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贤
姨妈用微信打来视频通话,在断断续续的信号里,告诉我,她和姨父即将回老家待几天。
正值三伏天,在南方待久了的二老怕是适应不了这种火烧火燎的干热。我有点纳闷,为啥选择这时候回来呢?视频那头的姨妈笑呵呵的:“我们的医保卡一直没有拿,还有工资存折搬家时也不知道放哪里了,一直没时间回来补办。你两个表姐正好这几天要帶孩子去云南旅游,我们不想去,正好可以回来办事。”
我顿时明白了,二老回老家办事,不选天气,只选女儿不在身边的日子。
因为,这几天,是难得的偷闲时光。
为了照顾在南方城市安家的两个女儿,二老退休后就去了南方。老了跟着儿女跑,这已经成了大多数老人的常态。每天围着锅碗瓢盆转、接送孙子上下学,比上班族还要忙,或者说,这些成了退休后的一份家庭工作——没有薪水也没有周末,老人依旧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视频里,我建议姨妈尽量轻装出行,少带行李,毕竟年岁大了。姨妈“嗯,嗯”应承着:“我们就带几件换洗衣服。”
没想到,第二天,表姐问我要了地址,寄来两大箱南方的糕点,有鸡仔饼、凤梨酥、萨琪玛……我在视频里埋怨姨妈:“这大热天的,您也不嫌累啊!”依旧是笑意盈盈的答复:“寄过去就不累啦,都是些吃的,回去见到的亲戚朋友多,带点小礼物。”
突然觉得和老人聊天是一件润心的事儿,不急也不躁,在他们眼里,我们认为“麻烦”的事儿都不算个事儿。
开车去机场接二老,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心急火燎的我们不停加速。已经下飞机的二老在视频里不紧不慢地让我们不要着急:“我们在机场3号门口纳凉呢,感觉天也不是很热嘛!”
午后两点的日头底下,陪二老东奔西走办医保、挂失存折,汗珠子顺着我的小腿肚子往下淌。习惯了在省城办事猴急的我,见到老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冲上去直抒来意。
一转头,二老正跟银行的前台经理唠嗑:“……存折搬家时候不见了,应该还在家里呢,但是怎么也找不到……”就像是在和一个久别重逢的老友叙旧。那一瞬间,一丝清凉掠过我的眉头。
在老家偶见熟人,路过一条熟悉又陌生的街巷,二老的惊喜溢满眉梢。他们说,我们也去玩一玩吧。“玩”的方式只是打了一辆出租车,顺着过去生活的老区慢悠悠地绕了一圈,在新建的高楼间寻找当年的记忆。
宾馆房间里坐下,姨妈絮叨着南方的湿热,“你看啊,前面乌云飘过来了,得赶紧收衣服,因为瞬间雨倒下来了。”絮叨着南方的饮食,“我现在口味都淡了,做菜呢放酱油就不放盐,记住,要放生抽,老抽不健康。”絮叨着南方的水果,“桂圆啊不能用塑料袋装,要用报纸包着放在冰箱里才更保鲜……”
日常琐事,从老人嘴里说出来便有十足的烟火气息。这时,姨父忽然从行李箱里捧出一大包用报纸包着的新鲜桂圆:“你们带回去吃。”接着又变戏法似的从行李箱里搬出一个泡沫盒,里面装的一排排的巧克力,为了防止天热融化,还摆放了冰袋。
我惊诧这个神奇的行李箱,竟然能装下这么多“宝贝”,更感动于老人的执着,他们说着“轻装出行”,却怕此行麻烦亲朋好友,费力地带上各种礼物。
办完事,二老准备去看看住在老家郊区的亲戚们,姨妈算着回去的行程,“估摸着大概一周后吧。”我心里默算,一周后,恰是他们的女儿带孩子旅游归来的日子。
与户外闷热难当的高温相比,父母的爱热在心底,暖在细节,于儿女而言,便是终生不歇的清风徐来。