存储的模式、供应商协同合作条件下,减少仓储人员达40%,异常发生率降低达90%,节约仓储空间23%,减少了包装成本,管理秩序非常流畅。

运营效益。 中车浦镇公司打造的数字化工厂,每年接待300余批4000余人次的参观。开放式的数字化工厂建设经验的分享、成果交流,不仅向社会展示了中车浦镇公司先进的作业管理模式,更是彰显了中车浦镇公司乃至整个中车集团的品牌形象,有助于在轨道交通行业市场份额的提升。当两化融合逐步深入后,企业衍生出了第三产业,将中车浦镇公司数字化工厂建设的成果对外输出,增加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益。

猜你喜欢
工位精益工厂
请珍惜那个工位永远有零食的同事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精确WIP的盘点方法
工位大调整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创业从精益开始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